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9T【丝绸之路】特种邮票
2012.08.01发行 全套4枚 发行量1250.14万套
(4-1)T 1.20元 千年帝京(1252.30万枚)
(4-2)T 1.20元 大漠雄关(1252.78万枚)
(4-1)T 1.20元 神秘故国(1252.78万枚)
(4-2)T 1.20元 西域胜境(1250.14万枚)
邮票规格:30×55毫米 齿孔度数:13.5×13度
整张规格: 210×146毫米(4版) 版别:影写
整张枚数:12枚(6×2) 责任编辑:董研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资料提供:咸阳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敦煌研究院
设计者:陈景异、惠斌、李群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命名的一条古代中西方间的商路。现代学者对其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若按历史时期划分,则有先秦、汉唐、宋元和明清四条丝路;如按路线划分还有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之别。而陆上丝路又因地理走向不一,可细分为北方丝路和南方丝路。北方丝路由黄河中下游通往西域,包括草原森林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南方丝路即“蜀·身毒道”,因其穿行于横断山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唐中叶后,由于战乱频繁,道路受阻,陆上丝路逐渐由海上丝路取而代之。丝绸之路的开辟,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交流和融汇,推动了科技进步、文化传播和物种引进,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
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路(后增加海路)通道。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往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
丝绸之路横贯东西7000多公里,分为东段、中段、西段三个部分。东段自洛阳、西安、武威、张掖,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中段自玉门关、楼兰、龟兹、哈密、吐鲁番到伊犁、碎叶。丝绸之路沿途都比较完好地保留了数千年来的人类文化遗址、古城关隘、石窟寺庙、塔碑楼阁、古代墓葬、长城遗址、珍贵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也保留了传统的歌舞艺术、百戏杂耍、语言文字、生活形态等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今天研究历史文明、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
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通道路,东起汉唐都城长安、洛阳,西至罗马、北非、南至印度,途经中国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及中亚、南亚、北非、东欧诸国。中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及丝绸、茶叶等特产经过这条道路传播到西方,而外来的宗教文化、科学技术、音乐舞蹈、香药、金银器皿及物种等经过它进入中国,东西方文化碰撞、接纳、交融、并共同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促进了古代中国和西域各国的商贸交流、文化交流、宗教交流,影响了当时中国和西域各国人民的生活。
2012年8月1日,为展现古代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中国邮政发行了《丝绸之路》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千年帝京”。 画面主图为大慈恩寺里的玄奘三藏院与大雁塔;前景为唐三彩“单峰骆驼和牵驼俑”;下方是一块“联珠红地对马文锦”;远景为洛阳白马寺。表现了洛阳、长安(今西安)作为汉代东西两京这两大丝路东方起点的风采。
大慈恩寺,位于古都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
玄奘三藏院,位于大慈恩寺内。于1996年修建,2000年竣工,占地5000平方米,三藏地宫金碧辉煌,供奉佛陀舍利、玄奘法师顶骨舍利、贝叶经、唐代佛像等珍宝,使千年古刹更具魅力、更显雄伟壮观。全院由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觉堂和东院般若堂三部分组成,将玄奘大师的辉煌一生分成两个阶段、三个不同层面向世人展示:西院光明堂展示的是大师出生到四十岁取经回国的经历和动人事迹,称为“参学求法”阶段;东院般若堂的内容是玄奘大师取经东归受到唐王朝的隆重欢迎和励志译经、传法弘法直到圆寂,称为“译经弘法”阶段;中间的大遍觉堂则以更深层次的内涵表现了“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的宗教背景,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观念的佛教文化核心思想。供奉的是一尊青铜铸造的玄奘法师像, 像高3.6米, 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的文字描写“端严若神,美丽如画”而创作设计, 作者突破了以往的造像规律, 从大师的气质上进行刻划, 玄奘法师眉目疏朗, 慈悲中透出坚毅和威猛, 表现了“法门领袖”、“民族脊梁”的光辉形象。在玄奘大师青铜像前面的镀金宝塔中, 供养着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全院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区南4公里的慈恩寺内,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首批全国4A级旅游景区。2014年6月22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作为中国第一座寺院,在中国佛教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占地约3.4万平方米,有大小建筑百余间。寺院坐北朝南,为中轴对称格局,布局规整,主次分明。寺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和发展于丝绸之路的形成建立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
唐三彩“单峰骆驼和牵驼俑”,1973年出土于咸阳渭城区渭阳镇双泉村契必明墓,高81厘米,长56.8厘米。现藏咸阳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
