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尴尬的逆袭|玄鸟·早茶夜读685

685 | 读城记2020

邯郸,尴尬的逆袭

文/ 玄鸟

1967年生,电视编辑

本月读城记的核心读本是《中国城市史》,是日本史著名汉学家斯波义信的大作,斯波先生专研商业史,非常非常专业,但他越是专业,我越是纠结,一个日本人,如此热心如此执着如此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给中国人写史,难道不会别有所图吗?每当我这么小肚鸡肠时,斯波先生的专业姿态就等于啪啪打我耳光,而当一堆关于我家乡邯郸的史料打动我时,我明白,我的选题将把这种纠结放大若干倍。

斯波义信

在本书的第二章,斯波义信按照地理条件把中国划分为八大区域,我的家乡河北邯郸,属于其中的中国北部。邯郸在中国都市发展史上很有意思的存在,他春秋战国直至两汉时期一直作为大都市名闻天下,后来沦为默默无闻的县城,但二十世纪后,她借着近代化浪潮重新崛起,虽然和古代的名声还相差甚远,但邯郸算是完成了一次逆袭,但说起逆袭的过程,就不是那么说得出口了。

战国时期,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的都城,邯郸的人口据推测有30多万,这在总人口只有六千万的战国时代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大都市了,西汉王莽时期,邯郸和洛阳、临淄、宛和成都被称为“五都”,而且邯郸排名第二,据推算人口应该在四五十万人,是当时全国的第三大经济中心城市。但是进入东汉三国时期,因为连年征战,邯郸受到很大破坏,逐渐衰落,虽然名义上还是东汉册封的赵国,但此赵国非彼赵国,只是一个普通的封邑,更重要的是,三国时期,曹操选择邺城作为都城,邯郸失去了政治中心的位置,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曹操正式废除赵国设邯郸县,黄初二年,改邯郸县属广平郡,至此,邯郸最终失去了昔日几百年赵都的荣耀地位,成为魏国境内的一个普通县城。

随后漫长的唐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间,随着大运河对南北经济支持作用不断提升,不在运河流域的邯郸地位难以提升,虽然隶属关系屡有变化,邯郸却一直是中原普通的一个县城,比起后起的邺城、大名,邯郸的重要性已难以匹敌,一直到近代,邯郸才迎来了崛起的曙光。

近代经济发展不再依赖河运,而邯郸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奠定了其崛起的基础,京汉铁路、邯大公路、邯武公路的修建,使邯郸初步成为冀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但邯郸的真正崛起离不开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

1937年10月,发动侵华战争的日军占领邯郸,一直到1945年邯郸解放,邯郸有八年处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一般印象中,战火之中的城市都该是一片疮痍,民不聊生,80年代的邯郸市志在“工商联合会“条目下介绍此时的邯郸说:“解放前在敌伪统治时期的邯郸,工商业极度萧条”,但这不是事实。

交通

日寇为了掠夺中原地区的自然资源,,支持其所谓的“大东亚圣战”,提出了建立以邯郸为中心的冀南地区的商品物资集散中心的设想,使之成为“建设大邯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日寇把冀南道治由邢台迁到邯郸,下辖14个县伪政权。

出于掠夺的需要,日寇还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到1940年,修筑邯郸通往冀南各县的公路达到83条,总长1000多公里:1941年各类公路又增加到160多条,总长达2500多公里:1942年各类公路又增至600多条,总长接近5002公里。

在40年代初,经邯郸集散的商品物资从种类到数量有增无减,各种山货、土特产品,过境商品数量逐年提高。尤其是棉花的运销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由战前每年出境约在140车皮增至200余车皮,约有20余万包,且大部分经天津转口。粮食日上市量达2.5万公斤,

日寇在主观上企图通过加强交通建设来保证其对冀南地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但这在客观上进一步加强了邯郸的交通中心地位,促进了冀南地区的经济流通。

