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18)官太少了 吏部尚员书要辞职 2024-08-03 21:42:39 (118)官太少了 吏部尚员书要辞职 孙丕扬当吏部尚书的时候,看到政府官员变得越来越少,就认为自己这个吏部尚书,当的太失败了。于是,孙尚书就一连递交了二十多份辞职报告。总而言之,如果皇帝不想办法扩大官员队伍,他这个吏部尚书,就辞职不干了。按照官场惯例,孙丕扬为了官场共同利益,愿意和皇帝演这种对手戏,大家自然会陪他一块出演的。总而言之,忧国忧民的孙尚书,为了充实官员队伍,不惜拿辞职威胁皇帝。大家肯定要哭着喊着,挽留这个一心为国为民的孙尚书。当然了,大家还会用煽情的语调,对皇帝说。因为官员越来越少,忧国忧民的孙尚书,都不想继续工作了。为了挽留忧国忧民的孙尚书,您说什么,也得让更多的人,加入官员的队伍。当然了,官员还会用忧国忧民的语调,对皇帝说。现在大明帝国,从中央到地方,官员都是严重不足。长此以往,肯定会国将不国的。为了国家、民族、百姓,您说什么,也得让更多的人,加入官员的队伍。这种戏如果上演了,谁也得说,真是一部感天动地、而且充满黑色幽默的大戏啊!这种戏,如果有机会在网络时代上演,整个网络肯定会炸了窝。因为这得是多天才的编剧、导演,才能弄出的作品啊。问题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本来,剧本的情节,大致已安排好了,而且所有的群众演员,也都到位了。却没想到,有一个奸臣,突然跳出来搅局。于是一场感天动地、充满黑色幽默的大戏,瞬间变成了一场无厘头的闹剧。话说,孙丕扬一份接一份的辞职报告,递交上去后,内阁次辅张位,竟然在其中一份辞职报告上,批了“同意”二字。总而言之,你不想当这个吏部尚书,我就成全你!要知道,内阁的批示,是皇帝决策的原始依据。换而言之,既然内阁批准了孙丕扬的辞职请求,皇帝(或是主管相关工作的太监)只要在上面划个勾,这个内阁的批示,就具备了完全意义上的法律效力。更主要的是,孙丕扬拿辞职说事,本身就是代表官场,与皇帝对着干,皇帝自然不可能挽留他。换而言之,既然有人愿意当恶人,同意孙丕扬的辞职请求,皇帝肯定会顺水推舟的。皇帝用这种方式管理帝国。第一个原因,自然是为了自己省时、省力。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为了让矛盾下移。换而言之,皇帝的任何决定,都是在辅臣建议下,做出来的。谁对这个决定有意见,就去找提交这个建议的辅臣。而提交这个建议的辅臣,自然得为这个决定,承担大部分责任,因为皇帝的决定,就是在他的建议下做出来的。只要我们知道这个原因,自然就会知道,皇帝为什么不喜欢所谓的忠臣。因为所谓的忠臣,都喜欢和皇帝唱对台戏。比如万历皇帝想精简政府机构和官员,孙丕扬这种所谓的忠臣,从来都不会站在台前,给皇帝当恶人。相反,当人们反对皇帝这样做时,孙丕扬还会出来装好人。总而言之,看到政府官员变得越来越少,你们着急,我更着急。只要我们知道这个原因,自然就会知道,皇帝为什么会喜欢所谓的奸臣了。因为所谓的奸臣,看到皇帝为难时,通常就会跑过去给皇帝分担责任,更会给皇帝背黑锅。比如,看到孙丕扬给皇帝找麻烦,张位上去就打了孙丕扬一闷棍。总而言之,你想拿辞职威胁皇帝,我现在就批准你回家过年。忧国忧民的孙丕扬,为了让皇帝多任命一些官员,不惜拿辞职威胁皇帝,张位竟然敢打孙丕扬一闷棍。在官员们的眼中,张位自然是个大奸臣了。既然张位是个大奸臣,大家自然就得和他斗争到底了。于是,孙丕扬马上又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章。这封奏章的大意是,我并不想辞职回家,因为我还想继续为国效力。但是那个大奸臣张位,因为我不和他同流合污,就一直逼迫我,弄得我实在没办法继续工作了。现在反正撕破脸了,我就向您汇报一下,张位在您背后,都干了哪些不可见人的事。面对孙丕扬的这种反击,张位肯定早有心理准备。因为孙丕扬代表官场的共同利益,用辞职威胁皇帝,张位不但不支持孙丕扬,反而打了孙丕扬一闷棍,孙丕扬自然会反击的。更主要的是,这只是反击的序幕罢了,因为随后弹劾张位的奏章,可能会像雪片一样飞过来。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内阁次辅张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最符合情理的解释,自然是张位已从某种渠道得知,皇帝对孙丕扬的这种行为非常生气,而且计划大打出手了。因为类似的原因,孙丕扬反击张位的奏章,刚刚送进宫里。据说从来不上班的万历皇帝,马上发出一道措词非常严厉的批示。