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壮罐:到底用来做什么的呢?

壮罐,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罐的样式。
因其口径与底径的尺寸相当,腹体粗圆,呈桶状,故而得名。
在清宫文献中又写为“撞罐”。
壮罐的用途一直未曾为各种陶瓷论著所提及,那它的用途是什么呢??
2007年7月北京西城区皇城根毛家湾1号院(原皇城西北隅)出土一件永乐青花壮罐的残盖。
此残盖口径9.6厘米,高4厘米。
笠帽式,圆珠钮,胎体轻薄,工艺细腻,通体绘青花缠枝莲纹,肉眼观察青花纹饰,其是以进口钴料绘就。
据耿宝昌先生的研究,应是传世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壮罐的原装器盖【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7年】。
此残盖的出土为馆藏传世永乐青花壮罐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考古发掘资料。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壮罐的残盖 现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明永乐青花几何锦纹壮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壮罐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壮罐它本来功用是承装“逪”。
逪,即计算用的筹,《说文·竹部》‘逪’,长六寸,计历数者”的长度为六”的记载。
清三代由于仿古风盛行更兼皇帝喜欢,故在雍正、乾隆时期曾大量仿制。
而在民间藏界多认为其用途为装茶叶之用。
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纹壮罐,清雍正
通高28.7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1.2厘米。
罐圆口,短直颈,窄圆肩,直腹,圈足。
附伞形盖,盖面隆起,盖顶置宝珠形纽。
内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红装饰。
主题纹饰为釉里红凤穿花纹,其上下以青花釉里红云蝠纹、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和青花回纹为边饰。
盖纽绘釉里红团花以及青花如意云纹。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仿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罐造型源自明代宣德时期,端庄大方,胎体坚硬,
釉色莹润,釉里红发色纯正,青花颜色翠蓝,纹饰布局严谨,是雍正官窑瓷器中的一件上乘之作。
清雍正仿永乐青花的特点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据清宫《乾隆记事档》记载: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闰七月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随紫檀木座)传旨,着唐英照样造逪冠架,不必落款。一件随大运进呈。
于十四年五月初四日,司库白世秀将烧造得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随大运呈进。
虽然传世实物不多,但却通过文献可知乾隆皇帝对青花壮罐的烧造还是十分重视的,而且当时均配有器盖,作为冠帽架之用。
粉彩婴戏图壮罐,清乾隆
高14.9厘米,口径5.8厘米,足径5.5厘米。
罐直口,短颈,筒形腹,圈足,附盖。
罐内壁与圈足内施松石绿釉。
外壁以粉彩婴戏社火图为主题装饰,边饰紫地轧道粉彩仰覆如意云头纹。
图中婴孩在园景中有的举灯、骑马,有的敲鼓、打镲、吹号,有的举狮戏球、燃放爆竹,一派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场面。
外底署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民国仿永乐青花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民国时期亦因仿古风气兴盛而烧造有仿永乐青花瓷。
民国仿永乐青花除了造型、纹饰、工艺上的模仿外,还刻意模写“大明永乐年制”款,显得画蛇添足。
RECOMMEND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