日伪时期的天昌银号邯郸办事处的合影

市容

自民国以来邯郸的老商业区人口稠密,街道狹窄,道路泥泞,车马行人拥挤,严重影响着市场的发展。日伪政权建立后,于1939年春动工修建了新民大马路,就是现在的和平路西段,据日伪本《邯郸县志》:“现下商业重心均移于新民路两旁,楼房林立,市面繁盛”,西起火车站,东至南关一带,在日伪时期便发展成为最繁华的商业街区。

与此同时,邯郸城市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新建立了亚洲饭店、宝华旅馆、恒通旅馆等服务行业,有房100余间。除为日伪军政人员提供服务外,也为商人提供住宿方便,这些新的服务行业较民国年间的客栈业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商业区街内还建成了邯郸第一商场和第二商场,邯郸的购物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商品流通。

商业

到40年代前期,邯郸市场的商品比较丰富,商户逐年增多,行业也逐年扩大,其规模已列冀南各县榜首,赶超了邢台、安阳和大名。

根据《邯郸市档案史料选编》和邯郸县档案馆所藏日伪档案材料,现列出《邯郸市解放前三个时期工商户数增减比较表》,对这个时期的邯郸商业情况略作说明与分析。
邯郸市解放前三个时期工商户数增减比较表

从以上两表的商业统计资料可以着出,在日伪时期邯郸商业发展变化明显,1942年左右是商业发展的高峰期。就商户而言,由1937年的320余家发展到1942年的640余家和1945年的1420余家,在前后8年中,商户数量增加了5倍多。就过商业的行业而言,也有了明显的扩大,由1937年的30余个发展到1942年的45个,尤其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棉花、粮食、服务等几大行业。

以上所列的统计资料说明,在日伪时期,邯郸的商业较民国年间已有了较大的发展,邯郸自清末京汉铁路通车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到40年代初期达成了一次飞跃,邯郸城市经济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终于赶上和超过大名、邢台而位居冀南地区之首,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

但是,达到这种的飞跃的原因又使邯郸人尴尬,《邯郸近代城市史》对这此使用了“畸形发展”这样的词汇,斯波义信的《中国都市史》抛开了政治史的陈词滥调来写商业视角的都市,但在某些极端时期,商业不但离不开政治,而且就是最大的政治。

邯郸最终完成了自古代以来跌落尘埃,由邯郸而邺城、而大名、最终凤凰涅槃,重回巅峰的历史性转变。

1945年10月邯郸城获得解放,那些本意用来掠夺邯郸的基础和商业设施,转而成为造福邯郸人民的工具,解放后,邯郸县城华丽转身升为邯郸市。

《中国都市史》记载,根据1982年统计数据,除了7个特大一类城市、12个特大二类城市外,邯郸也名列“大城市”之列。

1992年邯郸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

1993年,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今晚二条

内卷或自治,被诠释或诠释

在昆明没当成的中学训育主任
在武汉干了一年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去同质化与求异质性| 收获了不该有的安慰| 身在异乡非异客| 苟晶只是破坏了神话,你们就受不了啦?| 无根的高密县| 如果给你一个岛,你会怎么设计呢?| 家乡的小镇也是都市啊| 大都市?城中村?| 水的流淌,联结在一张大网之中| 运河带来了明珠| 都市倾慕与乡村倾慕,谁还不是讲故事的好手| 从唐节度使想到城镇化| 从江南百景中,窥见中国的城市生活| 城市这本历史书会说话吗?| 外来人口“建群”刺激都市活力| 慢行的加两| 小鑫的北京故事| 观察城市演变的广角与微距| 我为什么找不到读城的电波?| 当代城市规划的困境| 从百雉之城到激流都市| “农村表弟”升格记| 一座北方县城的城镇化记忆| 稍不留意,馒头就会散落一地| 寻访之旅和读城之思| 为什么是“都市”,怎样的“史”?|  梁思成的理想|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