总而言之,张位是什么人,我清楚的很。再总而言之,张位是个好同志!至于你孙丕扬是什么东西,我现在也非常清楚,因为你就是一个毫无廉耻的装X货!孙丕扬一看皇帝,这样旗帜分明的支持张位,这样措词严厉的谴责自己。顿时不知所措了。关键是,那些早已蠢蠢欲动,计划帮助孙丕扬的官员,一看皇帝真的翻脸了,也都吓得不敢说话了。因为皇帝已经翻脸了,如果谁再去淌这池浑水,很有可能,轻则降职,重则撤职,再重的话,恶魔一样的东厂太监,还在旁边站着呢!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官场共同利益,冲锋在最前面的孙丕扬,突然孤零零的站在了皇帝的面前。当然了,在这场暗战中,因为皇帝已大获全胜了,所以皇帝也懒得继续痛下杀手了。总而言之,你孙丕扬识趣,就抓紧滚蛋,如果你想继续演戏,我明天就让东厂大太监,陪你演对手戏。孙丕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孙丕扬卖了很多官,所以收了人家钱财,就急着替人做事。而是因为,孙丕扬身为吏部尚书,政府官员越来越少,孙丕扬什么表示也没有,下面的人肯定会操他大祖宗的。皇帝天天在宫里酒色财气,让政府官员越来越少,少的都无法正常工作了。孙丕扬身为吏部尚书,却跟没事人一样,这就是传说中的奸臣啊!这种大帽子,孙丕扬哪敢戴啊?所以,孙丕扬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现实社会中的官员,许多时候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如果上面的政策,危害了某些大爷们的利益,相关主管官员,就会成为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切是显然的,你不执行上面的政策,上面会追究;你执行上面的政策,下面的大爷,自然会找你麻烦。在这种背景下,相关的主管官员,通常只能在两难中找一个平衡点。在万历年间,皇帝一心想精简机构、精简官员,吏部尚书孙丕扬,就很难混日子。一切是显然的,在位的官员,你想精简谁,谁也想和你玩命的;就是在外面排队的准官员,看到官场上全是空缺,你却一直不让他们上位,也想和你玩命的。在这种背景下,孙丕扬有三种选择。一种选择,就是支持皇帝;另一种选择,就是支持官员;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在皇帝和官员之间找个平衡点。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一个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自然会选择支持皇帝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进了官场,肯定是死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因为好好的人你不当,一心要当狗,能有什么好结果?支持皇帝,如何支持呢?似乎只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那就是直接唱高调。总而言之,现在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皇帝想精简机构、精简官员,是绝对正确的,我会全力以赴的支持皇帝。再总而言之,我也知道这项工作,阻力很大,所以我早准备好了一百口棺材。其中九十九口棺材,是给贪官污吏准备的,还有一口棺材是给我准备的。谁不服,就过来领一口这种棺材。什么现在官员少得,政府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了?这不是扯淡嘛!问题是,这种话,不止是孙丕扬不敢说,皇帝也不敢说啊。皇帝干这种事时,也是躲在宫里,一味的玩阴招。更主要的是,谁敢说这种话,肯定会让唾沫喷死的。因为,就是写到历史书上,所有的人也都认为,当时的官员,挣得比民工还少(以至于不贪污不受贿,老妈过生日,都舍不得吃顿猪肉);干得比牛还多(一个官员,干三个人的活,甚至干八个人的活);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天天受夹板气。面对这种事实,你还要说,当官太好了,所以人人都想当官;官员太多了,所以需要精简机构、精简官员。你他X的,还叫人呢?孙丕扬协助皇帝工作时,唱这种高调不行,一个劲的唱低调可以吗?总而言之,有啥意见,不要跟我说,我只是执行者。换而言之,我也不想精简机构、精简官员。