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钢】刘安庆丨群言娴熟的杂文写作技巧
群言娴熟的杂文写作技巧
作者/刘安庆
杂文是怎样的文学体裁?许多读者对它比较陌生。
杂文有文学和政论两重因素,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它将说理性及文艺性有机地统一于一起,直接发表议论,评论时事,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但它以形象说理为主要表现手法,在说理的同时,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使文章极具文学的艺术的魅力。
杂文既给读者有益的启迪,又使读者获得精神的愉悦。它不是标语、不是口号、不是社论、不是政治教材,它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它与小说、与诗歌、与一般散文大不相同。
杂文属于文学范畴,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是短小、活泼、精悍、犀利的一种独特文学体裁。
以上诠释的杂文的含义,在《群言文集》中表现得非常全面、非常突出、非常鲜明。不仅如此,该文集还呈现出杂文的特征。请看。
战斗性
战斗性是杂文的特征之一。《群言文集》中透视出作者坚持真理,勇于揭露一切阻碍、破坏社会前进的腐朽势力,对敌人予以沉重的打击;对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及行为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对新思想、新事物予以扶植和赞扬。
如:
上世纪50年代初,有一次“打虎”运动,叫做“三反”、“五反”。亦缘于少数党员、干部进了城,忘了本,贪污,受贿,享乐,腐化,蜕化成“虎”了,所以要打。天津地委书记张青山、刘子善就是被打入地狱的两只大“虎”。不过那时武二郎太狠了,不该打死的虎也打死了。
如今是改革时代,一切都在改变在前进,但世风的变化使人感到忧虑。沉没多年的残渣又浮了起来。“倒爷”们不知从哪架山上练就一身绝技下山来了,还有索“红包”的,吸“民膏”的,侵吞公物的,明抢暗偷的和新三种人(《人民日报》小贩传奇)……像一群蚊虫,拼命地大胆地好像无干扰地把人民的血吸入腹中。从来没想过血吸过了量,肚皮破裂会丧命的;更不会想到国廩蛀空,民脂吮干的后果。这些人中,有些是被“姜太公”封过神的,然而神也不行神道了。如此劣迹种种之类,与虎何异!
形象性
形象性是杂文的又一个主要特征。《群言文集》表现出作者将 精辟的议论同生动形象的描绘、同饱满的抒情相结合。他写的议论中有形象,通过形象讲道理,寓道理于鲜明的具体的形象之中,让形、情、理高度统一,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
如:
做商人首先要做人。就是要真心把消费者视为“上帝”,把“仁义”作为对待上帝的准则。用真心待人,用真货羸人。这是经商的正道。市场是战场,竞争很残酷。没有真货,就没有信誉,就会被市场淘汰。历代商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孟洛川为了挽回信誉,重振大业,忍痛把几千斤次棉烧掉;尚达志为了保住信誉,辞掉心爱的徒弟,搭上儿子的性命。
有个成语叫“作茧自缚”。做假者就是在为自己作茧。正道就在眼前,请那些不法商人入正道吧。
知识性
知识性强是杂文的又一个重要特征。《群言文集》闪耀着知识的风采。该文集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古今中外,天上人间,旁征博引,无所不谈。
如:
大地是无限广阔无限富饶的,有黄土高原,有红色土壤,有淤积平原,还有黑土地带,它们各有不同的成份和特性,养育出千万种不同的花草树木、稻麦秫稷,哺育着人们,形成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土壤又是多层次,小的花草只能吸收表层的养分,而参天大树,把根扎得很深、很远,吸收着深层的更多养分,所以能根深叶茂,抵御干旱和风雪、严寒,蔚为壮观。
那君子兰每一两年移一次盆,换一次土,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可是在政治生活中,要长期保持和不断扩大与人民联系,不断从人民那里吸取智慧、精神和力量,那就复杂得多了………
此外,杂文的灵活性、敏感性、博杂性、庄谐性等特征,像一朵朵鲜花在《群言文集》这文学的田园中绽放盛开,让您一踄入就寸步难移,就目不转睛,就深陷其中!
