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童年记忆之打弹珠
童年记忆之打弹珠
童年的我无忧无虑。放学后,放下书包,总是和邻居家的几个小男孩相约在一起,打弹珠即打玻璃珠;玩的人数不定,玩的时候约定每个人各出数,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划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近似现在的高尔夫玩法。
那时候的我们总是在放学后,在家长还没有下班之前,抓紧一切可以嬉戏的机会,在我家门前的空地上,画上一道警戒线,开始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我们依次把玻璃弹珠在砖墙上轻轻一磕弹珠顺着墙边缓缓冲向警戒线,谁的弹珠离警戒线越近而又没有超出警戒线,谁就抢占了先机。我们匍匐在地上,用拇指和食指夹紧弹珠,单眼半眯着瞄准离自己最近的对方弹珠猛滴发力,击中为胜。被击中的那个小伙伴的那颗玻璃弹珠,就被胜者收入囊中。那时候的玻璃弹珠有三花的,有五花的,也有单花的,最厉害的属石头弹珠,那是一种用油石灰做成的圆珠,打不破,砸不烂,还可以把对方的玻璃弹珠击打成麻麻点点的。一场下来或赢五、六颗各色的珠子;或输掉几颗心爱的弹珠。直到在家长严厉的眼光和叫骂声中,恋恋不舍地结束战斗,用肮脏的小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把放在草地上的书包背起来和伙伴告别,相约明日再战……
回望童年没有过多的烦恼,没有的沉重,简单而美好的往事恍惚就在不远的昨天;但岁月却无情的告诉我,一切的一切都已流逝……过去记忆深处那不变的笑脸,那时的天真与欢笑,很多时候都得益于那些童年的游戏。
曾经,我们在回家时候,总想着那些游戏明天可以继续。蓦然回首,那些都已经成为记忆中的碎片。童年的游乐不是一辈子的游戏,我们无法像彼得·潘一样永远不长大。童年是短暂的,它转眼即逝,留下的只有温暖的回忆。
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与现在孩子们的童年,从物质条件上讲,显然是有天壤之别的,不庸置疑!我们的童年是在国家计划经济的限制下,所享受的物质条件相当匮乏,然,我们的童年,能自由放飞心灵;而如今这一代的童年虽物质条件充裕,却在刻板的模式中拘束成长。因此,我们的童年相比之下虽苦涩却回味甘怡......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渔歌本名余斌,1966年出生,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爱好文学,曾有散文和诗歌十几篇刊发于荆门日报,荆门晚报和诗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