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东平湖雁翼刘端

在庸碌平淡的生活之流里久了, 最让人怀念的,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骑车长途旅行的日子。哪怕是完全无意义的景象,也经常会一再到自己的头脑中,连接着自己当时最切实的感受……

那一年骑车在齐鲁大地上穿行,经过有阿胶井遗迹的东阿县之后,听说顺道向南,有曹植的墓。出城二十公里临近黄河故道的地方,果然有一小山曰鱼山,山麓之西便是曹植墓。他救了自己的命的七步诗,同时成就了中国文坛、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段传奇,也成了后世对他还有的唯一记忆。

就近找了一家小饭馆。时维六月,外面骄阳似火,屋子里却有地窖一样的阴凉舒适。就着老式的桌椅,吃着大碗面,摇着大蒲扇,店家高声大气地说着话,让人体会到一种老黄河故道地域性格中的爽朗与开阔。

在这个位置上,只要走上大堤,就可以望见闪闪烁烁的东平湖最北端了。东平湖是古代梁山八百里水泊中于今硕果仅存的一处水域,是已经难得一见了的北方平原上的湖泊。

东平湖在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在没有到达之前似乎就有实际的观感的了;这种印象来自小的时候反复看过多少遍的连环画《东平湖的鸟声》。在很长很长的历史阶段里,《东平湖的鸟声》都几乎是东平湖唯一的名片,很多人都是通过这一册小小的连环画而知道这个北方的湖泊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历程中,东平湖都因为这本小小的连环画而声名在外。

《东平湖的鸟声》说的是一个生活在湖区的少年,熟练地运用各种鸟鸣给游击队传递消息,被日本鬼子抓住以后又机智地逃脱了出来,成为一段很有英雄色彩的传奇。

当年读这一本诗歌体的连环画的印象依旧还在,当时反复看,看了一遍又一遍,现在想来主要基于其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开本比一般的64开稍大,而且用诗歌给连环画配文;一是其描绘的湖上景致的优美。一个孩子可以那样自由地投身到自然之中,自由地以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技艺展开行动,虽然艰辛危险,但是对于同龄人来说却是魅力无穷的。对敌斗争的残酷和血腥都被孩子们想当然地自动规避了,现实中更多的是悲剧性的牺牲的结局被极其偶然性的逃离摆脱掉了。事实上日本鬼子对付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抗日军民都是极其残酷的,无数血淋淋的事实之所以没有被安排到这个小故事里,仅仅是为了给后世的孩子们留下希望。传统上认为只有大团圆的结局才是最终的胜利,而诗人也许仅仅是实在不忍心将自己心目中最美好的孩子毁灭掉。

长诗的作者,老诗人雁翼的故乡馆陶,和东平湖的距离不远,是大运河边上的村落,有着与东平湖类似的乡土风情;加上他当年在东平湖一带抗战的经验,便使他能在这一篇关于东平湖少年的叙事长诗里熔铸进浓郁的乡情。

十大几年前,自己有幸在讨论选题并编辑其系列图书的过程中,多次与诗人雁翼打过交道,书信往还,对面交谈、一起坐车、共同参会。他曾经欣然在我收藏的这一册连环画上题字签名,并且很自然地说起了当年创作这首长诗的情形。上个世纪50年代的某一天他回到故乡,伫立在冀鲁大平原上遥目而望,早年在东平湖的抗战经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酵,终于酝酿出这一首长篇叙事诗来。发表以后反响强烈,获奖并被改编成连环画。

实际上他的作品有很多,他的文集和诗集都是厚厚的一大摞,这一篇《东平湖的鸟声》仅仅是因为有了连环画这样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形式而广为人知而已。当年的连环画的影响力相当于现在的网络,连环画发达的销售渠道和庞大的印数,使它总是很快就能让千山万水之间的孩子们都知道,并且会深深地烙印在一代两代孩子们的记忆之中。相对于连环画,甚至连根据同一篇长诗改编成的电影《黄河少年》的影响力,也显得微乎其微了。

雁翼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诗人,他那种乡土气息的诚朴和父兄一样的待人以宽的胸怀之外,更有一种豪迈的人生激情澎湃在胸中,时时处处都让人能感到一股超越日常价值的火热。他早已经享受离休待遇,但是却一直矢志不渝地为诗歌事业奔波,为全国各地尤其是家乡的文学青年铺路搭桥,成立协会、创办刊物,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做着全部身心的贡献。

雁翼有着浓重的故乡情怀,在远离家乡多年以后的晚年岁月里,他的这种情绪就更其强烈。记得有一次和他一起乘火车赴京,在谈话的间隙里,他有时候会默默地注视着窗外飞掠而过的大地。他瞭望北方的大地的目光里,有深邃的辽远,也有经历了痛苦和无奈之后的坚定。他习惯于用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充沛的情绪,人生始终超拔于眼前的利益之上,总有更高远的目标和方向。