《群言文集》为什么将杂文的这么多特征表达得吸引视线,个个鲜明?为什么内容会这么丰富多彩,令人动容?为什么文面这么多竟变化各异,大不相同?为什么作品这么多篇篇都是线索清晰,文脉畅通?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让人爱不释手,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娴熟的杂文写作技巧。
他运用了哪些娴熟的杂文写作技巧呢?一看便知。
反映时代技巧
杂文反映时代在文学作品中是感应最敏锐者。它最直接、最及时、最快速地表达出时代性。反映时代是杂文的重要任务。
拜读《群言文集》可看到作者运用凭借典故法、运用学习榜样法、引用养宠物法等技巧,表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凭借典故法
凭借典故法即在杂文的表述中引用历史故事、名人轶闻、文学形象、寓言笑话、成语、格言、诗句、俗话等,让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让文章内容丰满、让繁琐的言词简练。
如:
据说慈禧喜欢赏菊,又酷爱号称“绿牡丹”的绿菊。但当时并没有令她满意的“绿牡丹”。于是,她脑袋一热,硬 是让当差的按照她的想法去种植“绿牡丹”。先用许多上好的绿颜料冲成很浓的浆水,拌和在泥土里然后种下白菊,每天再用搀和着绿颜料的水浇灌。以为经过这样一番苦心经营,白菊就会变绿。可惜,白菊无情、绿菊无缘,想象中的“绿牡丹”,开出来的仍是白菊花。
………
凡事都应讲点科学性。今天,像慈禧这样以水色定花色的蠢人没有了,而类似慈禧种菊仅凭想当然办事的官僚主义的瞎指挥,却不乏其人。盲目引进、盲目投资、盲目施工的事,实在有点司空见惯。对于在改革中坐而论道者来说,百千万的“大团结”还不如他手里的香烟值重,或许是烈性酒麻醉了他们的心吧。如此现代不懂科技、疏于规律的瞎指挥者所造成的损失,却远非如此。常常是浩浩荡荡的大军,耗费成堆成堆的物资,从事着徒劳无益的“事业”。
运用学习榜样法
运用学习榜样法即将现实生活中的模范人物写入杂文中,以此反映当时的时代性。
如:
近日学习李文祥,忽然想起了老黄牛精神。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老黄牛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勤奋工作,不求索取,几成了人们的座右铭,红头文件、报刊、杂志,街头、办公室随处可见。近年虽然看不见了,但精神犹存,榜样尚在。时下重说此事,应还算入时吧。
………
昌国富民是宏伟大业,成就大业,谋发展,求崛起,任重道远,困难重重。需要克难攻坚,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更需要拼博实干,无私奉献。这些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老黄牛精神。李文祥是当今老黄牛精神的代表。学习李文祥,发扬老黄牛精神是重任所需。
引用养宠物法
引用养宠物法即将观察到的现实生活中养宠物的方法与某些人的所作所为进行对比,在杂文中予以表述,反映出时代性。
如:
闲游街头,遇瓜农与买瓜者交谈。瓜农说,现在农村老鼠都下地了,看不好,瓜就被咬。买瓜者说,逮个猫放瓜庵里。瓜农说,现在的猫不逮老鼠。买瓜者说,猫也不务正业了。
猫不逮老鼠,此论不鲜。几年前,我亲眼在一家职工食堂的橱柜里看到,一只猫和三只老戏闹。猫和老鼠各占一角。猫咪咪喊,鼠唧唧叫。好像在对歌,又像在戏耍。闹得十分逗人。
…………
再细想想,给猫类作不务正业的结论,也真委屈了它们。目前,城乡都在创建卫生城市、卫生村,捕鼠灭蝇是重任,墙角、涵洞、室里屋外都是鼠药毒饵,城市老鼠几乎绝迹,靠捉鼠为生,已经活不下去,只好靠主人供食。狗也如此,如今成了宠物,可与主人同餐共寝,饿了有鸡鸭鱼肉,热了有凉水洗浴,冷了穿背心夹克。吃屎的业务不能干也无法干了。至于牛不耕田,是拖拉机代替了。驴不拉磨,是有磨面机了。牛驴的本职业务,都荒疏了。
写到这里,想为猫类说句公道话。说他们不务正业,实在是委屈了它们。依我之间,猫类虽没人类聪明,还算是识时务者,当社会发展、生活条件改变时,他们能与时俱进,紧跟潮流转变方式,适应环境,这是提升,是进步。就这一点而言,它们要比有些人高明。
……
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改革、创新、提高、发展,瞬息万变。故步落人后,后退是山洞,别无选择。劝君从猫不逮老鼠中得到启示,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该变即变,该转速转。牢记:识时务者为俊杰,与时俱进,做潮头人。
他在杂文中运用凭借典故法,反映了时代,抨击了时下的官僚主义,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增强了作品的论辩力。运用学习榜样法,反映了时代,赞扬了榜样的可贵精神,强调了拼搏实干,无私奉献对完成时下重任仍起激励作用,表现出时下更需学习榜样的迫切心情,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引用养宠物法,反映了时代,批评了某些人不能与时俱进,不能紧跟潮流,不能适应环境,表现出关心、爱护、帮助同志的善良的心底,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拜读《群言文集》还会学习到观察社会法,一事一物法,一斑见豹法等反映时代技巧。
秦牧提出:“杂文就是散文的一支,它是比较偏重于说理的。”夏衍认为杂文即小品文,“是战斗性的文艺作品”。鲁迅强调:“现在是多么迫切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群言的杂文反时代是否符合秦牧、夏衍、鲁迅等大家的要求呢?细细拜读以上字字句句,便会感悟到其中透视出:勇于辩论阐述真理,勇于同有害的事物进行抗击,勇于弘扬榜样人物模范功绩,勇于战斗嗅觉灵敏匡正时弊。文学元素充满行间句里,增强了对视线的吸引力。新时代在他笔下展现风姿,及时反映时代与大家要求的无有差异。
多种表现技巧
杂文的“杂”有丰富的内涵。它是评论性与文学性,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写法上要求文笔纵横,不拘一格。围绕主题而出现,杂而不乱,博不离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表现技巧应是灵活多样。杂文中不重视多种表现技巧的运用,其质量就没有保证。
《群言文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技巧呢?请看。
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法,即从选取社会生活的细小事情中,发现它蕴含的重大社会意义,从小事中开掘出深刻的“大”主题。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反映时代风云的社会重要问题。
鲁迅说:“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需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它的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借一斑而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如:
两年前听同事说,他的孙子从美国回来,回老家南阳方城探亲,到家后手中握着一团废纸,爷爷问:“为什么不扔掉?”孙子回答:“没找到垃圾桶。”爷爷赞叹:“发达国家的卫生意识真高。”
前几天在街上散步,遇到老同学拉着三岁的孙女,手里也拿着一团纸,老同学对我解释说,孩子的卫生意识比我都高,没遇到垃圾桶,也不随地扔。说是孙女的卫生意识,比奶奶高,可我们心里明白,孙女的好习惯是奶奶、父母、老师教出来的。两事对比欣喜若狂,由衷感叹:我们的文明意识赶上发达国家有望了!这是进步、是希望,是实实在在的创卫成果!
