胡洪侠| 理想还在吗?信心还有吗?

读《文林回想录》,我特意翻出北京三联版《乡愁的理念》重读。两书的出版时间相隔三十年,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这样的对照阅读和单独阅读其中一本的感觉大不一样:毕竟有几十年间的风云变幻做背景,又有人书俱老为参照,读同一篇文字往往能读出不同的意味来。

犹记当年读《乡愁的理念》中《新的灯影》一文时陡然而起、轰隆隆作响的共鸣。董先生写道:

“我半辈子在几个传播机构出版单位做事,笔底描画过多少中外政界的微雨和风暴,对于个中是非黑白实在有点茫然了。可是,一个从事编辑工作和过着读写生涯的人一旦没有理想、丧失信心,根本不可能提起勇气坐到书桌前迎接新的一天。”

当时只看过柳苏(罗孚)那篇《你一定要看董桥》,知道他做过《明报月刊》主编和《明报》总编辑,至于他先后供职今日世界丛书编辑部和英国BBC和亚洲《读者文摘》编辑部,都是后来陆续知道的。可是,他对“编辑工作和读写生涯”的感慨真让我掷书长叹。

时值1992年5月,三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深圳商报的报到通知已经在握,与工作生活十年的衡水即将渐行渐远。我1982年春天在衡水步入报界,在那里当记者当编辑当了六、七年。1988年想去海南大特区找家报纸继续做一位媒体人,结果因学历、职称太低惨遭拒绝。就要南下加入深圳新闻界了,读董桥原本是想学习借鉴他散文随笔的写作技巧,谁知竟让他的文字击中了另一番心事。我也是曾经并且即将过编辑工作和读写生涯的人,我也曾茫然过,彼时彼刻我不由自问:理想还在吗?信心还有吗?

我追读董桥三十年,同为媒体人是重要缘由之一。人说董先生是著名散文家,可世上并无“著名散文家”这样一个岗位,几十年下来他的工作岗位是编辑、主编、总编辑。媒体人之读书写作和其他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他们的视野、交往与见闻更为广阔、立体而又新鲜,他们笔底的文字面貌因此更为入世、锐利和多彩。我喜欢读钟叔河、沈昌文文字的原因在此,我喜欢读董桥文字的原因也有此一端。我愿意把他们称为“桥梁级”作家:他们不仅是风景,还是桥梁;他们的文字把你引向更多的人,更深的记忆和更远的远方。他们一直是我的楷模。

董先生2014年4月七十二岁上退休,从此淡出传媒界。《文林回想录》中他再次就其传媒生涯发了几句感慨,只不过时间定语从“半辈子”变成了“大半辈子”。他回忆起教他《新闻英文》课的朱约农先生,那时朱老师是一家报纸南部版的总编辑,“每天天亮前报馆下班才回家睡觉睡到中午起床,下午有课上课,没课在家,傍晚吃过晚饭他又回报馆去了。”董先生说那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毕了业自己一步步走上朱老师的道路。接着他说:

“我深切体悟新闻事业是一份必须向同一代人和下一代人负责的工作,因此时事报道不容疏忽,政局评论力求持平,因为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如今我也涂抹了大半生“初稿”了。读了这几句“真经”,我又像三十五年前一样耳边响起隆隆共鸣之声。此时此刻我不由再次自问:理想还在吗?信心还有吗?

(0)

相关推荐

  • 隐身茶台做过客

    刚喝上小酒,以为可以再次畅玩酒国了,开心得很.从窃喜到畅怀大笑,不再戒酒了,憋了几年,把自己憋得七窍生烟. 这两天乡下每天都会下一场雨,一边小酒喝着,一边听着淅淅溶溶的雨,喝累酒,就改为喝茶,都不喜欢 ...

  • 董桥:从喻血轮的《绮情楼杂记》谈起

    是喻血轮写的<绮情楼杂记>,于右任题书名,副题"一位辛亥报人的民国记忆".羽戈的序文说,名字带血字不吉祥,<民立报>主笔叫徐血儿,宋教仁的挚友,宋教仁遇刺两 ...

  • 人到中年读董桥

    电脑"缠绵病榻"数日不醒.搬家进入"白热化"阶段.今日暴雨中由深圳奔中山再到珠海,喜迎老爸回家.把赏玉器文玩不觉夜深. 故发旧文一篇以充数,却也是诚意推荐. 此 ...

  • 胡洪侠| 台静农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实难”

    <乡愁的理念>,董桥著,北京三联1991年5月版. <乡愁的理念>1991年5月出版,整整一年以后,1992年5月11日,我才买到一册.书中48篇散文小品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有段 ...

  • 胡洪侠书故事|台北、香港和深圳的三个老男人还能一起再“对照”吗?

    右起:台北杨照,香港马家辉,和我. 台北杨照.香港马家辉和我同是1963年生人,他们二位或大我半年,或五个月.十年前我们开启"对照记@1963"写作计划,每周选一常用词,对比对照对 ...

  • 胡洪侠| 周作人写给钟叔河的条幅还没归来

    钟叔河著<儿童杂事诗笺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今天正月初七,到处都在喊开工大吉.我亦准时开工,照例开会.挤时间装书入箱,晚七时收工才打包15箱. ...

  • 胡洪侠|扉页上的心事你还记得多少

    买了新书,赶快在扉页或书名页写上自己的大名,再写上购书地点和年月日,若有名章,不妨钤上,有其他可说的话捎带也写几句--我必须得说,这是一个好习惯.你若无此习惯,建议今天起开始培养. 我原来是拥有这一好 ...

  • 胡洪侠| 这本书不仅丰富我们的阅读,还丰富了我们的阅读史

    因前几天参加了一场<在中国大地上>新书分享活动,我对保罗·索鲁大感兴趣,尤其是他这本写中国的书.前天在报业集团出版社和后浪老总吴兴元聊天,我说你们今年的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当然你们原来的许多 ...

  • 胡洪侠|认了一小时的字,还没认全

    现在需要你帮忙了! 我认了一小时的字,图中的篆体字,此刻还没认全. 姜威生前,颇热衷于自己做书,这多半是因为他想印的书,循正常渠道绝印不出来,无奈之下只好自己折腾. 某夜酒后,他呼朋唤友去色香味居看他 ...

  • 胡洪侠|我们还能回到“文化广场”吗?

    一 <深圳商报>前不久深化自身定位,进一步明确大财经与科技方向,"文化广场"作为曾经的周刊名称.专刊名称.专版名称,终于再次谢幕. 一位同事告诉我这个消息,我说,各报的 ...

  • 胡洪侠|那一代人的故事我们还没读懂

    昨天我在这里讲衡水农民企业家刘占坡建造衡水地标建筑滏阳大厦的故事,五味子兄在留言区说:好难的创业!那个年代,各地都有刘占坡这种人物.在那个年代,非有这种性格的人,不能成事. 所言甚是.然而为什么是这样 ...

  • 胡洪侠|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

    昨夜二更到苏州.托朋友王道订的酒店,说是在相城区,原属苏州郊县.果然下高速不远就到了,前后远离城市灯火,只有酒店大堂灯火未熄.今早下楼早餐,才发现酒店原来在湖边,风景竟然甚佳. 今天王道做导游,踏访苏 ...

  • 胡洪侠| 范用存牍中的姜威往事

    <范用存牍>,汪家明编,北京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 此书一套四册,收范用先生存友人来信1800多封.全书按通信人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书后附通信人简介."H-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