对故乡的爱,在表达的时候其出发点总是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雁翼作为一个14岁就投身抗战的八路军战士,很自然的就是以抗日故事来写家乡,来表达对故乡的爱;将个人的情怀努力放到民族记忆的叙述里去,这是一个时代的作家们的一种普遍选择。即以同样以水乡为背景的抗日斗争故事为例,《雁翎队》《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等等,都有这种展示特殊地理区域的生活范式的功能。情绪情感要依托社会性的主题表达,在表达共同主题的前提下,仔细分辨就会发现其中隐藏着的诸多作家个人的情怀性的成分。作家总是在借助故事描绘自己童年时期的家乡的样貌,描绘那时候家乡的环境和状态、人与事,以及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与状态里的生活和感受,追忆已经逝去的一切。

雁翼描绘了儿时的环境,特别写了那个时候的声音环境。他在讲述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注意了这个孩子特殊的斗争方式,而这种特殊的方式是充满了童趣与地域特色的,那就是鸟鸣。这个孩子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湖泊中各种各样的鸟儿的叫声。

连环画第一页的画面上便是芦苇横斜,鸟儿翻飞,水面浩瀚,港湾纵横,小主人公双脚置于水中,嘴中吹响一片苇叶:这是传统山水画的古典意象,也是对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的礼赞。这战争中的一副水乡田园画,既是对于故乡的追忆也是对于人类生存理想景象的描绘。日本侵略者残暴地毁灭这样的美好画卷,只能激起包括广大读者在内的所有的国人捍卫的决心。

民族解放战争最终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家乡的一切都回到了人民的手中。然而环境却在迅速地变化,仅以声音环境为例,现在也已经大异其趣。

声音生态学认为人类应该能享受到自然音才最好,于身心才健康,于未来才有益。而当代污染绝不仅仅是空气污染,声音污染光污染都十分严重。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三种社会形态之中的自然音、人类音、交通工具和噪音,此消彼长,到现在自然音在大多数人的生活里已经消失殆尽。听到鸟鸣已经是很稀罕的事情了,连环画里所描述的那种远远地以鸟鸣来传递消息的环境早已经远去。

有资料说文化蒙昧时期自然音站全部环境音69%,人类声音占26%,交通工具和噪音占5%;文艺复兴时期自然音34%,人类声音52%,交通工具和噪音14%;工业革命时期自然音9%,人类声音25%,交通工具和噪音14%;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所谓现代社会自然音6%,人类声音26%,交通工具和噪音68%(资料来源:《读书》1987年第三期第149页,李际东《一柳慧《听音》》)。也就是说在三十年前,人类社会的噪音在生活中的比重已经相当于文化蒙昧时期的自然音了。至于现在,这个畸轻畸重的比例关系,只能是更加严重。实际上就东平湖来说,不仅是声音环境变了,甚至还经历了严重污染与近乎干淀的致命威胁。

从这个角度上说,雁翼在讴歌抗日烽火、抒发故乡情怀的同时还为家乡曾经的环境风貌画了像,也为后世的环境追求标识出了目标。在可以重新听到鸟鸣的环境期待里,重读《东平湖的鸟声》这样的诗与画结合的连环画绘本,自是别有一番滋味。

为这本连环画绘画的画家刘端,是北方水乡画卷的行家圣手。

除了这本《东平湖的鸟声》之外,主要作品还有《红旗谱》、《播火记》、《董存瑞》、《雁翎队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新儿女英雄传》、《狼牙山五壮士》、《侦察济南》、《水向东流》、《槐树庄》、《松树下的见证人》、《南疆巡逻兵》、《沙河破击战》、《突袭尚河桥》、《猎人兄弟》、《宝画》、《仙罐》等等,年画有《小八路的故事》等。其中《猎人兄弟》在第四届全国连环画展览中获奖。他本人也因为在连环画编辑和创作两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了全国连环画工作的最高荣誉奖。

刘端早年目睹了日本鬼子在集中平原上的暴行,也亲眼看到了雁翎队队员英勇杀敌,所以描绘起这样的景象来环境与人物都真切生动,有强烈的现场感。他成功地将传统连环画的刀马人物的笔法运用到了现代题材的连环画的创作之中,又十分讲究连环画中的环境真实和人物风貌的个性化,所以其作品的魅力经过沧海桑田般的连环画大潮淘洗以后依然闪闪发光。他所画的《东平湖的鸟声》,累计印数几十万册,和另外一本连环画《沙河破击战》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连环画作品,影响非常广泛。而他早年所画的七本一套的《红旗谱》更是后世一系列的《红旗谱》连环画的开山之作,其环境氛围与人物情境的现实感、还原感都是直接源于小说故事发生地和时间段的,具有后世的同题材连环画作品难以比拟的真实感。

雁翼是馆陶人,刘端是高阳人,两个人都在幼年的时候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洗礼,又都从事着艺术创作的工作;由他们两个人来共同完成这样一部《东平湖的鸟声》的连环画,实在是珠联璧合,堪称连环画史上的一段佳话。

忆昔骑行中的日子,那种时空感受纷纷而至,生命正在进行的强烈充实之感,即今犹存。天地自然和历史文化,加上生活其间的代有其人的创造,互相叠加,至为审美之大餐。

捧着这一册名垂史册的连环画,欣赏创作,追忆前人,钩沉民族记忆中的艰辛血泪与壮怀激烈,着实令人感喟。知史可以明远,知人可以自知,可以为更美好的未来做最基本的铺垫,此之是也。