致命一击法
致命一击法如同与敌人战斗,八方出击,平均用兵,杀伤力并不会大。选一突破口,重兵进攻,容易成功。伤其十指,不如抓住要害断其一指,使之痛心。杂文在叙述具体事实后,于要之处进行议论,给予致命打击。
如:
某县城三家医院,在省验收文明单位之前,匆匆布置病房,匆匆抄写制度,责令职工背诵文明条文;设备上采花插花,集三家为一家,搬搬挪挪,结果三家都创了“文明”。当这些先进医院的头头们领来锦绣的奖旗时,使人不能不联想到街头江湖郎中挂起的那“妙手回春”、“当代华佗”的幌子。二者相同之处都是出卖了良心,但后者仅仅为了骗钱,而前者除骗取奖金还能赚官。
又如:
一次坐公交车,上车后人已挤满,座无虚席。再一细看,一哈巴狗独占一座为位,那狗颈戴项圈,身着马褂,看有人上车,似懂礼貌,欲往下跳,旁边一佳丽,伸手把狗按下,然后眼望窗外若无其事。我和几位年龄相仿的老家伙只好倚座而立。
“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这是古训。试想:人可以与狗同床睡、同桌餐、同车坐、共盆浴,婆婆却不可以沾床,老人却不可以落座,岂不悲哉?“人不如狗”之悲哀岂能忘乎?
攻子之盾法
攻子之盾法即从对方的言行中发现逻辑上前后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加以突出,推向极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引出荒谬的结果。
如:
《左传》中有“人有其宝”的故事,读来颇有所感。其意是:宋国有人得了宝玉,想把宝玉献给名叫子罕的人。子罕不接受。献宝玉的人说:“我把它拿给玉工看过,玉工认为是宝玉,所以才把它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物的品质当作宝,你把玉当作宝,如果把宝玉给了我,咱们都丧失了宝,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由此使人感到子罕对“宝”的态度难能可贵。他没有单纯的把物质的东西看作宝,而是把品质上的清白这个精神上的宝看作比物质的宝更为贵重。
……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由少数党员、干部却“齐人攫重”,眼睛只盯着钱和物,见利丢“宝”。这些人对宝的认识与那个献宝的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唯宝玉方是“宝”。殊不知,他们却丢掉了保持自己品质上的清廉这个无价之宝,最终被人民所唾弃。正可谓,人有其宝,各有其志。为了改革的成功,我们应该学习一下子罕对待“宝”的态度,保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他在杂文中运用以小见大法,从三岁的孙女不乱扔纸团,看到卫生意识的提高,看到创卫的成果,看到文明意识赶上发达国家有望了;运用致命一击法,从三家医院共同造假都达到了“文明”,给以致命打击:他们都出卖了良心,都骗取了奖金,都能赚官儿;运用攻子之盾法,从少数党员、干部以钱和物为宝,予以严厉的批评:他们都丢掉了清廉这个无价之宝,都丢掉了共产党人的“传家宝”,都终会被人民唾弃。
此外,他的杂文中还运用虚实结合法、概括类型法、旁敲侧击法、移花接木法等表现技巧。
他运用多种表现技巧,将观察到的一件件生活中的平凡事,遵循“随物赋形”、以意役法的原则写成一篇篇杂文,呈现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的艺术特点。文中对其事件分别给以尖锐的深刻的恰当的分析,讲出新方向,讲出新见解,讲出大道理,于要害之处予以致命重伤,将其推向极端,引出不可挽回的后果,让人们受到启发和教育。其中蕴含着高度的审美价值。它是运用多种表现技巧的高手。
运用形象技巧
杂文展现于读者面前的宗旨是什么呢?是说理。它是通过创造出生动的具体的感染人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进行说理。它将严肃与幽默完美统一,将说理与抒情完美统一,将创造的形象与其内含完美统一,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因此,显露于文学的百花园中,它区别于报刊言论,它区别于一般散文,它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杂文应高度重视创造生活图景,应高度重视创造形象,应高度重视运用形象技巧。它对杂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群言文集》怎样运用形象技巧呢?请往下看。
议论形象法
议论形象法即杂文在议论时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二者互相渗透,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说理运用具体的、形象的、使人可受感染的方法表达出来。给人以思想上的教益,又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起到移情作用。借形象增强论辩力,借形象增强吸引力,借形象增强可读性,借形象表达要说之理,借形象表达己之观点,借形象表达主题思想。它在杂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
从小处说,我担心这极少数同志将会获得不雅的雅号:“蝗食家”,一旦获得这个雅号,岂不太难堪?从大处说。国家13亿人口,“蝗食家”们分散在各地、各单位,究竟还不那么太显眼。如果有条件把他们聚集起来,恐怕就会形成庞大的“蝗食家群体”,到处“飞行”、“跳跃”,遮天蔽日,“吃”声如吼,嚼声如雷,吞响如炮,饮频如潮……才可怕呢。你增产再多,效益再好,恐怕也会“片甲不留”!
