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懂懂笔记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已经开始迅速下降。在东北的吉林、长春,温度甚至已经到了零下。随着温度骤降,北方开纯电动汽车的朋友,再次开始为续航里程的滑落而“心烦意乱”了。
他们的焦虑有其原因。一些研究表明,当气温从25℃下降到-20℃,汽车动力电池所能释放的电量会降低30%,充电时间也会相应增加。实际上,不过,目前的高端电动车型都会设计热管理温控系统,保持电池的工作温度,可以对冬季续航衰减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此举会消耗一些电能。
正如朋友圈一位东北网友的吐槽,他的特斯拉Model X在哈尔滨下午上路时,路面大概是0℃左右,他行驶一段距离后发现耗电量从22度提升到了27度,这个情况应该是有一部分能量去加热电池了。
不过,部分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新车型在技术方面的不断推进,即便是冬季环境下,续航里程也已经不是车主们最大的问题。而一些市场分析则强调,其实相比续航的痛点,充电才是车主们最大的烦恼。
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为此,懂懂笔记对目前持不同观点的声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我们不妨看一下充电难和续航难背后的数据和观点。尽管新能源汽车到了冬季会有一些续航里程的下滑,不过从专业汽车媒体平台“有车以后”的一份调研资料中可以发现,目前一些中高档新车型的续航变化并不是很大,如下图所示:大多数主流车型的冬季续航里程都可以到200公里以上。其中,比亚迪宋EV500、北汽EU5的冬季续航里程分别为228~283公里,如果不是用于出租车或是跑长途,一般情况下车主是不需要为续航里程焦虑。所以另一个让车主们聚焦的话题,并不受季节的影响,这就是充电的厌烦。
我们先看一下认为“续航不是难题”的观点。相关分析人士认为,近一年多来,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的表现。整体上来看,各大品牌的新车型在续航能力上一直在不断刷新记录。懂懂笔记在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1批次到第23批次的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指标做统计分析后,获得了各批次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指标的平均值。在下图中,可以发现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提升正在呈线性快速提高,按照各批次的公布时间,新能源汽车的巡航能力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于2014年8月27日发布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再到2019年3月11日第23批次发布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所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平均续航里程变化明显:经过四年时间,新能源车已经从较低的150公里续航,达到了最高364公里续航,增加了200多公里。
因为在驾驶新能源汽车时,驾驶员会开空调、踩制动,所以在测试汽车续驶里程会采用工况法(常见的有NEDC工况)测试,但是实际道路的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很多宣传NEDC工况下的续驶里程动辄三四百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可能跑不了那么远。基于“有车以后”联合“嘿电”发布的《中国2019新能源车实测续航最全榜单》,我们可以看到相关车型的实测结果分析。从榜单的前十名状况可以发现,除了性能较高的特斯拉Model3、特斯拉ModelX,比亚迪唐EV、蔚来汽车ES6、广汽新能源GE3 530等在高速工况下,续驶里程都接近或超过300公里,其中郊区工况都是400公里左右。所以,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大中型城市都存在着通勤距离长、通勤花费时间久的问题,上下班不仅挤占了通勤人群生活工作的时间,也降低了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所以城市通勤效率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要求,它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价值所在。从《滴滴出行2018年度城市交通出行报告》中可以看到,滴滴出行对出行量和人口较多的100座城市进行了分析,它定义了这些城市的出行半径,出行半径的定义是以市中心为原点,超过90%出行起点或终点都分布在以此为半径的圆圈之内。而城市半径前五名的情况,分别如下表所示。
显然,北京市的出行半径最大,所以本文以排在第一位的北京市为例,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的车型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现阶段的续航里程平均值360公里,远大于31.7公里,已经可以满足中国城市通勤交通需求。因此,这也是相关分析人士所指出的,在续航里程提升方面,新能源车不再如早期只有100多公里左右时那么迫切。尤其是近一年多推出的新车型,已经可以满足国内主要城市居民的通勤需求。懂懂笔记同时对《滴滴出行:2018年Q2城市交通出行报告》的数据进行了归纳,对长距离通勤和常规距离的比例做了相关分析,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北京市通勤距离在60公里以上的情况仅为3%,因此抛开特斯拉、蔚来等中高档车型,比亚迪、北汽等品牌的常规车型,已经可以满足97%的人在工作日的正常通勤需求。有人会说高速路出行又会是什么情况呢?实际上,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应停车休息,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因此,在高速工况环境下,新能源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四个小时的里程很难超过480公里,因为高速限速120公里。所以正常情况下,一辆新能源汽车在高速路的续驶里程可以达到480公里以内,这已经可以满足多数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因为现阶段的多数新能源汽车距离这已经接近这一水平了。实际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速路也会经常堵车,特别是高速出行主要集中在节假日。根据《高德地图:2019年Q1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高速堵车情况时有发生,因为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不同,停车工况下,几乎是不费电的,所以用户4小时内跑的里程会更短,续驶里程的担忧也在大幅降低。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为充电焦虑?
先看看很多论坛里面车主吐槽最多的充电桩的现实情况。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各地政府部分和车企都付出了很多行动和努力。相关行业主管机构和电力龙头企业不仅在全国各地广泛推进充电桩建设,而且也在不断研究新的充电技术。但是,依靠充电桩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主要适用于一般上班或生活出行的车主,而对于需要长途运输或者开出租车(网约车)的车主就不适用了。一位有着15年左右从业经历的深圳出租车司机告诉懂懂笔记,新能源出租车没有噪音,乘车体验舒适,每天还能省下100块油费,但最头疼的就是充电太不方便。“这个充电时间太长,影响了我们正常的工作,休息时间都得想尽办法充电。因为现在的充电桩的充电时间比较长,如果我通常都选用快充功能,但是也需要三十分钟左右。”这位司机师傅表示,在冬季,很多北方城市的充电过程也难以忍耐,并且长期下来,快速充电还会对电池会产生很大损耗。另外,即便是一般上班或生活出行的车主,遇到继续充电的时候,也不能像加油一样方便充电。尤其是目前很多小区物业已经开始严格管理小区业主随意充电的问题,加之充电桩要排队,或被燃油车占用车位,导致一些车主为了赶时间,只能临时挤公交或者打车。同时,一些新能源汽车用户也在反映,无论是小区内的公共充电桩,还是安装自用充电桩,都可能会有阻碍,因为目前很多老旧社区的电力配套设施还无法满足充电需求。为了提高续航能力,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携带的电量越来越大,这也说新能源汽车电池需要“吸收”更多电量。假设充电技术没有及时进步,充电所花费的时间会因此变得会更多。综上所述,近期很长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的用户痛点会发生变化。他们可能会因为续航里程的逐渐解决,变得对充电难题更加敏感。无论是现阶段的充电桩匮乏、充电时间漫长,都会让越来越多的车主感到厌烦。这种问题,或许将对未来的充电汽车“换电”市场提出了更多需求。而现阶段更多车主最关心的问题,或许正是谁来解决、如何解决“充电难”?如今,很多车主正在逐渐转变为“新能源车的拥有者”,而在使用新能源车的过程中,你是否认同充电焦虑远大于续航焦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