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的“什锦素菜包”,据说定慧寺斋厨传出的美食,曾经一枝春的招牌点心!

前几天讲到“一枝春”菜馆往事,提到的“什锦素菜包”,大家都特别回味。

“什锦素菜包”是受到镇江人喜爱的点心,以鲜嫩的青菜为主料,金针、木耳、香菇、白果、鲜笋、山药等为配料制成馅心,具有鲜香、脆嫩、油润、爽口等特点,尤宜夏令时节食用。怪不得最近大家都馋了,天热,想吃素点。

据我了解的版本,这道名点,是曾做过焦山定慧寺厨师的刘殿发创制的,非常有底蕴。

(网络配图,意会)

01

镇江有两座千年古寺,古寺嘛,自然有多年的素斋传承底蕴。

镇江焦山定慧寺的“浮玉斋”、金山寺的“佛印居”就是非常有名的。这在《江苏饮食史》一书中有记载。

据说在上世纪20年代初,焦山定慧寺厨师刘殿发把寺院素食带到了民间,创办了享誉一个世纪的镇江老字号素菜馆“一枝春”,刘殿发创制了“什锦素菜包”。

在解放后,一枝春的名厨任家年调至焦山主厨“浮玉斋”素菜馆,又吸收焦山定慧寺素食传统精华,对“什锦素菜包”及其素食食材的加工运用,又有了出神入化的提升。

周边南京、无锡、常州、扬州都派人来焦山学习,广东、贵州、四川的一些单位甚至派出团队常驻焦山跟班学习,学做这道面点。

(网络配图,意会)

02

金山寺的素食中也做过“什锦素菜包”,作为寺庙素食的“什锦素菜包”食材有十种,分别为青菜、金针、木耳、白果、鲜笋、蘑菇、方干、红枣、马蹄、栗子。

这些食材都是镇江本地产出。特别是白果,金山寺有古银杏树,每年秋天可出若干白果以为馅料。

金山素什锦包还有个特点,调料不放麻油,洒的是脱皮芝麻屑,故而包子皮色洁白、松软,馅心碧绿清香,吃起来满口生津。

过去游人到金山游玩,总要带上几个寺庙斋堂的包子回家,只因它馅心食材多,营养丰富,味道好。

03

我找过一些资料,也请教过一位老师傅。制作这道名点,要先将山药去皮洗净,与香菇、笋、白果、栗子、黄花菜、豆腐干分别切成小丁,简称七丁。

加酱油、盐、糖及清水上锅烧至稀浓时盛出,冷却备用。青菜摘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焯至色呈翠绿,捞入冷水,凉后捞出沥水剁碎,包入布袋中挤去水分盛入容器中,加入豆油、芝麻油,盐、糖、味精、芝麻屑拌匀,再放入“七丁”拌匀成馅,用酵面包馅收口如鲫鱼嘴型放入蒸笼中,旺火蒸煮约15分钟,至包皮不粘手即熟。

当然这个做法只是分享一下,其中的诀窍不是我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外行能迅速掌握的。

这道点心,是当年“一枝春”素菜馆的招牌菜之一,一枝春从人民街搬到大西路中百一店旁之后(原来的如意茶坊,后来一枝春搬走后是京侨饭店),每天都有人排队买素什锦包带走。

一枝春自从双井路店关门打烊后,实际上老师傅留在了镇江新宴春。

宴春的素什锦包还在坚持制作,多以青菜为主料,配以金针、木耳、白果、豆干、笋丁、油筋等大众化口味为主,为保证青菜的碧绿色泽,在烫菜时要加点碱,馅料按比例调好后用熬制的素油调拌。

做好的“什锦素菜包”面皮绵薄,馅心油绿,香脆鲜嫩,清爽利口,一口咬下去,咸中带甜、满口生津、齿颊留香,滋味符合传承地道的镇江味道,后来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宴春素什绵包为“中华名小吃”。

至于现在的口味,很多人觉得不如从前。一方面我认为是传承上有了断层,现在肯下苦工学老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人说学到了其实也只是学了个皮毛。另一方面,现在人也被外来的口味喂刁了,正宗的镇江淮扬风味其实讲究的是中正平和,追求食物的本味。

还是希望镇江的老手艺有人能继承,一代代把镇江味道传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