又如:
有的同志,明明脸上长了不少疖子,劝他注意面部清洁卫生,他却说这是“血气充沛”、“精力外溢”的表现;明明由于“偏食”,肚子明显凸了,脑袋明显尖了,劝他注意“全面营养”,他却说,这是“多劳(捞)多得”的体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拒绝批评,听不进反面意见,终不能认识,改正错误。“发了霉的衣服不晒,越藏越霉;有洞的堤不堵,越冲越大。”最后,必铸成大错,后悔晚矣!
比喻形象法
比喻形象法是杂文常用的说理方法。在说理时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比拟想要说明的某一事物,展开联想和引申,勾勒出生动鲜明的形象。以此改变平淡无奇,以此增强主动性,以此增强吸引力,以此增强感染力,以此增强说服力,以此表达观点,以此突出主题。它在杂文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
凭理而论,黄牛是很有功于人类的。自神农氏造耒耜教民稼禾以来,就为农业出力,专干主人干不了的重活、累活、一心一意为农民服务。一年四季,冒寒顶暑,耕地拉车,埋头苦干,不偷懒、不耍滑、不图名利。只要能吃饱肚子,就心满意足。真可谓忠诚敬业,默默奉献。
……
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农村用上了拖拉机和汽车,牛耕地拉车的活少了。养肉牛奶牛又成为人们的生财之道。奶供人喝了;肉被人吃了;骨头熬骨胶,做骨粉了;牛皮做皮鞋、皮衣、皮具了;毛和粪便做肥料了。
有句诗叫“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说春蚕为人类作贡献直至生命最后。但他还落个蚕蛹。而牛为人类作贡献,连根毛也没留。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里有句话,叫“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用到牛身上恰如其分。
请恕我不够礼貌,拿牛与人相比。有的人在岗不供职,当天和尚撞天钟,工作敷衍塞责,碌碌无为,还有的人做了一点工作,就居功自傲,不思进取,甚至以功邀赏,要名誉,要待遇,要权力,要官帽……。这些人缺乏的正是老黄牛那种敬业精神和无私品德。
概括形象法
概括形象法是运用某一种类型的若干个形象,揭示出那一类人的思想性格。它往往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景作为“标本”,抓住要害之处,抓住特征之处,进行勾画,采用比拟手法,加以概括,显示出人们熟知的形象。让读者一看便知这些形象所要说明的道理,所要比拟的理性内容,所要表达的意图。
概括的形象具有社会性,具有准确性,具有深刻性,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性,具有榜样性,具有激励性,具有辛辣性,具有讽刺性。它在杂文中起到体现杂味的作用。
如:
工会俱乐部大门口,有一聋哑人,30岁左右,聪明能干,用小车当作坊,配钥匙换锁,赚钱谋生。与其常见面,但不知其名,只知他是郭岭人。有一次,我从俱乐部门前欲过马路,由于车多,加之腿脚不捷,试过几次都没过去。我正在踌躇,被他看见,丢下手中活,跑过来,架住胳膊,把我送到路东。不知名的青年人,身残心不残,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是个有良心的人。
前不久,我在工会俱乐部,用健身器材练腿,有一个四十左右的妇女,带着一个不足三岁的小孩儿。孩子聪明可爱,嘴巧性乖。看到我蹬腿,也要仿学。她坐在上面,一连变换几个动作,由于人小腿短,脚蹬不住,着急欲哭。我说:“宝宝,不要哭,爱哭不是好孩子,听话学乖,长大了自然就蹬住了。”孩子无奈,玩别的去了。过了十几分钟,又拐回来了。走到我身旁,伸出小手向我摆手示意说:“爷爷,再见,拜拜!”我惊喜若呆,不知所措。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一晃之交,几句安慰的话,就记心上了。三岁幼童心灵就萌发良心幼芽,懂得了感激,懂得了尊老,懂得了回报。相信她成人之后,定能成为有良心的人。
此事引起我回忆往事,前年我在市场上买了2斤黑木耳,回到家里用水一泡,木耳成黄色,水成黑色,知道上当了。当回到市场上找他退货时,人已无影踪,不知去向。此人卖假货,做贼心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个昧良心的人。
我是个病残人,行动不便,入冬更甚,不小心就会摔倒。去年11月底,我欲从鑫源广场东边往北边散步,走到公交站牌南边,被一块地板块绊倒,挣扎着翻身面朝上,试了几次站不起来。这时,从西南方向过来两个青年女子,三十来岁,穿着新潮,像是上班族。两人走到我的跟前,年长的那个欲伸手拉我一把,被年轻的拉住,连声说:“走,走,走!”说着携手往马路东边去了。我满以为她能拉我一把,结果走了。无奈继续挣扎,滚了一身土,终于爬起来了。
我看着她们远去的身影,回味这一刻的冷遇。试想如果她们还有点良心,就一定会把我扶起来,这是人间的温暖。但是,她们扬长而去了,温暖变冷了,成了人际的冷酷,与清风正气相比,这冷酷是当今社会上一股浊气。浊气虽然没有成气候,但很可怕。它能蔓延,会污染正气,会腐蚀文明,败坏公德,媒体常有披露,染上浊气的人,从外从外相看,也许仪表堂堂,其实他们已与众人有别,他们的心残了。内心世界变得刻薄、阴冷、残缺。没了良心,少了温暖,缺了关爱,丢了孝敬。
运用议论形象法,批评极少数同志巧立名目,大吃大喝,浪费公款,令人大惊。运用比喻形象法,赞扬不图名利、忠诚敬业、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精神。批评有的人在岗不供职,工作敷衍塞责,不思进取,以功邀赏。运用概括形象法,将身残心不残,乐于助人,心地善良与内心阴冷、丢了孝敬,没了良心形成鲜明对比。
拜读《群言文集》还可学习到引用形象法、补叙形象法、倒插形象法、勾勒喻体法等运用形象技巧。
该文集杂文中运用形象技巧,创造出许多各不相同的鲜明的生动的感人的形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得十分恰当。形象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出要说明的道理,心底豁然开朗,寓道理于生动的具体的感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思想上的教益深入心房,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雅俗共赏。形、情、理高度统一激起热情满腔。让作品的艺术效果增强,让作品的感染力增强,让作品的语言形象化增强,让作品的感情色彩增强,让作品的理论说服力增强。作品的主题思想闪闪发光,运用形象技巧将艺术个性与客观现实完美结合值得赞扬!
