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校长的“见面礼”

老校长的“见面礼”

袁福成||江苏

1982年秋,我从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前身)政教系本科毕业后,被分配至江苏省盐城中学(以下简称盐中)任教。

新教师在开学前一周报到,报到后的第二天,学校照例召开了新教师欢迎会。欢迎会由一名副校长主持,教导处主任逐个点名,新、老教师代表先后发言,最后请老校长讲话。

一所省属重点中学的校长,在我们的想象中,一定是像演员兰天野一样的人物,西装革履、金丝眼镜、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可眼前的这位老校长没有一点“知识分子”的派头,虽满面红光,声音宏亮,但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花白稀疏的头发凌乱地堆在头上,上身穿一件已洗得发白的藏青色中山装,两只大口袋中的一只里装着一本笔记本,另一只口袋干瘪地贴在衣服上。下身配一条颜色不搭的栗色长裤,脚穿一双黑色元宝口布鞋,一双崭新的白袜子倒十分显眼,要不是上衣左侧的小口袋中别着两支钢笔,走在大街上碰见,谁也不会认为他就是一所大名鼎鼎的省属重点中学的校长。

老校长一开口更语惊四座:“在座的三十多位新老师,都是我们提前从数百名本专科师范毕业生中精挑细选要回来的。但我要如实地告诉大家,盐中这碗饭并不好吃,进了盐中门,还不一定是盐中人。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教育、教学方面如没有两把‘刷子’,就很难在盐中立足,望在座的各位好自为之,盐中是从来不养闲人的!”

散会之后,新教师们个个心有不满,回到宿舍后还议论纷纷。这是什么样的校长啊?我们刚进校门,连起码的客套话一句没讲,就给当头一棒来了个“下马威”,莫非是栾平闯进威虎山,先要给你点“颜色”看看?我也在想,我们这帮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并非是不学无术的“水货”,文革耽误了我们十年。全国高考被叫停了十一年后才恢复,我们是凭自己的本事考进大学的。积聚了十一年的考生,当年高考的录取率还不到百分之十,能进大学读书的真正是百里挑一。我们又是这百里挑一中的成绩优异者,应是“骄子”中的骄子。就我本人而言,压根儿就没想留在距家百里之遥的什么劳什子省重点中学。毕业前夕,在县文教局工作的堂哥曾经到县委宣传部打听当年是否进人,宣传部的领导一听说有师范学院政教系的本科生便喜出望外,立马表示双手欢迎。部领导表示,待分配名单到达县里之后,宣传部立马前去要人。可万万没想到,我们的人事档案到达地区之后就率先被盐中截留了。刚到学校报到,就被告知“进了盐中门,不一定是盐中人”,你说气人不气人?心里暗暗发誓,好你个老校长,我们肚里有货,心中有底,既然迈进盐中大门,岂能轻易就让你赶出?再说了,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本科生,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哪有皇帝的女儿还愁嫁的?从此,对老校长虽有些许不满,但已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出“两把刷子”让老校长瞧瞧,既然能凭真本事,在千军万马之中挤过“独木桥”,就一定有能力成为出色的盐中人。

开学前两天,各学科老师任教年级和班级的名单公布上墙,三十多名新教师看了后又是一番议论。除了一两位新教师在高中部和毕业班任教之外,其余人全部安排在初中部任教,且基本上都从初一、初二年级走起。大家一致认为,学校这是明显在“欺生”,不让我们在高中部任教也就认了,到初中任教至少应该成为初三毕业班的把关教师吧?后来,从老教师的口中得知,新分配的教师原则上都从初一年级开始任教,然后要根据你的能力和水平确定是否跟班走,如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时不能适应的也要“留级”,实在不能胜任的,在学期中途就被请出盐中,这是盐中多年来安排课务的原则和传统。听老教师们这一番解释,大家心中的怨气才消了不少。教初中就教初中吧,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初三、高三的把关教师的。由于心里憋着一口气,在实际工作中倒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们的教学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工作之后才慢慢知道,不修边幅、其貌不扬的老校长,原来是江苏省首批语文特级教师,还担任全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会长。文革之中,盐中也是受害的重灾区。文革结束后,学校百废待兴,82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有一届师范院校本专科毕业生先后毕业,老校长瞅准时机,分两批共挑来了五十多位优秀毕业生进校,希望借助这支新生力量重振盐中昔日雄风。寄予的期望越大,对新教师要求就越严,因而才有了欢迎会上的那一番"敲打",其实这并不是“下马威”式的威胁,而是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对年轻教师的 真心 关怀和忠告。