问题是,皇帝要这样干,我又处在这个位置上,我不干能行吗?这种方法,好像可行,其实也不可行。因为,孙丕扬敢这样说,肯定也会让人们用唾沫喷死的。因为,皇帝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你是皇帝家的狗?还是皇帝家养的太监?老话早就旧了,当官不为官做主,不如回家卖白薯。皇帝把官员弄得越来越少,政府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面对这种国将不国的现状,你从来不向皇帝直言相谏,还无耻的宣扬,皇帝咋唱你咋扭,你就是皇帝家的一条狗。你他X的,还叫东西呢?从大的角度说,你这叫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从小的角度说,你这叫不忠于皇帝!你看到皇帝做错了事,却不懂得直言相谏,就知道一味的顺从皇帝。你这号人,如果不是传说中的奸臣,世上就没有奸臣了。孙丕扬在协助皇帝工作时,唱高调不行,唱低调也不行。那扯开嗓子乱唱,一个劲的跑调可以吗?好像是可以的。总而言之,皇帝已让老子控制了,老子现在就是皇帝。换而言之,皇帝是坐着的皇帝,老子是站着的皇帝;皇帝是万岁,老子就是九千岁。老子现在就要这么干,谁他X的不服,就给我站出来,看老子咋收拾你?魏忠贤就是这样玩的。你别说,大家一看魏忠贤这种荒腔走板的玩法,顿时都吓得,只会高呼,厂臣公、厂臣廉,厂臣为国为民了。因为面对这种四六不着的疯狗,你跟他唱对台戏,那不是没事想找死吗?问题是,敢这样玩的人,通常更没有好下场。因为一个人敢这样玩,最后想生吃他肉的人,肯定能从紫禁城排到八达岭去。所以一个人敢这样玩,就算皇帝非常认可他的工作,也可能会向他借一样东西。总而言之,外面的怨气太大了,我想借你的人头,来平息一下,希望你不要拒绝。如果皇帝并不认可他的工作,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我们知道,这些最基本的政治博弈常识,自然就会知道。在这种背景下,最妥当的方法,其实就是在皇帝、官员之间找个平衡点。总而言之,皇帝布置下来的工作,你得有所交待;下面人的反对之声,你也得想办法化解。在这种背景下,主管官员最常说的几句话,大约就是这样的。总而言之,你们的难处,我非常理解,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我一定会想办法通融的。问题是,我的难处,你们也得理解。现在形势就是这个形势。我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这样做,能行吗?所以,大家也千万不要为难我。当然了,皇帝的难处,你们也得理解。现在国家财政这样困难,皇帝总得想办法解决啊?我知道,在此过程中,不论伤害了谁的利益,谁也会不高兴的。问题是,你不付出,我不付出,我们的国家如何中兴呢?万历年间的辅臣,大约都是这种活稀泥的高手。总而言之,他们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而都是传说中的庸臣。因为一味和皇帝唱对戏,风险太大了;一味迎合皇帝,风险同样很大。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是想办法骑墙观望,两边讨好。万历皇帝亲政后,明帝国的辅臣都是一副好脾气。人们怎么骂,他们也是一副笑脸。所以当时没事骂骂辅臣、骂骂政府,已成为一种时尚。当然了,这些辅臣面对皇帝,更永远是一副笑脸,绝不会没事和皇帝唱对台戏。 赞 (0) 相关推荐 严嵩:一代贪官比肩和珅,残害忠良无数,最后却寄食墓舍了却残生 严嵩(1480年-1567年),明世宗朝内阁首辅.字惟中.江西分宜(今属江西)人.严嵩窃踞首辅20年之久,贪污纳贿,陷害忠良,培植私党,造成嘉靖时期政治异常黑暗的局面,经济.边防均遭极大破坏,是历史上 ... 挂冠封印的左副都御史詹沂 挂冠封印的左副都御史詹沂 石 巍 01 挂冠封印 万历三十七年(1609)九月戊戌日,在上疏多次,却没有任何答复的情况下,署理督察院事.75岁的左副都御史詹沂将封贮好的督察院大印和朝服官帽放置在正堂 ... 张居正: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知我罪我,在所不计 明代在宣仁之治后国情每况日下,积弊成疾,在嘉靖隆庆治下的国家更是摇摇欲坠,国库亏空,上下挥霍无度,北虏南倭,官场中忠奸难辨,尔虞我诈,偶有一个清廉自守的海瑞备棺上疏,竟将大明王朝多半官员吓破了胆. 嘉 ... 