体现杂味技巧
杂味是什么?杂味即杂文味。杂文味是什么样的味儿呢?杂文味是杂文特有的韵味,是杂文的个性,是杂文自身素质的表现。
杂文的素质有哪些呢?主要是幽默泼辣,理趣情趣兼备。杂文中充分运用幽默的、雅俗共赏的、亲切近人的美感作用,倾吐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启发人们去理解笑的对象潜在的本质,即显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其次是纵横挥洒,笔墨不拘一格。杂文要表现出作者思路宽、知识广、海阔天空纵意而谈,走笔行文洒脱自如。
周姬昌强调:“艺术中的幽默,是客观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在艺术中的反映。幽默产生笑,但笑不等于幽默。幽默产生的笑,是建立在庄重、严肃的基础上的笑。应该让人在笑了之后品出一点道理来,这是一种睿智的启迪。”
以上素质体现于杂文中,即有了杂味儿,方可称之为杂文。
《群言文集》是怎样体现杂味的呢?体现杂味运用哪些技巧呢?请看。
幽默泼辣法
幽默泼辣法是创造幽默的形象表现出乐观主义。给人以智者的深层次的思考,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大胆,给人以魄力。从平淡中揭示崇高,从荒诞中揭示理智,从可笑中揭示可悲,收到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效果。
它是体现杂文味的重要方法。
如:
彭雪枫将军牺牲后,当地群众在门口桌子上放一面镜子和一碗清水,来悼念他清政廉明,甘为民子的节操。那些高踞群众之上,滥施官威,拒绝批评监督,甚至加害于群众的公仆们,该想一想自己百年之后,群众将用什么来悼念自己。当心权令智昏,蚂蜂在意见箱里驻扎护驾是真实的,但与此并存的“满堂恭维”和“莺歌燕舞”可是虚假的。台上台下,活着死了可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届时真假定可分晓。中国人重名节,即令邪恶充塞天地,那正义也不甘死去,到你下台了,咽气了,一切言语都是真格的,笑,骂,唾,严厉得让你不能躲闪。不要迷信什么追悼会,那语言苍白,与讽刺何异?!
又如:
公文“推磨”。上文下达,始于办公室主任,继之便在书记、局长、副书记、副局长……之中转圈,尔后终归办公室主任行文贯彻。此圈首尾相衔,犹如圆规所画。论时间少则五七日,多则十天半月。
办事“推磨”。始于主管部门推起,尔后便是这里研究,那里审查,这里同意,那里批准。此圈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二个月。曾记得有报纸披露,一份报告,旅游半年之久,闯关三十八道,盖章三十八枚,推磨之圈可谓大矣!
任用干部“推磨”。一位干部,于甲地为官,无绩,调往乙地。在乙地工作不佳,再换丙地。如此,甲、乙、丙、丁……推之,发白方止。
此种“推磨”之法,误国误民,害己害人,不少志士为之摇头叹息。
试想,80年代,改革潮流如电似闪,怎容时间空耗!劝君于改革同时,惩改“推磨”旧习,加快改革步伐。
再如:
这部电影放映之后,在干部队伍中极少数人,原来被称为在宴席上陪“观音”的“罗汉”,都自称或被称“美食家”了。
他们善于“飞行”与“跳跃”,凡公办宴,几乎无处不在。“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并非夸张;一天赴两次宴,绝非虚构。
这些“美食家”也不累,牙不酸,舌不劳,肠不疲,胃不倦,排泄渠道也畅通,真算得上“搞惯了”吧。
在发展商品经济之时,“礼尚往来”,请客吃饭,交际应酬,是免不了的。搞一点,控制一下规格,我以为不必大惊小怪。值得大惊的是,在党政机关有那么极少数同志,总要用公款巧立名目“吃一台”!而且次数之多,规格之高,浪费之大,实在不能不令人大惊!