“联珠红地对马文锦”,制造年代为唐代,材料为丝质,出土地为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唐墓302号墓(653年)。此款主纹由两条横向排列的椭圆圈组成,有两组马纹,上行对马一前足腾起,作行走状,下行作俯首食草姿态,两者相同处在于肩背长有双翼,联珠纹外围则饰以六、八瓣小朵花,下排马足下为莲花纹,联珠纹中间饰以忍冬花纹。唐锦中,联珠纹锦属前期的典型品种。现藏新疆自治区博物馆。
(4-2)为“大漠雄关”。画面主图为玉门关、汉长城、阳关;前景为“马踏飞燕”;下方是一块“胡王锦”;远景为宁夏固原市须弥山石窟。表现了丝绸之路上大漠雄关的风采。
玉门关,位于甘肃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2014年6月22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现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作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1厘米。“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马踏飞燕”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为国宝级文物。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胡王锦”,制造年代为北朝,出土地为1964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号墓。“胡王锦”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典型对称形式的联珠纹代表作。以西域的现实生活为题材,以牵驼人和骆驼为主体纹样,再现了一幅边塞驼饮的画面。沿袭汉代丝织品设计纹样中纳入汉字的特点,在适当的位置书写汉字“胡王”二字以画龙点睛,因而得名“胡王锦”。现藏新疆自治区博物馆。
须弥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位于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称石门水)北麓的山峰上,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葺重妆,成为原州(今固原)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3-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塔柱四面分层开龛造像,第32窟塔柱多达7层。第24窟塔柱上层龛内雕刻佛传故事。北周石窟开凿工程向北发展,集中于圆光寺、相国寺区域,规模大、造像精,现存主要窟有第45、46、51、67等窟,都是平面方形的中心塔柱式窟。塔柱每面各开一大龛,四壁亦开龛,有的一壁三龛,龛形雕饰华丽。第45窟和46窟是须弥山最繁丽的洞窟。第51窟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部分组成,主室宽13.5米、高10.6米,是须弥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后壁通宽的宝坛上并列3尊坐佛高达6米,雄伟壮观,在现存北周造像中最罕见的杰作。隋唐时的石窟主要分布在相国寺以北、以唐代石窟数量最多,一般4-5米见方,沿正壁和左右壁设马蹄形佛坛,成铺的造像配置坛上,5尊或7尊,多至9尊,不另开龛。第105窟是一座大窟,俗称桃花洞,主室内有近6米高的中心柱,柱四面和壁面开大龛,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第5窟(大佛楼)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龛。龛内倚坐佛像高达20.6米,是现存可数的唐代大佛像之一。须弥山保存着造像350余身,题记33则,壁画7处,明代石壁3通,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史上的一笔重要的遗产,对于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4-3)为“神秘故国”。画面主图为楼兰故城遗址;前景为鎏金银壶;下方是一块“唐黄地宝色绣鞯”;远景为青海省西宁市土楼山。表现了丝绸之路上神秘故国的风采。
举世闻名的楼兰古城,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罗布泊的西北角,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内陆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到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静立在沙漠中,引发后人很多的遐想。楼兰古城四周的墙垣,10多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墙垣孤伶伶地站立着。城区呈正方形,面积约十二万平方米。现存遗址主要有佛塔和“三间房”。佛塔残高10.4米,塔基为方形,每边长约19.5米,系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是楼兰城中最高大的建筑。“三间房”是指佛塔西南的官衙遗址,是并排的三间房子,是楼兰城中两座土坯建筑之一,是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是当年楼兰城统治者的衙门府所在地。
鎏金银壶,波斯萨珊王朝器物。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通高37.5厘米,重1.5公斤。高长身,卵形腹,细颈、鸭嘴形流,圆形底座,弯曲两端成羊头,顶端铸1人头,高鼻戴圆形帽。壶身腹部锤一周突起的3组6人男女图象,一组为裸体,其主题图案描绘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银壶造型别致精美,属波斯萨珊王朝手工艺精品,与萨珊同类器物不同,具有农厚的罗马风格。鎏金银壶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一件金属手工艺品,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鎏金银壶是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见证,是丝绸之路商贸频繁的缩影。现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
“唐黄地宝色绣鞯”,织绣年代为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材料为绢质,1983年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血渭吐番墓出土。鞯,垫在马鞍之下,以保护马背和防止马鞍滑动的的布垫。这款鞯残片全长50厘米、宽35厘米,以黄绢为地,其上用白、棕、蓝、绿等色,采用锁绣针法刺绣出艳丽的唐草宝花。现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土楼山,又称北禅山,俗称“北山寺”,也叫永兴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距离市区约3公里。山之上半部为红土沙岩,因长期的风剥雨蚀,致其形似土楼,故称土楼山。山顶丛林之中,古洞窟凿嵌于山腰峭壁之间,露天金刚经千百年风雨削蚀自然形成,顶摩云天,古刹殿宇鳞次栉比,是继山西省太原"悬空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悬空寺”。土楼山上的神祠、寺庙具有浓厚而神秘的宗教色彩,是古代宗教活动的场所,尤为奇特的是土楼山上的神祠、寺庙、佛、道、儒均可互见,藏族、汉族的神话传说都有遗存。这里既有佛教崇拜的释迦牟尼、观世音,又有道教敬拜的斗母、太上老君,还有汉族儒家敬重的忠君偶像“关帝庙”,而且是凿洞立像,这种洞窟文化很有艺术研究价值。
