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教育是有边界的教育

真实的教育是有边界的教育
李广生

前一周,“教育人生”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简约设计”,基于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乱象”,核心的观点是:优化教学设计、简化教学程序,减少无益的干扰和无用的干预,让学习真实的发生、让生命自然的成长。本周,如果时间允许,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教育边界”的问题。何为“教育边界”?当然,这是我自己发明的一个词,意思是教育能够发挥作用的极限、承担责任的范围,也就是说教育究竟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这个边界之内,教育者要尽职尽责,力求做到最好。超出这个边界,教育和教育者都将无能无力。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教育边界”的真实存在,就像有些人说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其目的并不是给自己留“退路”,或是为某些人、某些时候推卸责任制造借口。倒是淡化、模糊“教育边界”,或是干脆不承认“教育边界”的言论,需要我们警惕,因为任何事物,一旦宣称其无所不能,就意味着将为非作歹。承认“教育边界”,一方面有助于教育者踏下心来完成本职工作,把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能做好的事情做好。另一方面有助于社会和家长理解教育和教师,当教育出现问题或是没有完全达到自己愿望的时候,不要把所有的怨怼都投向教育和教师。

陈仲伟,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5月5日在家中被一名患者砍成重伤,抢救无效,不治身亡。陈医生身中30 余刀,面部被砍伤,左腹部约15 cm 伤口,可见小肠,上肢、大腿十几处刀伤,足后跟被斩断。行凶者是陈医生20多年前的患者,烤瓷牙变颜色,要求索赔,已经来医院闹了几天,这次直接尾随陈医生到家中行凶。这起事件以及多起医生被袭击事件,在医疗界,乃至社会引发了极大的反响。救死扶伤的医生却死于患者刀下,不能不说,这是全社会的悲哀。行凶者已经坠楼身亡,我们无从得知他如何做出如此疯狂且残忍之举。但是,我想,如果他能够承认并理解“医学边界”的存在,就不会把所有的怨恨撒向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医生,就不会引发这场惨绝人寰的悲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几乎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肿瘤可以摘除、器官可以移植、机器能够进入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医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与普通人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医生也变得“狂傲”,人们只能毫无选择的相信医学、依靠医生,于是便忽视了“医学边界”的存在,于是出现任何问题便第一反应的认为是医疗事故、医生的责任。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长眠着一位名叫特鲁多的医生,1915年,他死于结核病。让他名声远扬的,并不是他的学术成就,而是他的墓志铭:有时治愈,时常帮助,总是安慰。有人说,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责任不仅仅是治疗和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和安慰。但我觉得,它更提示人们,医学是有边界的,哪些是医生该做的,哪些是医生能做的——你不可能治好每个病人,但你要给他们每个人以安慰和帮助。

教育和教育者肯承认“教育边界”的存在吗?社会和家长肯理解“教育边界”的存在吗?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教育寄予厚望:国家认为,我把复兴都交给你了,对你怎么要求都不过分;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都交给你了,对你怎么要求都不过分;学生认为,我把前途都交给你了,对你怎么要求都不过分。在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切期望下,教育和教育者也开始虚火上升,也有点忘乎所以,口号喊得震天响,恨不得把所有的责任都承担过来。于是,大家都忘记了“教育边界”的存在。家校关系日益紧张、师生矛盾不断激化,都与此有关。

患者追杀医生、学生群殴教师,这背后固然有复杂的社会因素,但不能否认,对边界的漠视是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课堂”提出“做真实的教育”,并对“真实的教育”的五大特征进行描述:一是有温度、二是有质疑、三是有生成、四是有合作、五是有体验(排序不分先后)。在这里,我们没有给出任何的承诺和诱惑,比如获得卓越、取得优秀、提高成绩等,因为我们相信教育是有边界的。我们甚至认为,我们能做的就是创设适宜的温度、提供充足的机会、给予必要的帮助,等等,而能否成就卓越、优秀和成绩的奇迹,那就只能另当别论了。

真实的教育是有边界的教育。我们决不推卸责任,但我们决不自以为是、大包大揽。“生命课堂”高扬的旗帜,一面写着理想,一面写着是理性。

欢迎关注·感谢分享·期待留言
关注生命 致力原创
微信号:jiaoyu_rensheng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