在盐中开始工作后,老校长似乎对每一位新教师都盯得很紧。上课期间,老校长经常反背着双手,在教室外的走廊内巡视。有时候就悄悄站在教室后门口之外,静静地听上整整一节课。这种被我们私下里称之为“偷窥式”的听课方式,并不受新教师欢迎。大家心里想,我们在大学四年,已经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现在让我们教初中的孩子,是典型的用“牛刀”杀鸡。要听课,你不妨就大大方方地坐到教室里,难道我们还怕你不成?悄悄躲在门外“偷听”,似乎是想刻意要抓住大家什么把柄,让人心里很是不爽。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你老校长的专长是语文教学,政治学科中的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经济学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你能听懂吗?理科中的数、理、化你也样样精通?你老校长悄悄“偷听”意欲何为?开学后不久,教导处派人通知我到老校长办公室去一趟,开始我真不知道老校长找我有何事。去了之后,老校长从中山装的大口袋里一边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一边说他已在教室外听过我上的几节课,找我来是交换听课后的意见和建议。当时,我真的大吃一惊,原本还暗暗庆幸自己尚未被老校长"盯上,那知道老人家已"跟踪"我多时,我还毫无觉察!老校长说,第一,你的课堂教学知识储备的确很充足,但讲授时知识密度过大,要学会从“一桶水”中取出学生能够接收的“一杯水”,不能像开“机关枪”一样倾泻而下。你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根本来不及消化。第二,你的课堂教学语言没有高、低错落,缺少节奏美感,自始至终都是高频单音符,学生听了容易疲劳。第三,一堂课如同一篇文章、一首诗,要讲究“起、承、转、合”。老校长语调平缓但高屋建瓴、一语中的,说得我既无招架之力,更无还手之功。原本少年气盛、趾高气昂的我,此时象泄了气的皮球,让我想辩解也无从下口。从此,原本对老校长的丝丝不满慢慢转化为发自内心的敬佩。

入职之初,我在初二年级任教还兼班主任。当年,每个教室的后面都有一块黑板墙,班主任都会充分利用这块小小的园地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由于黑板墙的版面不大、容量又小,板报的内容都用粉笔书写,很容易被调皮好动的学生擦掉。受纸质报刊纷纷办文摘专版的启发,我也发动全班学生人人动手,每学期每人自办一张八开的纸质“文摘报”。版面款式和小报内容都由学生自主选择,做好后按学号顺序,分批贴在黑板墙上供大家阅读欣赏。还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按学期评选出最佳小报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手抄版"文摘报“办得风生水起,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办报的积极性,许多家长也主动参与进来,帮助孩子设计版面、挑选内容。后来,我将这一做法写成一篇题为“班级办起了‘文摘报’”的通讯稿投到了《中国教育报》,老校长从报纸上率先看到了这篇通讯,随即用红笔将文章圈定后放在学校的读报栏内向全校推广。课余时间,老校长还不止一次到我们班级内阅读观摩,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此时才觉得老校长不仅是教育的行家里手,还是一位热情扶持后生的尊敬长者。

1983年秋学期,我的工作见习期满,顺利转为正式教师并跟班升级至初三年级任教。1984年,又在盐中结婚生子。结婚之初,学校分配了一间20平米的平房,我把婚房分隔成里外两间,分别用作房间和客厅。儿子出生后,我母亲从农村老家来帮我们带孩子,我能在外间的客厅里再放置一张从学校借来的双人床,下床供母亲休息,上床堆放着生活日用品。双人床的对面挤放着孩的摇篮和餐桌,餐桌外侧又放置了煤炉和炊具,人在客厅行走时都要侧着身子。日常用的蜂窝煤只能堆放在室外的屋檐下,为防止被雨水淋湿,常年用塑料薄膜覆盖着。为预防煤气中毒,夜间还得将煤炉挪到室外。有一天晚上,老校长到老师家挨户走访,到我家之后,发现连坐下说话的地方都没有,老校长连连向我母亲和我们表示歉意。第二天天刚亮,总务处便派人拉来了砖瓦,在门前的空地上专门为我们搭建了一间七平米的厨房。有了这间厨房,住房窘迫的状况立马有了改观。老校长还专门来现场实地督查,并交代总务处的负责人要主动帮助青年教师们排忧解难,要多多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

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也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新进校的五十多名年轻教师,没有一人因工作不能胜任而被请出盐中。相反,经过几年的锤炼和摔打,大家都成了学科教学的骨干。我在初三毕业班连续任教三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成绩在全地区一直遥遥领先。1986年,全市中考政治学科卷面总分为100分,我任教的四个班级人均中考成绩都在90分以上,最好的班级均分高达94分。当年,初三年级的《法律常识》教材共82页,我对教材的内容已烂熟于心,上课时不需看课本和备课笔记,能准确地说出课本中每一页的教学内容。学科的知识点经过纵横疏理,几乎达到滴水不漏的程度。也许正是老校长当年的“进了盐中门,不一定是盐中人”的一句忠告,激发了我们的斗志,坚定了我们的决心。大家都在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货真价实,都在为争做一名合格和优秀的盐中人而努力奋斗!