民间故事:三寸长的一群小人,上演了一场大戏,他避免了一场大祸 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个名叫巢梦醒的吏部高官,父亲去世,他告了丁忧假期,在家守孝.猛然间从官场上抽身而出,他倍感轻松,每天在书房的卧榻上看看书,累了便躺在卧榻上闲坐. 这一天,巢梦醒看了一会书,感觉有点累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四)夺门之变 (七十四)夺门之变 皇帝病得快死呀,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 因为皇帝没有儿子,而且皇帝也不想让太上皇的儿子继位,更不想让太上皇复位:所以大家一时不知道,应该让谁来继承皇位了. 最后,大家商量来商量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三)一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襄王 (七十三)一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襄王 皇帝病危期间,政府的高级文职官员,竟然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让皇帝亲自指定皇位继承人. 这个共识,简单去看,那是一点毛病也没有.但是,这个共识显然是大逆不道的.因为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五)军人集团最辉煌的时刻 (七十五)军人集团最辉煌的时刻 明代是高度成熟的官僚政治. 高度成熟的官僚政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军方大佬无论有多牛X,也无法介入权力中枢.换而言之,与皇帝坐在一起讨论军国大事.制订战略决策的人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二)易储再起风波 (七十二)易储再起风波 上一节,我们说到,皇帝的儿子命小福薄,爬上太子之位后,仅仅一年时间,就死了. 太子死了. 围绕储君之位,马上就又起风波了. 因为,太子死了,应该让谁当太子呢? 有两个官员提议,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一)易储风波 (七十一)易储风波 代宗皇帝上位后,太子一直都是他哥哥(也就是太上皇明英宗)的儿子. 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明英宗的儿子,能强有力的占据太子之位呢?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六)明英宗是如何夺回权力的(上) (七十六)明英宗是如何夺回权力的(上) 石亨的权力有多大呢? 石亨本人是军界首席大佬:内阁首辅徐有贞是他的党羽:内廷的首席大太监曹吉祥是他的党羽:精兵云集的大同军区主管石彪是他侄子. 这种权力,真心说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太上皇归来 (七十)太上皇归来 这场战争结束了. 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解决太上皇的问题. 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 如果现在的皇帝权威足够大,人们自然会对这个问题讳莫如深. 比如,宋高宗时代,宋金和谈时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七)明英宗是如何夺回权力的(下) (七十七)明英宗是如何夺回权力的(下) 石亨参与决策的权力,在夺门之变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表现的非常充分. 在此期间,帝国最重要的人事变动,都是在石亨的参与下.甚至是在石亨的要求下做出. 众多不愿意和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六十九)皇帝的价值有多大 (六十九)皇帝的价值有多大 最初,蒙古人俘虏了明英宗,以为这可是逮着宝贝了. 因为把明英宗当作人质,肯定可以勒索出天文数字的钱财:甚至可以逼着大明帝国割让大片土地,并且称臣纳贡. 对此,我们只要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