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乡的原野
故乡的原野
我的故乡濉溪坐落在一望无际的淮北平原的中部,是小麦、玉米、高粱、黄豆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故乡的原野很开阔、平坦,土壤也很肥沃。
故乡的原野是蓝天下铺卷着的大幅画卷:或春意盎然,碧波微漾;或麦浪滚滚,花红柳绿;或层林尽染,瓜果飘香;或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故乡的原野是一曲悠扬的协奏曲:虫鸣窸窣,布谷声声,蛙声阵阵,鸡鸣犬吠。激烈如电闪雷鸣,大雨磅礴;婉约似春雨潇潇,落雪无声。
县城很小。站在县城的中心,无论向哪个方向走,两公里之外,都会走进生机盎然的原野。甚至穿过一条曲曲弯弯的小巷就能看到绿色的田地,碧波荡漾的池塘。这对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和力和诱惑力。
春天,田野里一派生机盎然。新柳如烟,桃红如霞,让人不禁想起宋代韩淲的词句:“点染烟浓柳色新。小桃红映水,日初匀。”绿油油的麦苗沐浴春风阳光下拔节生长,数不清种类的野花含苞待放。春季里和小伙伴一起去挖荠菜是我最喜欢做的事。田边地头,池塘边,小麦地里,都是挖荠菜的好地方。荠菜种类真多,叶子有不同的形状,但它们有着好辨认的共性:叶面不光滑,毛毛的,呈青棕混合色,白白长长的根子,有一种特有的香味。春天还是吃“茅荻谷”的好时节,“茅荻谷”,又称茅针,春生芽,布地如针。剥开绿色的苞芽露出白色的被裹得紧紧的有水分的絮,吃到嘴里入口即化,略带绵甜。吃“茅荻谷”的季节很短,大概只有十几天,有时候在不经意中就老了,像小小的芦苇的花,四处飘散,也就不能再吃了。
火红的石榴花盛开的时候,小麦由青变黄,田野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夏天到了。小学时学校统一组织去拾麦,被收割后的麦地铺列着一行行麦茬,走在麦茬地里,不小心就会被麦茬扎破脚。我们把丢落在地里的小麦一根根拾起,够一把时就用其中的几根作绊捆扎起来,全班同学一起拾,基本上做到颗粒归仓。上了中学,麦收时就会承担起割麦的任务。头一天的晚上,会在家里用磨刀石把镰刀磨得很锋利。因为路途远,又是步行前往,天不亮就要起床。背后一顶麦结做的草帽,身上斜挎着装满开水的军用水壶,手里提着的布兜里装着妈妈准备的馒头和煮熟的鸡蛋,还有一条擦汗的毛巾。割麦时左手顺拢揽两尺左右的麦子,侧身顺拢割下,够一抱时捆一个麦个。同学中有家是农村的,干过农活,割麦的速度快,把其他人远远甩在后面,远远望去,像一只领头的大雁。骄阳似火,天蓝云稀,天空中,布谷鸟婉转明亮地叫着:布谷布谷,割麦耩豆......
暑假里,更是酷热难耐,学校布置上缴干草的任务,顶着烈日去野地里割草。池塘周围,田边地头,到处都是成熟了的野草。八根草盘根错节,顺着一头拽起可得一大棵;茅草的种子弯着腰,像狗尾巴一样随风摇摆;梭梭草常常是很大的一棵,根系发达,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连根拔起。很少带工具,多是徒手薅,薅下来的草,甩掉根部的泥土,用自带的苘绳捆起来背回家。
秋天田野的色彩最为丰富,青黄相间,红棕交织,芦花斑白。空气中也好似氤氲着瓜果及桂花的香气。秋收季节,小伙伴常常相约去地里拾豆子。对我来说,黄豆的吸引力远不及豆地里其它的宝贝。那时的豆地不打药,也不施化肥,地里的黄豆和其它植物都是有机绿色的。豆地里有兔酸子草,揪一片叶子放在嘴里,酸得直咧嘴,但吃了还想吃,够味。一边吃,一边唱着童谣:兔酸子,酸兔子,老妈妈吃了尿裤子。豆地里最受青睐的是马泡,像缩小版的西瓜,如桂圆般大小,品种也各异,像极了西瓜的模样。有西瓜一样花纹的,也有纯深绿色的。差异最大的还是味道,有的马泡黄黄的,闻起来香香的,尝着却非常苦;有的看起很平常,吃起来却是甜的,酸的,酸甜的,或是香软甜糯的。看到的每一棵马泡,我们都咬破尝尝,一个马泡的味道,就可以代表着一棵马泡的全部口感。我们选择的马泡有两种,一是好吃的,或酸或甜,口感不限;二是好看可爱的,尽管不能吃,带回去手里把玩也挺有意思。豆地里还有好吃的香泡泡和臭泡泡,从外观上看不出太大的区别,都是圆锥形枯黄色的薄外衣罩着一颗圆圆的果。香泡泡是黄色的,香甜的;臭泡泡是深紫色的,比香泡泡要小一些,酸酸的,口感也不错。一般香泡泡很少,如遇到,会惊喜,如获至宝……
冬天的原野,万物萧瑟。曾经枝繁叶茂的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只有短短的麦苗在雪的覆盖下,露出些许绿意。池塘的水凝固了,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鸟儿虫儿也躲在巢里窝里过冬了,万籁俱寂,只有偶尔几声觅食的麻雀叽叽的鸣叫。北风呼号,发出哨子般的声响,地上的草早已枯黄,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太阳出来了,在如镜的冰面上折射出清冷的光。也有胆大的男孩子不顾家长的告诫,冒着冰破掉入水中的危险和跌跤疼痛的可能,在池塘的冰面上滑冰,头上的“火车头”帽的大帽檐在风中舞动。胆小的就在池塘边用石子抛在冰面上溜滑,比着看谁溜得更远……
时光荏苒,那时的田地、池塘早已不复存在,大多建成为宽阔的马路,比肩接踵的工厂,或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世界覆盖了那些梦境般的景象。但,岁月不老,那故乡的原野四季变化着的美丽景致早已成为我心中永不褪色的画卷,永远铺展在我的记忆里!
图片/作者
作者简介
孟芹玲,网名苍耳,安徽濉溪县人。喜欢文学,特别是现代诗,文学评论等。早年曾在大学校刊,《雁声》文学报发表过诗作。从事统计调查工作三十余年,所撰写调查报告发表在相关刊物及《蚌埠日报》上。退休一年多,在文学平台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十多篇。现任《冬歌文苑》编审。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