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小巷深处幸福家
小巷深处幸福家
假如把每一条宽阔的大街,比作是每一座城市的“动脉大血管”,那么遍布城市每个角落纵横交错的小巷,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强壮、是否充满活力,很大部分决定于他的“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是否顺畅无阻和清爽洁净。同样,一座城市的文明健康和时尚富裕等发展程度,不仅只看它繁华宽阔的大街是否美观漂亮、四通八达,更要看那后街背巷的许许多多“小巷”是否整洁、卫生、安全和畅通。因为,这才是一座现代化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标志。
那么,我们响水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否也畅通洁净呢?
近日,笔者深入县城众多的、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街小巷,和居住在那里的普通市民交流沟通,了解每一条小巷的历史与今天,感受每一条小巷的发展和变化,可谓今非昔比、感慨万千。
站在卫生巷的最西端向东望去,一块高近4米、上书“卫生巷”三个大字的红色标志牌赫然映入人们的视线,最上端的“文明新风”4个大字,把今天卫生巷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精神表达的淋漓尽致、明明白白。
卫生巷东接东园北路、西连黄海北路,是县城的一条年代悠久、知名度很高的巷子。因巷子里集中了多家卫生系统的单位而得名,是缓解和分流城北东西向交通的重要通道。
但多年以前的卫生巷,稍微上点岁数的人一定还记得:晚上,除了从住户家的窗中透出一些微弱的灯光外,几乎漆黑一片;窄窄的路面坑坑洼洼、参差不平,雨雪过后到处是积水,被市民戏称为“正宗的水泥路”。常有行人和骑车的摔倒在水洼塘里,附近的居民叫苦不迭、怨声载道。
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卫生巷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现在,巷子的最宽处已超过8米,说是“巷子”,其实早已是一条“准大街”了。
平坦宽敞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新颖别致的太阳能路灯时尚大气,两边的墙壁上,规划整齐的“讲文明、树新风”、以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类公益性广告的标牌、壁画美观、得体、漂亮、时尚;沿巷子两侧的小超市、理发店、缝纫店以及家电修理等商铺林立、生意兴隆,为周边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和全面周到的服务。
工农巷也是县城一条多年的“老巷子”了,经过多次的改建和发展,如今已成为连接灌河路与响灌路的重要大通道,并已成功升格为“工农路”。路面宽阔整洁,两辆轿车可轻松的交会通过。
在巷子里的一户人家门口,一张小方桌围坐着几位老人,在悠闲的“掼蛋”。
听说我是来了解这条巷子的历史和发展情况的,几位老人立即暂停了手中的牌局,热情的与我交谈起来。交流中,大家感慨最多且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为他们改变了居住环境,让他们的出行更加安全、更加方便,彻底告别了困扰他们多年泥泞不堪的道路状况。
“县里和社区还把巷子的具体管理人、社区民警以及志愿服务者的姓名职务和手机号码等信息,用铜牌子公布在墙上。我们老百姓有什么诉求,比如下水道不通了、路面不整洁了,就可以直接拨打牌子上的电话,很快就会有人过来把问题解决了”,一位退休老人兴奋的告诉我说。每位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灿烂和满足的笑容。
说到响水的巷子,不得不提老街上最著名的“德路巷”。这条位于老人民影剧院西侧,宽不过两米、长不足二里蜿蜒曲折的德路巷,对于响水老街的人来说,已经不仅仅只是一条“巷子”了,而是升华为一串符号、一种文化、一个象征,亦或是一面图腾……
“社区干部和挂钩单位领导经常深入我们家中,嘘寒问暖、了解诉求和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居住与出行问题”,一位饱经风霜的大爷兴奋的告诉我说。
新时代、新发展,如今,“德路巷”早已焕发崭新的靓丽青春,把响水老街的历史和精髓传承下去。
在老城区,还有好多像“文化巷”“群心巷”“东风巷”“团结巷”“酱园巷”等这样更窄的小巷或是“巷中巷”,它们宽不过两米,甚至连城市的“毛细血管”都够不上,只能称之为“微细血管”。但这些“微细血管”却联通着千家万户,为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的每一户人家,输送着“营养”和“能量”,维系着整个城市的健康运转。
