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墼

过去,在我们农村,住房绝大部分是老辈留下来的土墼房子,非常破旧,里面光线昏暗,如果谁家能盖上几间新房,也是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农村穷,盖新房用的还是土墼,民间有“盖新房,先打墼”的说法。打墼是在生产队的土场子里,那时每个生产队里都专门留出一块地,叫做“土场子”,供各家各户推土垫猪圈用的。待我学会了推车子以后,就经常和年龄相仿的伙伴们到土场子里推土呢。开始,推不了一车子,就装半粪篓。后来,就逐渐地推的多了。

土墼是农村主要的建筑材料,所以那时的大男人几乎都会打墼。不过,打墼的快慢可就大不一样了,有的打得快,成为打墼的好手,现在有时听到上了年纪的人在一起聊起来,还谈到当年谁打墼多么厉害,一天能打到两垛,而一般的是一天打一垛墼。打墼有专用的工具,一块较厚的四方大石,叫打墼石,一个木模子,还有一个础头。打墼石大约长80公分,宽50公分,表面光滑,这样打出来的墼平整。模子是由一个“匚”框以及一块挡板和一根挡栓(习惯把它叫作揽头棒子)组成的。模子内侧长40公分,宽30公分,高7公分。模子封口的一端并不是十分固定,是可以活动的;开口的一端稍靠里各有一条槽,是用来插挡板的。挡栓两端内侧开有凹槽,套在模子开口处,把模体扣住。础头是用坚硬的石头凿的,呈圆台形,有点像鼓,高大约有16公分,底部稍大,直径20公分左右,平整光滑,顶部略小一点,直径17公分左右,中间有一个孔,安着一根圆形的立柱,立柱顶端有一横把,三样东西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从侧面看起来极像一个“T”字,总体高度大约50公分左右。

打墼一般选择在春天进行,因为春天雨水少,容易晒干。谁家要打墼了,事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一是人员,包括打墼的和供作的人,一般就是经常打墼的那些人,两人搭档,一个管着打,一个管着供作;二是看一看土场子里土的湿度是不是合适,如果太干的话要提前三四天,在要取土的地方用镢刨上几条沟,然后浇上水把土洇湿。打墼的前一天下午,所有的人员到土场子里去做准备。先整理出一小块平地,把打墼石放好,踩结实,使它一动不动。再在打墼石的一端(墼模安挡栓的外侧)用土垫出一个略高于打墼石的小台子,上面放一个草垫子,叫础头座,用来放础头,使础头不容易沾上土。然后,在打墼石的前方再整理出一块较大的平地,用来摞墼。这块平地一定要整好,用锨镢整平后,再用脚来回反复地踩压,使其既平又硬,因为上面要摞好多墼,不硬的话是承受不了的,这就像是盖房打地基,地基不牢是不行的。管着供作的人要刨下一堆土,以便第二天用。另外,主家还要到周围邻家去收集许多做饭后的草木灰,一对搭档一篮子。

第二天一大早,所有打墼的人提着模子,扛着础头,带着锨镢等,来到打墼的地方。供作的人先把模子放在打墼石上,插上挡板,扣上挡栓,从篮子里抓起一把草木灰撒在模子里面,然后用锨铲土填满模子,最后再撒上一把灰。打墼的人倒背着双手,走上打墼石,右边一脚,左边一脚,把模子里的土踩一下,然后快速移动双脚,把模子里的土踩实后,再把模子框上多余的土跐去。右手提起础头,顺带往挡栓上一碰,以使挡栓更加牢固。双手握住横把,抬高础头,在模子中挨着打三下,然后,斜着础头在一头的两个角上左一下,右一下,敲出两个小“月芽”,转过身子,再在另一头的两角敲出两个小“月芽”。这四个小“月芽”是为了使四个角结实,因为础头是圆的,四个角打不到。可别小看了这四下,最见一个人的功夫了,不熟练的很容易敲不正,不是离着角太远,就是打到模子上。熟练的人做起来掌握得是恰到好处,刚好打到四个角上,非常准确,础头在他手里上下飞舞,灵巧自如,游刃有余。打完了四个角后,端正身子,双脚踩在模子两头,正对模子,双手用力高高提起础头,用力敲打中间两下。大动作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小动作了,两手拧着础头把边转边移动,在墼面上进行细密地辗压,直到整块墼平整光滑,一块墼便打好了。放回础头,一脚蹬开挡栓,走下打墼石。这时,供作的人赶紧用泥板子把模子上面多余的土刮去,拉开模子掀起来,左手扶着,右手拿掉挡板;打墼的人双手沿长边把墼立起来,再用手握住两端,将墼垂直抱起来,走到整好的平地处,将墼轻轻放下。供作的人待墼搬走后,迅速地用挡板将打墼石上的土刮走,把模子摆好,撒上草木灰,装上土,这时打墼的人正好放下墼走回来,踏上去接着打第二块。如此接连不断,两个人是一点也不停息。打墼时,两个人的配合很重要,如果不娴熟,供作的人动作慢,打墼的人放下墼后回来还没有填上土,就会耽搁劲了,也影响打墼的进度。在打墼的时候,供作的人就赶紧刨土,以备后面用。

