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珍宝清代玉器解读
清代的工艺也达到了制作史上的高峰,工艺水平发展迅猛,尤其是乾隆时期,雕工高超、风格多样,是清中期玉器制作的代表,因而中期玉器也被称为乾隆工。
乾隆时期的玉器雕琢精致,线条流畅自然,有一气呵成之感。玉器表面均抛光十分细腻,呈现蜡状光泽,所以后世把乾隆时期的玉器做工又称之为“乾隆工”。
中国嘉德“良玉美妍——工艺品珍赏”拍品总数为198件,成 交113件,成 交率57.07%,成 交价额2015.95万元;香港佳士得拍卖,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专场成 交额超过两亿港币,成 交率62.79%。;北京保利中国玉器专场,成 交额达3560.745万元,成 交率54.34%??这些专拍中,大部分拍品为明清时代的玉器佳作,成 交情况喜人。
乾隆时期的仿古件大量生产,为玉器制造加工、销售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繁荣和辉煌。自乾隆以后,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这个时期的独特时代感工艺,由于大量的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顺治、康熙、雍正至乾隆二十四年(1644-1759年),共计115年。玉雕业发展缓慢,琢玉技艺在继承前明制玉技术的基础上,逐步转变并酝酿产生新的风格特点。第 二期: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七年(1760-1812年),共52年。制玉业空 前繁荣,技艺成熟,琢碾了若干大件玉器,成为清代玉器史上的丰碑。第三期:嘉庆十八年至咸丰十一年(1813-1861年),共48年。玉器制造业开始萧条,玉器件头变小,数量减少,技术水平逐渐下降。第四期:同治至宣统(1862-1911年),共49年。玉材来源断绝,宫内玉器生产几乎陷于停顿,碾琢技术低劣。至于民间玉作和玉手饰业则有所抬头,生产上出现了有限的好转。
玉器中的人物造型与图纹,由于其材料小,不易表现,所以远不如其他质地的雕塑品那样浑厚而有气势,然而它却又常以小巧精美而取胜。如果注意积累各种有关资料,认真加以分析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各个时期的风俗习尚,同时按照时代顺序,排比探寻一下各时期人物造型的特点,找出规律,对我们的鉴定也是很有意义的。
清代玉器制作所用材料主要是以新疆和田玉。一般优质的白玉被皇 家贵 族所垄断,主要精品的治玉。俗话说“好玉用好工”,这一点在清代玉器的体现上尤为凸出。现代仿古艺术品制玉除一些精仿会使用新疆和田白玉外,很少有籽料或大块优质材料来制作仿古玉器的。一般都借助和田玉本身的绺裂、脏、石皮、礓皮来表现所谓的沧桑感,且材料多为疏松表现,较广泛的是用青白玉料,残旧料和边角料或残件改制。由于好的、真正的和田玉来源价格较贵较,作伪者还经常使用新开发出来的代用料,如俄料、韩料、宽甸玉、罗甸玉、祁连山料、龙溪料、以及各种地方蛇纹石、石英石来替代玉石。这些材料的结构、硬度、密度都与和田玉材有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