过去的县城,有许多像“回南路”“向阳路”这样亦“街”亦“巷”的道路。说它们是“巷子”,在30多年前的县城都是重要的街道;说它们是“街道”,却又狭窄破旧、高低不平且又很短很脏,只有“巷子”的“体量”。
在所有的这类道路中,现在最出彩的就是红旗路和桃花源路了。
红旗路是县城开发较早的街道之一。至今已有20个年头了。20多年前,一条两边是污水沟,中间是两米多宽沙石路面的红旗路,从现在的响灌路一直往北延伸到潮河大堆,且越往北越狭窄,过了灌河路以北,就变成一条“红旗巷”了。
如今的红旗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直往南延伸到城南新区,成为城西一条重要的贯穿县城南北的大通道和商业街。
一位60多岁、用自家门面房开了一家便民超市的老板娘,对20年前的往事记忆犹新,她告诉我说:开始很多人对红旗路的开发建设都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非常抵触,但政府不厌其烦的一次次上门做工作,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当年家里用拆迁补偿款购得三间门面和一个套间,如今超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滋润;看到繁华宽阔的红旗大街和城市的发展变化,今天,终于明白了政府当年的良苦用心,心里很满足、很感激。
最北端的“红旗巷”,现在也比以前大有改观。在这里居住了大半辈子的一位大爷告诉我说:红旗路过去也叫“大车路”,顾名思义,就是只可以让一辆马车正常通行。近年来,政府已将此片区,规划为老城改造的重点区域。美好可盼、佳期可待。
桃花源路是市中心南北向一条最重要的商业大街,街道繁华宽阔、两边楼房林立、各种商家云集,为县城最具人气的街道之一。可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多年以前,它是在原来的“工商巷”、一条狭窄小道的基础上开发扩建而成的呢?如今的桃花源路,同样记载着响水城市发展的过去和现在。
与桃花源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滨江路步行街门店林立、人气爆棚,从幸福路跨过黄海路,一直延伸到东园路,时尚霸气、装潢考究的各种国内、国际服饰鞋帽品牌店随处可见。其繁华程度与商业价值在县城所有街道中,绝对是首屈一指。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多年前的步行街也曾经是一条蜿蜒曲折、不起眼的小巷道呢?
可以说,多年来,这些巷道的发展与变化,就是响水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十里风光花满市,小巷深处醉闻芳。笔者无法将众多的巷子一一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大巷”还是“小巷”,整洁干净的水泥路面、美观漂亮的新式路灯、赏心悦目的公益文明宣传标牌,还有设计合理的便民小广告张贴处等,都已经成为响水现代化文明小巷的“标配”。特别的,像“地产巷”等这样有条件的小巷,还“高配”了小型停车场及装饰美观的公厕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
政府和社区想尽办法、担当作为,为百姓群众解决所有的居住困难、提升市民的居住品味,以此最大满足广大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足感。很好的诠释了党和政府“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崇高情怀,把通联普通民众的“毛细血管”与政府的惠民政策“无缝对接”,让居住在小巷深处的市民百姓,一起感受到党的阳光和温暖,享受美满幸福的崭新生活。
插图/作者提供
作家简介
陈万星,男,1966年3月生,响水县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散文学会理事、响水县新四军研究会理事、响水湖海艺文社文学院秘书长。近年来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杂文、小说、诗歌、格律诗词等多种作品500余篇,获奖30余次。
2015年8月出版的长篇小说《盛世情迷》,最大的亮点是在全书通篇15万字中,从头到尾没有一个“的”字。此消息经各大报刊、电视台及网站报道后,立即引起广大读者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同年10月,在新书“首发式”上,二千余册新书不到两小时被抢购一空。2018年10月,《盛世情迷》荣获首届响水县“政府文艺奖”。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