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平凡的世界》主人公折腾半天图啥呢? | 侯晓彤·少年读邻

 445丨平凡的世界

侯晓彤金句

“平凡的世界”对学生来说太遥远了

也没必要把孩子完全扔进去

那不如就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入吧

专栏

「少年读邻」

凤梨,中学老师一枚,此栏目的主持者。开此栏目的目的,他在文末的征稿说明中,已有解释。希望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多多支持

在校初二的学生要不要看《平凡的世界》,如何看,又如何去表达他们的感受与看法,也许侯晓彤老师这篇,可以给出一些启发。

第445夜

初中生:《平凡的世界》主人公折腾半天图啥呢?

文|侯晓彤

在部编本八年级教材的最后几页,有个非常不起眼的栏目,甚至目录上都没有,叫做“自主阅读推荐”。其中对《平凡的世界》和《名人传》两个大部头作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称《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很适合青少年读的书,不仅仅因为它是作者路遥呕心沥血之作,也不仅仅因为它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更因为书中描写的个人奋斗和自我精神追求,充满了正能量,会让我们明白生活的意义何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部编本八年级下语文教材P134

这部作品是否真的适合八年级的学生阅读?作为“自主阅读”篇目,老师又该如何进行引导?学生读到什么程度算达标?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我校在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作为暑假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孙少平相关章节,制作读书小报,撰写读后感。

看到学生的读后感之后,我马上露出了老年人看手机的表情:大段的未经筛选的故事梗概之后,是学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思想汇报。“看了孙少平的故事,我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有什么理由抱怨学习的苦和累呢?”“从今以后,我也要向孙少平一样,做一个努力拼搏奋斗的人……”

“老年人看手机的表情”

这些感想无疑是空洞的,但你又不能说它是虚假的。经了解,班里至少有一半儿的同学都读了大部分章节乃至整本书。也就是说,孩子们的确被主人公的命运走向吸引,也真实地为书中人的爱情叹息。但如何让这些停留在“故事”层面的感受落在“文学”上,有效地表达出来呢?

例如,学生写得最多的是“不平凡的精神”这一“励志”主题,但是在课堂讨论中,孩子们都暗戳戳地表示费解:“折腾半天,啥也没剩下,图啥呢?”“如果这部作品是励志的正能量,为什么主人公没有逆袭成人生赢家”?这个问题看似幼稚,实际上是暴露了一个重要问题:《平凡的世界》不只是正能量的,还是带着悲剧色彩的。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的故事:被诸神惩罚的西西弗斯终其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把巨石推上山顶。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但加缪却告诉我们,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的快乐,那块石头的每一颗微粒,那座夜色笼罩的山上的每一片矿石,本身都是一个世界。迈向高处的挣扎足够填充一个人的心灵。

西西弗斯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在一个学生的眼睛里看到某种触动,自己又本能地联想到了鲁迅笔下那向着坟墓前行、反抗绝望的过客,于是又讲到“铁屋里的呐喊”……孙少平正是一个处于绝望与希望悖论中的人,他不知道这次巨石会不会滚下,他只知道唯有反抗,才能和绝望对抗。

当然,这样的胡乱类比在学术上是没啥意义的,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借助更有“母题”意味的作品去发掘这部“励志故事”背后的悲剧力量,或许能从一些琐碎的现实问题(孙少平为什么不去……)中抽离出来,看到问题的根本。此外,打通作品的局限,敢于去比较、去发现古今中外文学中对同一话题多样的讨论,本身也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快感和震撼。

什么是人生的价值?答案有千千万种,但我喜欢少平的回答,喜欢他满怀期待地望着火车,眼睛里闪着光芒,激动地对晓霞说:“我活着,不是就为了活着。”我希望自己也如此:活着,不枉此生!(北京景山学校 八年级 陈震坤)

另一个学生很感兴趣、但却不敢在读后感里写的,就是主人公们的爱情命运。这个话题似乎对学生来说羞于启齿,但却是《平凡的世界》中非常重要的议题。通过对传统和现代两种婚恋模式的塑造,可以看得出路遥对现代的、新式的、柏拉图爱情的向往。但从主人公的选择和结局上来看,又可见路遥对现代婚恋模式的悲观。正是出于这种为难,路遥不得不把田晓霞“写死”,否则故事该如何进展呢?孙少平和田晓霞真能终成眷属吗?他内心深处是不相信的。

孙少平

当然这个话题非常复杂,学生也很难理解。有几个学生就这个问题做了讨论,但没有就路遥本身的婚恋观多做纠缠,而是在作品的基础上阐释了自己对“门当户对”式婚姻的看法,我觉得也很好:

……

综上所说,作者心中渴望着自由恋爱,但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似乎又有所退缩,有所怀疑,新思潮和旧思想在本部小说中鲜明地反映了出来。

“门当户对”这一观念形成又两个原因:首先是旧社会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换句话说就是女性没有选择或者拒绝的资格,从而被长辈“送”给了一户自认为很完美的人家;同时这也是一种下意识的“保护”行为,因为双方知根知底,父母也具有一定操控二人的能力。

但是现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像田晓霞一样靠奋斗决定自己的命运,现代女性的自由恋爱和其他的一切选择权力都建立在自立自强之上……(北京景山学校 八年级 马颢芸)

我推测,作者很憧憬自由恋爱,但他也很畏惧自由恋爱。因为他认为阶级的差异总会导致眼界格局的差别,也会致使两人对人对事的看法不同,从而引起矛盾,最终感情也化为了水中泡影。

我却并不这样认为。感情总会遭遇挫折,两人是否合适要经历在生活中的磨合、理解与尊重;眼界也可以通过积累来弥补。把恋爱的失败归结于家境也未免过于极端,出于“退而求其次”的心态选择“适合结婚”的伴侣也未免太不公平。(北京景山学校 八年级 白慕雪)

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非常自信聪明的女孩子,在她们的文字里,也能读出那种对田晓霞的认同、对直男逻辑的不解。能在《平凡的世界》里萌发出女性意识,也是很不容易了。(暗戳戳地diss)

diss

此外,孩子们还关注到了作品中三类女性的命运。有的女性具有所有传统女人的优点,但唯独没有自我,比如秀莲;有的女性抉择于传统和现代之间,有现代的意识却没有摆脱传统的勇气,比如润叶;还有如田晓霞这般智慧勇敢,勇于追寻自我的现代女性,但却在洪水中逝去。鲁熠同学在文章结尾写道:“我们在关于奋斗的史书中,看到了在那个时代里,三类女性的苦闷与失落。”

还有很多有趣的话题无法一一展开,但最后讨论最充分的话题总有相似之处:要么能和以往的阅读经验建立联结,在对照比较重形成理解(比如有同学将《平凡的世界》中“堕落的小翠”与《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进行对比,看到“平凡的世界”中那些被压垮的、无力反抗的生命);要么能触发自己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形成现实观照(恕我直言,女孩子们对《平凡的世界》中女性生存困境的讨论要敏锐深刻得多)。“平凡的世界”对学生来说太遥远了,也没必要把孩子完全扔进去,那不如就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入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