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娘子关隘话围棋

娘子关隘话围棋

娘子关,万里长城第九关,位于燕赵大地的阳泉平定县,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原称“苇泽城”,因唐高祖李渊之女、平阳公主李秀宁统率军队在此设防,后人改名“娘子关”。“唐家娘子军令颁,峨眉当关壁垒严”的诗句,生动描述了平阳公主为父亲争霸天下时,征战沙场、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

斜阳声里,秋风阵阵。

站在关城镌刻楹联“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的石柱前,远去了千年的金戈铁马。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围棋擂台赛、第三届的第十一局在这个关隘设赛。擂台相对,虽无鼙鼓声声,我更在千里之外,但感觉当年的比赛、也为娘子关写就了一篇雄关论剑的故事。

说到娘子关设赛,不妨从中日围棋擂台赛第一届说起?

1984年,传闻说是日本NEC株式会社当年度的广告预算费用没有用完,日本NEC电器公司赞助,由日本棋院、中国围棋协会和中国体育杂志,联合发起了第一届NEC杯、各有8名棋手比赛的中日围棋擂台赛。

彼时的中国围棋如果说默默无闻肯定不确切,但与当时日本的“超一流”、“宇宙流”、“本因坊”的棋手相比,无疑有差距。据记载,上一届中日围棋赛是唐朝宣宗大中二年,即公元848年,日本王子高岳亲王使唐,提出要与大唐国手比赛。唐宣宗命棋待诏顾言师出阵,顾言师与日本王子对弈,下到第三十三手还未将其制服,顾言师吃惊不小,捏棋子的手都沁出了汗。直到最后拿出“镇神头”的绝招,顾言师才压制住了高岳王子的咄咄势头。日本王子瞠目停手,瞑思良久,见无法挽回棋势,凝视棋局认输。

千年后中日第一届擂台赛开赛前,日本《棋》周刊举行了民意测试,结果在3000多名的投票者中,只有27人认为中国队会胜。而这27个人中、有24人是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即使在祖国,《围棋天地》杂志公布的中国投票结果,也只有极少数的爱好者,认为中国队取胜。实在地说支持中国队能赢、都是出于爱国热情,因为号称围棋王国的日本当时太强大了。

中国、日本入选第一届擂台赛的选手见面会上,日本队的棋手小林觉气势如牛,说:“我是想连胜三、四局的,但第一是不知中国棋手肯不肯?第二是依田君肯不肯给我留下那么多,因为他的目标是六连胜。”

因为实力,见面会的气场完全在日本一方。

“夫战,勇气也”,民族自尊心极强的中国棋手完全接受不了日本棋手的不可一世。行笔至此,我也看不惯岛国棋手的目中无人。不记得当年的哪一天,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围棋入门》,好不容易看到有人下围棋,观棋不语并非自己是君子,实在是水平太差,只知道简单的定式与“立二拆三、三连星”,不能为他人出谋而势安棋局。彼时彼刻,无不企望祖国棋手跃马扫阵!

聂卫平听了岛国棋手的讲话,以柔克刚,说:“刚才听依田和小林觉发表几连胜的感想,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给队员们只定下了每人争取赢一盘的目标。”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聂卫平的讲话很谦逊、低调,但转念一想,中国队每人赢一盘,不就是中国队胜利了吗?原来中国队居然想赢!会场上日本狂热的气氛如被秋风扫过。聂卫平的讲话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棋手是一群准备与日本队相拚的斗士,而不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

1984年10月16日,第一届、第一局比赛,地点东京王子饭店。日本先锋17岁的依田纪基执白击败了21岁的中国汪见虹,对局共230手。汪见虹在局势即将崩盘时突然流出了鼻血,谁也想不到,中日擂台赛首轮比赛就如此悲壮激烈!

然而,令日本大跌眼镜的是,日本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一败,再败,转眼间是第三届擂台赛了。

1987年10月29日,中日双方挥师娘子关。

第三届第十一局:中国队女棋手芮乃伟攻擂,日方山城宏。祖国设置擂台赛场时用心良苦,娘子关,雄关锁钥,女棋手出阵,暗合与借助娘子关的历史意境:期望娘子关助阵,更希望巾帼发挥出水平、如娘子关一般,雄关险隘牢不可破。

擂台相对,万众瞩目,棋手为之奋不顾身,全心投入战场。喝彩声与惋惜声响成一遍。是局,芮乃伟执黑先行,以“星、小目”布局起手,战至208手时,中盘不敌山城宏。

第三届擂台赛中,日方山城宏发挥神勇,连败我方五员大将。至此届第十四局时,马晓春执白中盘战胜山城宏。第三届擂台赛中国以8比7战胜日本,结束比赛。

1984年至1996年,中日围棋擂台赛共进行了十一届,从第九届开始,祖国围棋整体上完全逆转了日本,尤其是最后两届,常昊如入无人之境,分别取得了5连胜和6连胜。中日围棋擂台赛宣告了“日本围棋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中国队以7比4的绝对优势战胜日本。