纵横挥洒法
纵横挥洒法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生发开去,打开记忆的闸门,调动知识仓库里的材料,产生丰富的联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思绪如信马由缰,纵横驰骋。海阔天空,广泛取材。笔法多变,纵意而谈。笔墨如龙卷行云,纵抹横勾成华章。
它是体现杂文味的主要方法。
如:
吃亏使人长见识,学会运用心观察,寻找假货屡禁不灭的原因。久之,看出点门道。原来作假有“道”:其一,“服务对象明确“。以民生为抓手,瞄准人人都离不开的吃、穿、用,大做文章。服装、米面、食品、肉、奶、蛋、蔬菜、种子、药品、广告,可谓广泛普及。难怪有人说,“除了娘是真的,爹都不一定”。其二,造假有术。“割头换颈”、“移花接木”、“乔装打扮”、“猴子钻心”、“点石成金”、“以好遮丑”。还有高科技的“纳米术”、“太空培育术”、“磁场感应术”、“离子渗透术”等等。这些还做点儿伪装,蒙上一层“优质的面纱”。还有不做任何修饰,赤膊上阵的。如“办证公司”,神通广大,能办任何证件,手机号130717×××××。收购名烟名酒的,空盒送去,名烟名酒随即出厂。
又如:
良心是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未见专著,不敢枉说,但它人人都有,口碑久存民间。文字表述还是有的,成语“平心而论”,说的就是凭良心论事。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它作为无形的道德标准,用它来区分行为的是非好坏,端正歪斜;它有巨大的凝聚力。能拢聚人心,强化团结,规范行为;它能释放巨大的能量。有良心的人能做出惊天地动地的好事,坏良心的人能做出怵目惊心的坏事。
“良心”是个大概念,如何细分,没有看过专文论述,但民间早有说法。大致为:有良心,没良心,凭良心,昧良心,坏良心。这是人类长期观察的结晶,如画家写生,形象逼真。按照这样分类是非分明。敢于担当,乐于助人……应为有良心;贪污受贿,坑国害民,见死不救……应为没良心;坦诚待人,客观公正,秉公办事……应为凭良心;损人利己,忘恩负义,颠倒黑白……应为昧良心;杀人放火,图财害命,奸淫烧杀……应为坏良心。
再如:
一九四六年阴历十二月中旬,家里粮缸见底了。大冬天,春节将至,马上要断顿。父亲和母亲商量,去南阳担一趟盐,正赶节前好卖。母亲把剩余的高粱磨成面,留下家人吃的,全烙成饼子,装了一袋子。父亲扛住扁担,背上干粮上路了。到第四天,天变了,雪加风,下得很大,寒气逼人。母亲算时间该回来了,坐不住,不时到门外张望,嘴里不停地祷告:“菩萨保佑,一路平安。”直到天快黑时,父亲担着100斤盐进门了。浑身是雪,变成了白人,眉毛、胡子、浑身上下都结了冰,腰间束根红薯秧,脚上捆根细草绳。膝盖以下,外边是冰,里边是水。放下挑子脱掉湿透的衣服,母亲用被子把父亲裹起来,脚和小腿都冰成了紫红色,没了知觉,坐下站不起来。……腊月二十七那天,蒸了一锅高粱掺薯面窝窝头,买了一斤猪肉,割了一斤豆腐。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母亲炒了一碗黄豆,捣成细豆瓣,掺上泡好的干萝卜叶子,拌成饺子馅,用荞麦面做皮。不管啥馅儿啥皮儿,总算是吃了饺子,也算辞旧迎新了。大年初一那天,切了半斤肉,半斤豆腐,放点粉条,熬了一锅大锅菜,每人吃一碗。几年过年都没见荤腥啦,今年吃了肉,这一刻全家人算是尝到了一丝年味儿。这就是我家的年味儿。
人体的机能是有限的,超过了极限,就不堪负重,就会变形。父亲的两肩肌肉隆起,比别人的高二指多,似两座小山丘,坚硬,没有弹性,肉皮像老杨树皮,苍白色,摸着顶手。两只脚板像穿着薄木屐,光脚走路,扎上蒺藜狗,在草地上来回蹭两下,照样走。腰五十岁就坨了,脊椎弯曲、肥大、暴露,像排列整齐的蒜头。远古祖先记事,用绳子打个结。父亲身上几处变化是,他为养家留下的骨肉结。
……
后秋天下连阴雨,半月没停,柴火都湿透了,没法做饭,早上、中午吃了两顿干馍,晚上没办法,翻腾屋内的废物烧锅,看到扁担,父亲说:“没用了,放着也是废物,烧了吧。”锯成段,加点别的木棒,填进了锅灶。当火苗噼噼啪啪燃起来时,父亲哭了,哭得很痛。扁担伴随了他大半辈子,凝聚着他半生的心血,救活了全家几口人的性命,以后再也看不见了,能不伤心吗?