(4-4)为“西域胜境”。画面主图为克孜尔千佛洞和克孜尔尕哈烽燧;前景为汉代白玉仙人奔马;下方是一块“红地云珠吉昌太阳神锦”;远景为台藏塔遗址和高昌古城。表现了丝绸之路上西域胜境的风采。
龟兹,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龟兹古国以现在新疆库车为中心,最盛时北枕天山,南临大漠,西与疏勒接,东与焉耆为邻,附近拜城、新和、沙雅、轮台县一代都曾是其领地,相当于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中国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还有81窟存有精美壁画,为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现存壁画约一万平方米,这在世界上是仅次于敦煌壁画的艺术宝库,堪称“中国第二敦煌”。克孜尔石窟是一图一故事,每幅图都是从一个“本生故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个情节,以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动物为构图中心,四周辅以其他必要的人物、动物和背景等。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6月22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县城西北盐水沟东侧,在维吾尔语中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烽燧即烽火,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史册记载,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烽燧雄伟挺拔,建于汉代。由基地往上逐渐缩收成梯形,高约13米。烽火台为夯土结构,层厚12-15米,上部夯层中夹有木骨层,顶部为木坯垒砌,并建有望楼,现仅存木栅残留物,烽体受自然侵蚀,风化作用,南侧中上部已呈凹槽状。这座巍峨的古军事建筑,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雄姿犹存,是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玉仙人奔马,1966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汉元帝渭陵附近一汉代礼制建筑遗址内。高7厘米,长8.9厘米,底宽3厘,质地为有“玉中之王”美称的新疆和田白玉,色泽温润莹亮,整器由奔马、骑者和底座组成,系圆雕、镂雕而成,出土时用朱砂包裹。马呈奔驰腾空状,两侧阴刻飞翼;骑者头系巾,着短衣,双手扶马颈,右手还持有一束灵芝草;马下衬以底座,上线刻云纹图案。玉奔马应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天马”的形象,也就是汉武帝极其喜爱和重视的西域良马——大宛汗血马的造型。仙人奔马寓意深刻,反映了西汉时期在皇室贵族及民间极为流行的一种企慕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养生理念。现藏咸阳市博物馆。
“红地云珠吉昌太阳神锦”,制造年代为北朝,出土地1983年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血渭吐番墓。该锦色彩保存完好,据其色彩、构图风格来判断,应是同一织物上的裁片。织物组织为平纹经锦、红地黄花两种色彩。整个图案由卷云连珠圈构成簇四骨架,并在经向的骨架连接处用兽面形作纽,而在纬向的连接处则以八出小花作纽。推测该锦全幅图案应由三个圆圈连接而成。其中作为母题纹样的太阳神圈应居中,人兽搏斗或狩战圈在太阳神圈一边,而另一边的圆圈已残损,估计两边的圈内纹样应该一致,亦应该是狩战题材。在太阳神上部圈外的空间处,装饰有云气纹和九个圆点,还有汉文“吉”字和相对奔跑的动物,在太阳神的下部圈外,也有一个“吉”字和一对带角的野山羊。现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台藏塔遗址,位于吐鲁番市以东约40公里,南距高昌古城约1公里。为高昌王国时期的佛教建筑。台藏塔占地面积为939平方米。夯土筑成,残高约20米。塔身平面略称口字形,朝向南偏西。塔基底部外边南北长约36米,东西残长34米,塔壁基部厚8~12米。塔内中空,内边方约15米。南向正中有宽约3米的缺口。塔东面与北面均有佛教洞龛。西面塔壁中有洞,贯穿墙壁,作用不明,南壁已毁。由于距高昌故城较近,又是高昌王国佛教建筑,充分反映了高昌时期佛教的兴盛。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昌古城,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即“王城”之意,曾是高昌王国的都城,位于吐鲁番市东27公里处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高昌古城规模宏大,十分壮观,总面积200万平方米,全城有九个城门,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外墙基宽12米,墙高11.5米,周长约5公里,夯士筑成。高昌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汉代,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曾经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于公元十三世纪末毁于战火。古城轮廓犹存,城墙气势雄伟屹立在火焰山下。保留较好的外城西南和东南角保存两处寺院遗址。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规则的方形小城堡,当地人称“可汗堡”。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古城遗址。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套邮票布局依照丝绸之路自东向西的路线来设计,精选丝绸之路中国段极具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在设计上把底图贯穿一体,通过山脉和地貌的变化,体现出丝绸之路沿线各地的特色。近景采用唐三彩胡人伎乐俑、马踏飞燕、波斯鎏金银壶、仙人骑马玉饰等精美文物表现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中、远景则分别选取了大慈恩寺与大雁塔、白马寺;阳关和玉门关、须弥山石窟;楼兰故城佛塔和三间房、土楼山;克孜尔石窟和尕哈烽燧、台藏塔、高昌故城等历史遗迹和胜地。近景下方均为织锦文物,仿佛向人们展现了一条悠长而宽阔的“丝绸之路”。整体色调为土黄色,体现厚重的历史感和丝绸之路所经过西北地区的主题景观特色。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