当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国连续获胜,极大地鼓舞了祖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每到比赛时,各大城市万人空巷,不管会不会下棋,大家都在关注擂台赛的进程,无形中为祖国呐喊助威。

不必讳言,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祖国的围棋实力差于日本,但中国围棋没有抱怨自己“枪不如人、炮不如人”,反而信心百倍,“每人赢一盘”。没有什么事情比坚定的信念更重要,自信、自立、自强,为祖国的声誉而战,谱写了中国围棋的风流!

娘子关,关隘依旧,历史的长河中,中日围棋擂台赛掠过雄关,如惊鸿一瞥。风云散去,中国围棋众志成城,改写中日围棋历史的擂台赛必将光照后世,永不褪色。

图片/网络

作 者 简 介

方亦飞,1984年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从事金融经济管理至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体育场当棋盘,万人现场观看,决赛击败武宫正树,钱宇平走向巅峰

    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地做琵琶路做弦,谁人敢弹? 这是流传甚久的一个对子,格局广大,气势磅礴,我们只能凭想象去向往宇宙棋局的无限寥廓.现实中不要说"星"做子,就是" ...

  • 天不生“棋圣”聂卫平,中国围棋万古如长夜,他的影响力有多大?|聂卫平|棋圣|中国围棋

    聂卫平有着"棋圣"称号,抛开其他方面,在围棋领域,聂卫平就是灯塔,就是扳住日本围棋.长出中国围棋士气的那一颗最重要的棋子:他的光芒照亮着常昊.古力.柯洁及以后的围棋斗士进取之路:他 ...

  • 中日围棋擂台赛往事

    按:上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了"围棋热"和"聂卫平热",几乎无人不谈围棋.这与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举办密不可分.十二年间,中日两国棋手你来我往,杀得不亦乐乎. 当时 ...

  • 教育随笔:有话短说,无话新说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表意明确,言简意赅.但若这"有话"之话早已有之,人皆云之,便应长话短说,舍去无用的啰嗦.若能在无话中发现新意,彰显个性,便能与众不同,成为创新. 古代文 ...

  • 随笔 // 几句话

    没有意思的几句话 几句话 前段时间朋友微信告诉我,钟鸣近日撰出一文,其中言及我,让我找来读一下.我其实知道钟鸣如言我,多半无好话,便懒得费时去找,所以也就不知他到底说了什么.这几天朋友又微信我,说文章 ...

  • 随笔||说平常话,做本分人

    说平常话,做本分人 郑凡涛||陕西 前几日,一位同学在微信里向我诉苦,他说今年五月他被调到公司的一个车间担任车间主任,车间的团支部书记请他给车间的团员青年上团课,他欣然应允,却没想到由此竟生出事来. ...

  • 【随笔】猪年话猪

    猪年话猪 王志强 猪的文学形象其实很少,以猪为主角的更是少之又少.搜肠刮肚,找出三只,猪年来临之际,谈谈这些"猪". 中国文学形象中猪多负面,寒山有诗:"世有一等愚,茫茫 ...

  • 随笔‖闲时话读书

    闲时话读书 网络的方便,读书的男人少了,读书的女人也少了,大家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会了浏览网页.捧书的人少了,名著好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长久的静栖在书柜中.在这种网络快餐式的阅读中,我还是喜欢对着一 ...

  • [黄石文坛]​尹金辉随笔《房屋话沧桑》

    房屋话沧桑   房屋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始终与人们朝夕相处一路相伴.它既是城市的载体,也是一个时代传统文化与人文教养的载体,同时还承载了人类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而且,通过自身发展变化 ...

  • 女人40,散文随笔,浅话漫谈

    蒲导读 有句民间俗语"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描述中国旧时代男女的差异化特征和价值. 回望那些旧时代女性,大多裹着小脚,忙着家务,生养孩子,服侍并依靠着男人.忙忙碌碌到四 ...

  • 【《诊余随笔话妙方》痔疮-内外服四方】

    洗痔神方:干石榴4个,青木香15克,槐米50克,乌药.地骨皮.五倍子.皮硝各30克,川连10克,冰片0.5克. 水煎熏洗,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一般熏洗3~5天,即可收到肿消痛止的效果.公众号 ...

  • 教育随笔|说文解字巧思辨 创新思维话教育

    古代传说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虽是神话传说,但足可见,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它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留存方式外,还蕴含了中国伟大的哲学思想. 比如忌--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