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015):祥云瑞气——说“气”(下)

本文约4800字,阅读约需要10分钟


汉字探微

(015)

祥云瑞气——说“气”(下)

朱英贵

(紧承上文)

四、含有“”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气”字的相关成语很多,其中“气”字的含义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其一,成语中的“气”字表示云气、天气的意思,例如: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语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源自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秋高气肃——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语见宋·张抡《醉落魄·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天朗气清——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也作“天清气朗”。语见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源自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其二,成语中的“气”字表示气息、气味的意思,例如:

吹气胜兰——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源自战国·楚·宋玉《神女赋》:“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

分形共气——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亦用于兄弟间。语见《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源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敛容屏气——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源自《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平心定气——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语见宋·陆九渊《与刘深父书》:“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语见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乞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尸居余气——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语见《晋书·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同气相求——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语见《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语见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移气养体——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源自《孟子·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重足屏气——指畏惧之甚。语见《宋书·柳元景传》:“师祖严暴无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往来。”

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源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小家子气——小家子:旧指出身低微的人。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源自《汉书·霍光传》:“使乐成小家子得幸将军同,至九卿封侯。”

其三,成语中的“气”字表示气恼、怒气的意思,例如:

乘势使气——仗势逞性子。语见《魏书·阉官传序》:“其间窃官爵,盗财贿,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何可胜举。”

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语见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负才使气——指依恃才学,任性使气。语见《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

灰心丧气——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语见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矜功负气——矜:自恃。自以为有功而赌气。语见《晋书·王浑王瀎唐彬传论》:“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

酒色财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源自《后汉书·杨秉传》:“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语见元·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语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渡,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忍气吞声——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语见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唃痛哭。”

其四,成语中的“气”字表示气势、志气的意思,例如:

齿少气锐——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语见宋·王禹偁《答丁谓书》:“夫刚直之名,吾诚有之。盖嫉恶过当,而贤、不肖太分,亦天性然也。而又齿少气锐,勇于立事,今四十有三矣。”

辞严气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语见《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浩气凛然——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凛然之气令人敬畏。源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浩然之气——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语见《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理直气壮——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语见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气冲牛斗——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源自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牛斗,誓将真节报君仇。”

气冲霄汉——霄汉: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源自《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气贯长虹——贯:贯穿。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源自《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源自《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语见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气涌如山——形容恼怒到极点。语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江表传》:“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心高气傲——心比天高,气性骄傲。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语见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我可也心高气傲惹人憎。”

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语见《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语见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语见《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趾高气扬——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源自《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语见《史记·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重气轻命——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语见三国·魏·曹植《七启》:“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

足高气扬——犹言“趾高气扬”。源自《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其五,成语中的“气”字表示意气、风气的意思,例如:

才高气清——指才能高超而气质清峻。语见唐·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事亲左右无违,足下用心勤矣。”

才气过人——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语见《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才气无双——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源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荡气回肠——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语见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和气致祥——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语见《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横眉吐气——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语见五代·齐己《轻薄行》:“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

回肠伤气——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语见战国·楚·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李善注言上诸声,能回转入肠,伤断人气。”

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源自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源自《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林下风气——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又作“器宇轩昂”。源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

声求气应——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源自《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源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下气怡色——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语见《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语见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怡声下气——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源自《礼记·内则》:“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源自《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语见《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意气用事——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语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这是事势相逼,不得不尔。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语见《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意气自若——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语见《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全文完)

 相关链接:

汉字探微(015):祥云瑞气——说“气”(上)

汉字探微(015):祥云瑞气——说“气”(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