刚打出来的墼一块有三十多斤,跟础头差不多重,所以有“打着搬着一样沉”的说法。一块墼搬起来也是挺费力的,加上墼还不够结实,所以搬墼和放墼都要格外小心,不然墼碎了则白费了力气。更加重要的则是摞墼,那可是最见功夫了,如果摆放不好,那不是一块墼两块墼的事了,而是整个一垛墼。有时就发生这样的事:下午一垛墼刚打完准备收工了,结果忽啦啦倒塌了,真是前功尽弃,白忙活了一天,眼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毁于一瞬,那是多么的令人懊恼。

一垛墼是308块,分成两排摆放,后面一排150块,前面一排158块,一共摞五层,每层30块墼。前面一排最上面横着多摆上八块墼,为的是遇上下雨天时,盖苫子用的,这样能有个斜坡,雨水容易顺着流走。摞墼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有直有斜,斜中取直,间隙均匀,上下冲直。先从后面一排摆起,第一层,竖着摆上30块墼,第二层放的时候,先贴边横着放一块,与下面的五块垂直,第二块放的时候,从下面一层的第二块起,斜着压到第六块墼上,然后第三、四、五块墼横着直放,这叫码垛头。再往下放,全都是斜着压住下面的墼,快到最后的时候,还要再向前面一样码好垛尾。

随着墼越摞越高,往上放也就越来越费力。特别是个子矮些的放起来就很吃力,到了第五层就够不着了,而且放墼还必须一次性放好,不能挪动,免得影响下面墼的稳定。为了把墼放牢固,个子矮的就只好先把第一层和第二层摆到头,第三层开始就一段一段地放,一直到第五层,再摆下一段,这样就可以跨着往上摆,比较容易些。

因为打起墼来一刻不得闲,非常劳累,所以一般是打七八十块之后就要稍做歇息,喝点水,抽支烟,恢复一下体力。早晨,刚开始打墼,力气比较足,打着有劲,一个早晨就能打100块,然后,大家一起到主家吃饭。一天三顿饭都有主家管。上午再打150块,剩下的58块留待下午打。因为到了下午就没大有劲了,所以打的就少多了,早点收工休息。

那时,我年龄小,不可能去学打墼,但我和小伙伴们常去看打墼的,有时遇到他们刨出来的桑树根,就把它拿回家去,剥下皮来,把外面一层黄色的粗皮刮去,留下的就是桑白皮了,然后放在窗台上晒干。攒一小捆之后,就拿着到冶源收购站去卖,还能换几毛钱,留着自已用。桑白皮可以入药,具有清热泻肺、行水消肿的功效。

盖三间正房大约需要十五、六垛墼,所以一打就是三四天。这家的墼打够了,另一家又接上了,一春几乎都是在打墼。墼打好后,主家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遇有雨天要赶紧盖好,不要让雨淋了。经过十多天的日晒,墼干透了,就要尽快趁着好天气用小推车推到家里去,整整齐齐地摞在房前屋后,并且用苫子盖好,准备盖房之用。

这种用墼盖起来的土坯房,虽然土里土气,但是冬暖夏凉,很适宜居住。不过土墼房早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几乎看不到土墼房了。现在农村的房子都是砖瓦房,宽敞明亮,美观实用,有的像小洋楼一样,豪华气派,令人羡慕。人们不用再去费力气打墼了,但那打墼的情景却永远地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0)

相关推荐

  • 我的大铁锨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我下乡的地方是卫南洼的一角,土质盐硷,适宜种水稻,多年来一直是"小站米"的主产地. 偏偏我们命苦,下乡的那些年,由于环境变化,水源干涸,只好改为旱田.这是个重大 ...

  • 散文| 滑头三爷最有名

    燕山诗文 滑头,意指藏奸耍滑,属贬义词.滑头有区别,有人说话办事为人滑,有人干活滑.滑,有人滑的深藏不露,有人滑的表面肤浅. 三爷姓王,在家行三.三爷滑,是干活滑,且滑在众目睽睽之下.三爷高高的个子, ...

  • 坡刘村史 民居建房材料的准备

    建房材料的准备. 建房对于过去的农村人来说,是人生四大事(娶妻生子盖房送终)之一,也是花钱最多的事情之一,一家要盖起一套房子,无不经过长期的谋划和筹备. 坡刘村先辈们盖房需要的材料,除了就地的黄土和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