1987年,我送走了第三届初三毕业生之后,开始进入高中部任教,并承担学校选用高中政治课新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此期间,老校长正在主持江苏省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课题研究,并着手筹备撰写献给当代中学生的《学法宝藏》一书。老校长特地把"中学生政治课学习方法研究"这一章节交由我来撰写。半年后,六十多万字的《学法宝藏》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的名字也入列该书作者名单。1990年,在送走我的首届(也是最后一届)高三学生后,奉调去市教育局任职,这时我才知道,老校长曾经就是我所在的普教科的前辈领导。在盐中工作八年,正是在老校长的督促关心之下,打下了更为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才使得我能十分顺利地实现从教育教学岗位向教育行政管理岗位的平滑过渡。在全新的平台上,为全市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再作新的贡献。

如今,令人敬重的老校长已经作古,他就是享誉江苏全省的中学语文教学专家、江苏省首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江苏省盐城中学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庞天仪!老校长虽已远去,但“进了盐中门,不一定是盐中人”的谆谆教导至今言犹在耳,那份珍贵的“见面礼”,将永久地珍藏在我的心中。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袁福成,江苏建湖人,公务员,文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退休后撰写的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刋、杂志上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0)

相关推荐

  • 在一所很拼的学校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周末安静在校加班,回家还要遇到大堵车,妹妹在老家打120送老母亲急救,晚上昏迷的老母亲已经苏醒,我还可以视频看一下老母亲顽强的笑脸,相信老母亲能够战胜病魔,多活几年!" 这是4月 ...

  • 【好校长】我的人师魏书生

    张仕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级名校长,从教36年,在校长岗位上已20余年.现为罗山县实验中学校长. 张仕军校长是一位从基层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市级名校长"的实干家.他先后荣获&q ...

  • 散文||老谭故事之校长

    老谭故事之校长 王亚兵||江苏 吴越之地,幸得老友.与谭先生把酒言欢说故事,老谭给我说他小时候的事儿,说到动情处,嘴角泛起唾沫.讲到深处,眼角放光. 老校长,我有点不喜欢他,因为他拧着我两个耳朵把我拎 ...

  • 散文||老战友温广信

    老战友温广信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部队的生活条件是比较艰苦的,尤其是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里,经常吃不上新鲜的萝卜蔬菜.所以,养猪.种菜就成了连队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个连队会结合本连的实际情况,一方面 ...

  •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这位老校长提出了8点建议,完美解决问题!

    孩子贪玩不爱学习,这可能是教育史上无数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那究竟有何办法可以解决呢?别急!看完下列实例,你会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 前段时间一位家长匆忙找到我,大谈苦水,大概内容就是他家孩子沉 ...

  • 黄淑华 散文 老梁的故事

    食堂厨师的位置,原来有两个正式编制,一位老师傅,一位中年师傅,他们带着几位临时工,负责给全校的师生做饭.或许是过去在苦日子里浸泡的时间久了,老师傅每天吃什么自己都不大讲究,给大伙做饭当然也就凑合.做的 ...

  • 抗战西迁贵州的浙江大学 老校长竺可桢领军 英才辈出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战火迅速蔓延到江南富庶之地浙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被迫走上了西迁办学之路,历经两年多时间,最后落脚在贵州遵义湄潭. 1944年10月,英国著名学者.世界著名科学家 ...

  • 李金声 | 退休老校长的二. 三事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愉快歌声满天飞--." 悠扬地歌声,娓娓动听.高亢激昂的声波从<商都县金三角社区>活动室传来,响彻了社区的大街小巷,飘荡在社区的上 ...

  • 痛惜!华师老校长章开沅逝世

    长江日报记者获悉,2021年5月28日8点15分,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 今天(28日)上午,章开沅的学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马敏在微信 ...

  • 60岁老校长确诊肝癌,无法手术,中医治疗7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

    60岁老校长确诊肝癌,无法手术,中医治疗7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 原创陈长怀讲肿瘤2021-05-26 09:08:19 最近又有一位老患者来找我复诊了,看他恢复得这么好,我就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也能鼓励 ...

  • 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 复旦附中老校长给出九大忠告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孩子怎样才能进好学校?家长该做些什么?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不爱学,总是要家长推着往前走,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