火熄灭了,饭熟了,扁担付出了他的全部价值,成了灰烬。父亲六十四岁那年也离开了人世。
解放前穷人的日子,像浩瀚的苦海,渡出苦海的成人,渡不出苦海的成鬼。父亲是渡活家人的船。扁担是划船的桨,他和它的奉献与付出永远铭刻在全家人的心中。
穿插故事法
穿插故事法即杂文书写时暂时中断叙述和议论的线索,插入与其有关的另一片段性事件,如典故、寓言、成语、故事等,加以引申,与所讲的道理紧密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创造出以形象说理的感人的语言环境。使抽象的道理生动,使单薄的内容丰满,使繁琐的言词简练,体现出知识广阔,体现出纵意而谈,体现出笔法灵活。
它是体现杂味的常用方法。
如:
纳谏兴邦,拒谏丧邦,古今有证。隋炀帝护短拒谏,偏信佞臣,结果“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唐太宗李世民以隋为鉴,礼贤下士,从谏如流,出现了“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賫粮”的贞观胜景。战国齐威王奖励批评,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于市朝闻寡人者受下赏,结果国威大振,燕赵韩魏诸国“皆朝于齐”。历史是明镜,古训有天理,取之者昌,逆之者亡,此里古通适今。
又如:
雷锋信奉“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低的同志看齐”,这是一种崇高的比。焦裕禄“比”怎样为党多做工作。老英雄李文祥“比”怎样减少党对人民的索取。他们的比并不是以权势、地位、功绩来压倒对方,而是以他们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品德,成为人民的楷模。
说到此处,我又想起十几年前《人民日报》的载文,写的是四川省委一位副书记的日常生活,说他睡的是木板床,住的只有两间房,客厅里没有地毯,唯一的电器是国产单开门的冰箱。他向记者说:“比起人民群众来,我们的生活水平还是较高的。”不用费力去想,如果这位省级领导心里没有群众,能有这样的比法吗?
比是竞争,比是思维,比是鉴别。
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比”,无事不“比”。
但究竟比什么?不必比谁的办公楼阔气,也不必比谁的汽车豪华,更不必比谁的官高、权大。比一比谁为人民做贡献大,谁为中原崛起流汗多。这种比法,得到的结果将会是人民群众的真心爱戴和敬仰。
运用幽默泼辣法:记述当地群众用一面镜子,一碗清水,悼念彭雪枫将军清政廉明,甘为民子的节操,从平淡中揭示出崇高;记述公文“推磨”,办事“推磨”、任用干部“推磨”,劝君惩改旧习,加快改革步伐,从荒诞中揭示出理智;记述“美食家”牙不酸、舌不劳、胃不倦,用公款巧立名目吃喝,浪费之大,令人大惊!从可笑中揭示出可悲。运用纵横挥洒法:叙述假货屡禁不灭。对有良心、没良心、凭良心、昧良心、坏良心的概念进行分析论述;叙述父亲解放前带领一家人渡出贫穷的苦海,为一家人奉献了一生。体现出打开记忆的闸门,丰富联想,体现出思绪驰骋,广泛取材。体现出笔法多变,纵意而谈。运用穿插故事法:叙述纳谏兴邦,拒谏丧邦的典故。论述雷锋、焦裕禄、李文祥等人的“比”是高尚的比。体现出知识渊博,体现出随意而论,体现出笔法灵活。
拜读《群言文集》还会学习到情感关照法、感情说理法、理趣情趣法、锋芒适可法等体现杂味技巧。
该文集作者运用体现杂味技巧,创造出一个个形象在书中忙碌不停,吸引着二目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细看分明。形象中迸发着诙谐的思想火花迷连眼睛,形象中闪耀着浓郁之情让人感动。形象中显示出讽刺的启迪触及灵魂,形象中显示出给人睿智的谈笑风生,形象中显示出泼辣犀利打动心胸,形象中显示出壮人胆魄凛凛威风。形象中显示出客观生活一幕幕如同电影,形象中显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起到教育作用。理论说服力与艺术感染力完美相融,以情寓理以理统情杂文味很浓很浓。
《群言文集》运用反映时代技巧。最直接、最及时、最快速地表达出时代特点,阐述真理、表彰先进、匡正时弊;运用多种表现技巧,文笔纵横、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地书写社会生活,对有害之处予以重伤,让人民受到教育;运用形象技巧,创造出许许多多生动的具体的感人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给人以思想上的教益,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运用体现杂味技巧,让杂文表现出特有的韵味,表现出特有的个性,表现出特有的自身素质。让理论说服力与艺术感染力完美结合,让深刻的社会意义起到教育作用。这些技巧在群言笔下宛然魔术师手中的扑克牌,上下翻飞,左右滚动,如龙似虎,表演得是那么灵活,是那么多变,是那么创新,是那么优美,是那么诱人,是那么缭乱视线,是那么动人心弦,是那么娴熟的技巧啊!
群言娴熟的杂文写作技巧,还构建出不同的篇幅。有的1000多字,有的800多字,有的700多字,有的600多字,有的500多字,甚至还有更短的仅仅300多字,篇篇都是精美的杂文。他们仿佛窖藏多年的纯粮美酒,醇香绕梁,引诱人们去细品,去鉴别,去畅饮,去赞叹!