《东平湖的鸟声》,朝花美术1963年7月第一版,雁翼原著,刘端绘,40开

《沙河破击战》,河北人民1974年3月第一版,刘端、李玉文绘

《红旗谱之远走高飞》,河北人民1960年第一版,刘端绘

雁翼系列作品《囚徒手记》、《雁翼说古》、《雁翼抒情诗选》,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0)

相关推荐

  • 倦鸟声归

    [采桑子] 夕阳散去黄昏好,倦鸟声归.燕子翻飞,几盏灯光萤火微. 昼悬一线宁而悄,蝙蝠来回.我也徘徊,惆怅云浓遮月辉.

  • 平湖秋月(图文音画)一首委婉大提琴·轻音乐

    平湖秋月·wsngss音画 朦胧月色照荷湖,绿叶红花郁气香. 行云流水银盘绽,沐雨清身碧伞张. . wsngss 图文音画 欢迎朋友阅读

  • 聆听 | 颜享明:晨起听鸟鸣

    文:颜享明 / 主播:晓苏 /图源:堆糖 "配音" 时值寒假,又是春节,校园内没有平日里披星戴月奔波的老师,也没有上学期间闻鸡起舞晨读的学生.为了给校园一片祥和,学校里的电子铃声也 ...

  • 窗外鸟鸣/申卫华

    文/申卫华 窗外鸟鸣 朝阳,刚刚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我却被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唤醒. 掀起余温的被褥,撩开遮掩的帘纱,推开厚实的铝(合金)窗.那近处的杨柳和梧桐,远处的大楼和高架(路),一只只飞鸽, ...

  • 天籁之声与音乐养生

    音乐能够舒缓人的情绪,被历来养生家所提倡.自然之物中,鸟鸣悦耳,可以娱情.本文从"禽"的造字结构出发,结合先秦道家师旷的<禽经>.鸟声在汉字中的不同表达,最后结合嵇康的 ...

  • 【春风诵读】《谁,在聆听雁翼轻抚的菊香》作者 海角 /诵读 鎏恒月色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诵读/鎏恒月色 配音/思无涯 谁,在聆听雁翼轻抚的菊香 作者/海角 你走时正逢西风扣窗 季节打了一个喷嚏 四季的标点符开始在城市疾走 宣告又一场欢宴落幕 秋蝉哑声 烟波的韵脚 ...

  • 《八子》坚守国产片阵地,刘端端用热血谱写英雄的成长

    在这个好莱坞大片轮番轰炸的季节,<八佰>的临时撤档令人失望,好在<八子>及时到来为国产战争片守住了阵地,这部由高希希导演,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联合主演的作品取材自真人真事 ...

  • 《八子》在战火中成长的满崽,在硝烟中历练的刘端端

    在刚刚播竣的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里面,由刘端端饰演的小胡总和他的酒吧,俨然是众时尚美眉的聚会之所,而这个知性又儒雅.幽默又热心的小老板,不仅在开篇就帮助艾丽莎整蛊未婚夫,而且在后来,还 ...

  • 《绣春刀·修罗战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信王刘端端是捕雀人

    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算是上一部<绣春刀>的前传,主要讲述了大明王朝魏忠贤把持朝政时期的错综复杂的故事,与之时间相匹配的,就是大明熹宗朱由校与思宗朱由检的皇位更迭,随之而来的 ...

  • 《八子》历经战火洗礼的刘端端,让人心酸又心疼

    高希希执导的影片<八子>正在全国影院上映,影片通过偏写实的表现手法,再现了上个世纪反围剿战场上的惨烈一役.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除了割舍不断地战友情,还有大牛和满崽之间令人动容的兄弟情.整部影 ...

  • 《绣春刀:修罗战场》中,刘端端亮出了大音希声的气度

    <绣春刀2>没有辜负影迷三年的期待,凭借精良的制作.悬疑烧脑的剧情.辗转起伏的人物命运,上映以来几乎零差评,口碑齐放.可以负责任的说,<绣春刀:修罗战场>不但是今年暑期档值得二 ...

  • 刘端端,一个用表情包诠释大BOSS的演员

    <绣春刀·修罗战场>踏上新派武侠片的路径之后,除了一改传统影片的刻板印象,目不暇给的战斗场面.波澜动荡的故事情节以及细腻丰满的人物形象,都为影片的肌理灌注全新的元素.新生代内陆演员刘端端在 ...

  • 前可暖男追女神,后可挥刀砍野猪,刘端端戏路宽

    "血肉铸山河,英雄永不朽"是电影<八子>海报上的宣传语.不同于其它战争题材的类电影,影片除了有恢弘的战争场面之外,还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上做了细腻的处理,人性的力量是无穷 ...

  • 刘端曹‖焦木匠

    焦木匠已经去世好多年了,但是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却历久弥新,人们在茶余饭后还会念说起他. 木匠焦木人,是商州东沟人,自幼跟随南山道人学艺. 南山道人不但教会了他各种木匠技艺,而且还传给他一本"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