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课堂的时候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会经常性的谈论课堂,说说课堂的形式、课堂的内容、课堂上发生的有趣的、遗憾的事情。很少有人能意识到,我们所津津乐道的这些,都是课堂的影子,而非课堂本身。就像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我们投射到地面上的影子一样,虽然很像我们,但真的不是我们。我们对影子指手画脚,渐渐地就忘却了产生影子的那个真实的存在。
课堂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并非因为它表现为空间和时间,也非因为它传递某种信息和观念,更非因为它发生某些事件和活动,只是因为它承载着名为教育的使命。课堂因教育而存在。离开教育,谈论课堂将不再有任何意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这几乎是一条普世的价值观,东方和西方,中国和外国,在这一点上基本没有分歧。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课堂上的落脚点也正在于此。
当我们谈论课堂的时候,其实是谈论教育;当我们谈论教育的时候,其实是谈论生命。这就是生命课堂的来历。
弘扬课堂的生命意义,就是沿着课堂这条线索,追寻并揭示教育的真谛。面对扑朔迷离的教育改革,我们常常会不知所措,发出如此的感慨:“什么样的课堂是好的课堂,课究竟要怎么上?”所有的这些困惑,几乎都源于我们对课堂本真的迷失。我们太过于钟情“云破月来花弄影”,迷恋影子的妩媚婆娑。影子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长忽短,变化莫测,令人着迷,让我们忽视了影子的虚幻缥缈。先讲还是后讲、讲多还是讲少、先学还是后学、独立学还是合作学,真的那么重要吗?若是不回到课堂的本真——弘扬生命意义这一原点加以考量的话,这个问题永远也不会得出答案,将永远的陷入到无休止的公婆之争。若是为我们的课堂建立这样一个坐标原点,以生命意义是否得到弘扬为标准,也许争论还要存在,但至少不再是无意义的、盲目的争论。对生命意义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追求并弘扬生命意义的方向是一致的。这是生命课堂的第一层要义。
这里所说的生命意义绝不单单指向学生。如果说教育为学生建构了人生的基石,那么教育也为教师设下了人生的底色。教育与人生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学生的成长上,而且更加明显的体现在教师发展中。教师的职业生涯和学生的学业生涯一样,基本上都是由一节课一节课串联而成。师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修习知识、增长智慧,更重要是的实现着生命的发育。从这个角度定义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栖息、发育、奠基、发展的平台。我不敢想象,在漫长的职业生涯和学业生涯中,构成这个链条的最基本的单元——课堂,如果不能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的话,这一段生涯该是如何的痛苦、压抑,该会为以后的人生铺下什么样的基石、打下什么样的底色?!这就是生命课堂的第二层要义: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知识是活的”——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通常,我们把“活”理解为灵活,即:灵活的学习和运用知识。而在我看来,这里的“活”,指的是知识的生命价值。知识是有生命的。古人说读死书、死读书,最终害死人。生命课堂秉承的第三层要义就是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广泛建立知识与社会、自然、世界、人生的联系,把孤立的知识变成系统的知识,把书本上的冷冰冰的知识,变成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富含情感和营养的、带着批判和选择的智慧。不仅让孩子灵活的掌握知识,还要让他们亲近鲜活的知识。
囿于课堂之中,眼中所见的,大多是课堂的影子。影子是没有生命的,别管它多么富于变化。那些组成课堂的要素、那些在课堂发生的事件、那些组织课堂的方法和手段,倘若没有了生命,即使充满了课堂,也不是真实的课堂。跳出课堂看课堂,我们就会发现,本真的课堂和课堂的本真是——生命。
当我们谈论课堂的时候,其实是谈论生命——弘扬课堂的生命意义、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