它们的语言精炼有力,饱含哲理;篇幅短小,内涵丰富;精悍凝练,以一当十;蕴含高度的思想性和哲理性;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幽默、讽刺、挪揄、抨击、辛辣、入木三分;比喻巧妙,意境深远。具有说理的穿透力,具有形象的感染力,具有主题的影响力。
无论篇幅长短,均构思于社会生活的触发,形成了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结构。以理导情,以情托理,灵活创新。篇篇构思新颖,篇篇理情交融,篇篇构思巧妙,篇篇结构严谨,篇篇文气贯通。
群言娴熟的杂文写作技巧,还创造出不同的引人注目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请看。
——幼儿园的阿姨们给孩子们分苹果,由于苹果大小不一致,分到小苹果的孩子将眼睛死死的盯住分到大苹果的孩子。
——东汉时,县令王密夜里给上司杨振送金,不料遭拒。王密劝道:“暮夜无知者。”然杨震怒斥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说得王密羞愧离去。
——一天闲逛公园,见一老太太向另一老太太哭诉:“我扫地,不小心打个趔趄,坐在儿媳床上,惊吓了在床上与儿媳戏逗的小狗,儿媳呵斥我不卫生、不讲究、不文明”。老太太揩泪叹息:“人老了,还不如一条狗!”
——她是一个拾荒者,看上去有七十多岁,脸色黝黑,额头上几条深粗的皱纹,像木刻一样,木呆呆的。头戴一顶破草帽,身穿深蓝色的衣裤,衣宽裤长,裤腿上卷着,很不合身,显然是别人送给她的。脚穿一双旧式球鞋,前边已露出脚趾,走路有点儿蹒跚。身背一个粗布挎袋,手拿一根一米多长的树杈,走路是拐杖,拾物是工具。除了冬天,春、夏、秋三季,穿着几乎不变。
——我去集市买菜,看见老太太在垃圾桶里扒出一代馍,大约有七八个。馍已经发霉,她拿起来又丢下,翻了好几遍,自言自语说:“不中吃了。”转身走了两步又回来,把袋子解开,拿出一个掰开,仔细看看,又放在鼻子上闻闻,才慢慢放下,嘴里嘟囔着:“多可惜,够我吃两天了。”
——我看到老太太在球场上转悠,等待孩子们喝水的瓶子。一个孩子拿起一瓶加多宝,喝了两口说:“甜的太腻嘴了。”顺手连瓶带水掷到球场西边的草地上。草地比球场高出三个台阶,老太太从台阶爬上去,捡起瓶子,把剩下的水喝掉,嘟囔着说:“作孽呀!一瓶好几块钱,没吃过苦,不知道锅是铁铸的。”
——每天下午生产队放了工,她把晚饭做好,让父亲和两个孩子先吃,自己就用两个箩头,从坑下担青泥,一直到天黑看不见路。坑有四五米深,坡很陡,担着很费劲。她累得汗直往下淌,衣服头发全湿完。隔壁有个哥,看她累的样子很同情,说:“玉花呀!,歇歇吧,一口吃不成胖子,累过了会落病的。”当时她年轻,有点儿不服气,说:“不累谁给工分!?”
等等、等等。
您看这些人物的形象如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突出,如在面前吧。娴熟的技巧让读者们看到特定的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看到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看到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典型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话语是多么震撼,行动是多么的感人,心理是多么高尚,肖像是多么令人难忘啊!
群言的杂文得到了编辑部门的认可,先后被《中国青年报》、《党的生活》、《党的建设》、《学习与建设》、《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奔流》、《郑州晚报》、《平顶山日报》、《舞钢信息》等数十家报刊选用发表。得到读者的高度赞赏。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舞钢信息》原总编辑郭自强赞扬:“于老先生是一位思想觉悟高、政治素养好、把握航向准,认识能力强的革命工作者。‘不平则鸣’,无论在岗位上,还是退休后,看到不平事,不良言行,他都会很认真的发表看法,提出批评,20多年来,他把这些‘斥恶扬善’之语写成杂文,发表在报刊上,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他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勤于写作,而且看问题很准、站位高、角度新、语言精,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倡树新风,恰到好处。”
群言杂文杂味浓读者称赞,文苑里添新花众人围观。看到那医院设备搬搬挪挪挪挪搬搬,布置病房抄写制度读背文件,职工们忙忙碌碌加点加班,院长们智谋高三家设备集一家迎接验收团。验收完这一家再去那家看,家家医院闯过省级文明验收关。领来了锦旗还有奖金数万元,头头们满面笑容笑容满面又升官。又看到大街上两位少女边吃点心边笑谈,顺手把包装纸扔在马路边。风吹纸片飘飘滚滚滚滚飘飘看乱视线,环卫老人走走路跑跑跑走走弯腰捡。两少女对面嬉笑老人捡纸难又难,老人费尽周折终于抓住纸片脸上露笑颜。又看到一老人朝着桌旁垃圾桶里直瞪眼,他伸手捡回丢掉的袜子对着老伴儿绷着脸:“有个小孔不算烂,缝缝补补还能穿。不是为了节省几个钱,节俭之风要代代传!”她拿出针钱一会儿就缝好,全家人说好传统好家风不能改变。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人人事事呈现面前,事事人人人人事事滋润心田。客观现实与艺术个性完美结合,高度的审美价值鲜明的审美特点,《群言文集》知识丰富价值无限,写杂文技巧娴熟是典范!
刘安庆简历
刘安庆笔名文道,中国当代方志学者、河南省地方史志系统修志特殊贡献者、燕京文化开发研究院特约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介绍: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