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台历第二十四字——祭
【甲骨文台历第二十四字,祭】
【祭,演变,甲骨文台历】
【祭,演变,国学大师】
从上面的三张图片中,
可以看到祭的甲骨文写法和演变。
从甲骨文写法中,祭不从示
主要由两部分(有的三部分,还有表示酒或者血的点)
即说文中说到的:祭,从手持肉
从金文开始从示。更加突出了祭祀的含义。
在语音中,说到了祭祀的种类,
根据祭祀的对象,大致分成三类。
《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第一,就是自然神,最重要的就算是对天的祭祀了。
北京的标志建筑之一天坛,就是清朝以前的皇帝祭天的场所。
当然,除了天,还有山川日月,风雨雷电等等,
这些祭祀也是为了保佑人们的生活和收成。
第二,就是对先王先公的祭祀,
比如,北京现在还有一个重要的祭祀场所,就是历代帝王庙,
除了历代帝王庙,北京天安门东边还有一个太庙,
这些地方都是祭祀先公先王的场所。
第三,就是普通百姓祭祀的对象了,
比如土地,灶王爷,四方神,还有家庙宗祠等。
不管祭祀对象异同,也不管祭祀主体是谁,
都要注意的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孔子说的:祭如在。
用现代话说就是:心要诚。
【甲骨文字典,祭】
祭祀神灵,是以献出礼品为代价的。
人们对神灵的归顺,可以跪拜叩头,可以焚香燃纸,
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
人们既然对神灵有所祈求,
理应舍得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祭献,
以博得神灵的欢心。
但人的喜好不一,不同的神灵也各有自己的口味,
所以祭品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食物
《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
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
诸多食物中,又以肉食为最。
所以,在祭字中进献的就是肉,还有更显珍贵的酒。
平时说的牺牲,比如太牢,也是祭祀过程中进献的肉。
(2)玉帛
神讲究衣着饰物,祭品中少不了玉帛。
《左传》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墨子·尚同》云:“其事鬼神也,圭璧币帛,
不敢不中度量。”
玉帛包括各种玉制礼器和皮帛,
这是食物之外最常用的祭品。
从墓葬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玉器。
尤其是上古先秦时期的墓穴,
比如:妇好墓。
(3)人
以人做祭品祭献神灵,古书称“用人”,后世称“人祭”。
人祭,不仅在原始宗教中有过,
人祭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
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的价值不能体现。
战争中的俘虏,成年男子都被杀祭神灵。
商代的人祭之风炽盛,其用人之多,
手段之残,卜辞记述中足以证明。
后来孔子还说过:始作俑者,说的就是这事。
秦以后的墓葬中出土的人佣就是人祭的延申。
【古文字诂林,祭的解释】
在古代社会中,固然很重视祭祀。
但是不能过度祭祀。
《礼记.曲礼》谓:“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也就是说,这种淫祀,不仅不会有福,相反还会遭致祸殃。
大祭时,则依品级配享、从祀于天坛之上。
不入祀典的,被称为“淫祀”。
礼来自祭祀,或者祭祀和礼密不可分。
固,祭祀必定要依礼而行。
即不能过度祭祀,
也不能该祭祀的而不去祭祀。
记得听过一个《夷坚志》故事,
一个举子,屡考不中,
后来梦中一个老者点化他,
说,你身为长兄,又是一个儒生,
竟然不去埋葬去世的父亲,
法理不容,你怎么能考取功名呢?
不光没有功名,甚至性命难保。
一语惊醒。
第二天,赶路回家,计划去埋葬已故的父亲。
结果,半途,染病而亡。
在《朱子治家格言》中,也有相似的句子: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伦语·八佾》第十二章: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就是说: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
祭祀神就如同神真在那里。
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
(由别人代祭)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
【肉,演变,国学大师】
【月,演变,国学大师】
从古文字中,祭从肉,
从字形演变中,小篆之后就很难看出肉形了。
尤其是小篆的字形中,
已经和月的写法混淆了。
所以,有必要分析一下古文字中肉和月的字形。
从上面的两个图中,可以看出小篆之前,
月和肉的写法完全不同。
从小篆开始就很难区分了。
甚至从隶书之后,写法不再分别。
只能从字义分析中,看出端倪了。
比如:今天的字形:胖,炙,然,祭,有、
腿、膀、背、胖、肥、脸、腰、脑、脚、
膊、胳、脖、胫、脏、膏、肮、膝、肤、
腥、胎、胆、膜、股、肪、胸、臂、胶、
腹、胃、肩、肠、脯、膛、脊、肌、肢、
胭、肘、胀、脾、腔、脉、肋、腊、腺、
肴、胞,脱、育、等等。
从月的字:期,月、朝、胡、胜、胧、朦、朗、朔等。
特例:服、朋、腾、朕,前等,既不从月,也不从肉。
对于祭的理解,现在做一个小结,如下:
祭字从又持肉形,
祭祀最要心要诚
至圣子曰祭如在,
祭祀最忌是淫祀,
祭祀对象分三类,
天神地祇属第一,
列祖列宗为第二,
第三家神报平安,
出门在外拜四方,
司命真君灶王爷,
现今社会该拜谁?
家中父母两尊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