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风格多样,通俗自然,平易质朴。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由于杜诗过于沉郁,不少人少年时尤爱读李白,向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快意人生,体味“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壮志。长大后才真正读懂杜甫,因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都像他一样,是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梦想和远方而劳碌奔波。正是面对沉浮的世事,坎坷的人生,杜甫才真正将自己的生命融进诗歌,贴身于普通大众,他用生命写诗,虽然一生饱经风霜,饥寒交迫,却留给后人最温暖的感情。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赏析: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浣花溪边盖起了一所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地。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内容虽然写的是自己屋破雨漏的艰难处境,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