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冬天的三幅神作,一幅差点熔炉里化为纸浆

王羲之草书《冬中帖》,5行,50字。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十一月四日羲之白:冬中感怀深,始欲寒。足下常疾何如?不得近问,邑邑。吾故苦心痛,不得食,经日甚为虚顿。力及不具。王羲之白。

王羲之草书《冬中帖》局部

王羲之草书《冬中帖》局部

王羲之草书《寒切帖》

《寒切帖》为王羲之中晚年所书写。纸本墨迹,草书,5行,50字。唐代勾填摹本,先勾再填以淡墨。勾摹精细,笔锋转折分明,书风遒劲腴润,沉着流动。墨色斑斓,笔意神采超逸,书风从容丰腴。

释文: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具。羲之报。

大意:

十一月二十七日王羲之答:得到十四、十八日两封来信,为你的问候感到欣慰。天气寒冷日深,近来各位都可好?心内忧伤辛劳,长久挂念悬心。我服食很少,不是很好。费力回应谢司马书,不再多叙。羲之答。

王羲之草书《寒切帖》局部

《寒切帖》平和简淡。许多字如'得'、'保'、'谢'等字,笔画并无过多的转折、顿挫。虽简化却是高度概括,做到了点画处意韵十足。法帖残破较重,许多字,如'月'、'羲'、'劳'字等虽残破,而气势仍然丰满。整体来说,笔画比较妍润,但有些笔画,如第一个'之'字,'寒切'等字,润中含朴,非常耐人寻味。

王羲之草书《寒切帖》局部

《寒切帖》被刘光启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太湖路的一个废品收购站所发现。收购站的熔炉前有一捆纸引起刘光启的注意,纸又黄又脆,好奇心让他将这捆纸打开,从落款而认定出这是王羲之的《寒切帖》。"这张帖子当年差点在废品收购站的熔炉里化为纸浆。"刘光启回忆起来仍感心有余悸。

传《寒切帖》曾经由溥仪带出宫,到东北后遗落民间。但后来却在天津被发现,而且溥仪去东北前曾住天津的静园,所以它们多半在天津时就被末代皇帝出手了。

王羲之行书《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释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大意:

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

王羲之行书《快雪时晴帖》局部

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仅次于他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 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王羲之行书《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乾隆皇帝把此帖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的晋人三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并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