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参加2021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委会上海站巡讲,参会者不仅有胸外科医生,也有神经内科、血液内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疗科等医生。
- 纵隔肿瘤切口是侧胸切口、剑突下切口还是胸骨正中切口,是开放、胸腔镜还是机器人辅助,每位医生根据肿瘤形态、自身技术、现有资源不同而选择不同。
- 胸外科医生必备基础:CT、MRI阅片及病理学基础。
- 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只切“瘤”,不扩大切除可以吗?异位胸腺组织如何确定?5%的异位胸腺组织会100%导致重症肌无力吗?如果要清扫脂肪,而脂肪是延续的过程,哪里是界限?重症肌无力缓解的指标是什么——抗AChR抗体、肌电图、还是观察眼睑情况?重症肌无力术后分阶段缓解如何解释?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治疗在胸腺肿瘤中的运用需要注意什么?纵隔肿瘤的手术标准、随访策略又是什么……
医生们唇枪舌剑,从不同专业视角展开激烈辩论。制定一个诊疗指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竖起耳朵边听边记,不仅学到具体知识,更学到思考方法,同时感受高手前辈们对纵隔事业的热情。如何暴露双侧肺动脉主干以备阻断;(基本功!为肺动脉出血争取抢救时间。右肺动脉主干暴露,常在膈神经与上肺静脉间打开胸膜)上腔静脉后壁损伤出血的处理策略(小技巧:丝线结扎奇静脉弓,提起靠近上腔侧向前牵拉,暴露上腔后壁,心耳钳夹闭,缝合,缝合前退出CVP)旁观Dr ZHONG.CX与Dr ZHOU.C同台手术淋巴结虽一定程度上妨碍术中血管气管解剖,但也可作为一种标志(为我所用的思路),比如,通过淋巴结确定肺动脉或支气管界限;游离下肺韧带时,9组淋巴结出现提示到达下肺静脉。术中善用剪刀,可有势如破竹之感——初学者,用剪刀分清层次;高手们,用剪刀加快手术速度;大师们,把剪刀当屠龙刀,所向无敌。本图为Dr HU.DZ与Dr FENG.J“双袖”手术现场超声刀“九字诀”:推、切、拨、剪、断、剥、分、戳、剔。(“九字诀”最早为腹腔镜下超声刀使用技巧总结,由南方医科大学李国新主任提出,大家有兴趣可以网上查阅视频资料)超声刀是带电的剪刀,最好的助手是你的左手。(开放手术时,Dr QIAN.LQ为我生动解说剪刀、超声刀及双手配合技巧)清扫第2、4组淋巴结时,不打开奇静脉弓上方纵隔胸膜大有好处。(Dr LI.WT观点:若术后出现乳糜胸,通过负压吸引,纵隔胸膜可“盖”在漏口上方促进愈合)周三与主任门诊,一对父女看病,25岁的女儿肺结节需要手术,回头望向身后的父亲时,两人脸上均有担忧之色,父亲拿出自己的CT片,主任评估结果是,他也需要手术。父女商量手术先后顺序,提了句“是否可以两个一起做”,我眼中好像看见父女住在一个病房的情形,在主任分析病情后,我穿插了句言语暗示——“两个一起做也不错”,脑中想的却是手术场景,以及术后可能个难得的素材。忽然听见女儿抽泣声,父亲转过身握住女儿的手,“没事,小手术”,他在安慰女儿,也在安慰自己。我没有勇气再看他们,目光也不敢与主任接触,盯着电脑前的屏幕,脸上火辣辣的,无地自容,我竟然只想着手术和写作素材,而失去了对病人悲悯同情之心,深深自责!昨天纵隔会议结束,我顺道去附近影院观看《中国医生》,电影再现了去年疫情肆虐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艰苦抗疫的故事。影片里的陶医生,在ICU紧急心包穿刺成功后说:“你遇见我,算你走运啊”,这句浓厚的粤式普通话,给了我很多力量。因为自己是医生,所以体会医生的艰苦;因为是丈夫,所以感受离别的牵挂;因为是父亲,所以渴望生存的力量……有一次下班走在回家路上,想起十多年前大学往事,大二时基础医学院评选“奉献之心”,决赛环节有个才艺表演,我上台以模仿奥巴马演讲开场,并表演一段单口相声;一同进决赛的学长,则与同学们表演手语《感恩的心》。结局可想而知,《感恩的心》胜利。一个“奉献之心”的评选,我讲奥巴马,不输才怪。不过,现在回想很有趣,那个理平头的小伙子,上台一开口就——“Hello Chicago!!”,观众都惊呆了……来上海胸科修炼的这段时间,我回到学生时代的热情:理个小平头,每天早起,背着双肩包,蹬着自行车,因为学到一点知识开心得要命……如果当年我表演感恩之心什么的,估计现在早已忘记,正因为当初同学少年的热情,让我一直怀念那个小平头的样子。而现在胸科修炼的时光,就像回到当年“小平头”的时光,日后必将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