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不能草率,“读懂拳式”,一起学习一下
第一快刀,已埋黄沙。练拳,是一种沉淀,不能草率。少年一个心态,中年又一个心态。十年前一个劲,十年后又一个劲。十年前,认为沉肘劲好使,十年后,开肋加沉肘,感觉更好使。一个劲,若练到极致,要不断填充东西,这是沉淀。
一颗真心,百万佛号。比如掩手肱捶,开始时,只会手臂拧绞。一天几百捶,不必发力,就慢慢练,感悟劲路,练着练着,胛骨参与了,再练,肋骨也参与了,还练,腰胯能拧手了,轴力有了切换,胯骨催脊柱了。练一个劲,开发出很多东西,返过来说,很多东西,支撑了这个劲。
螺旋导体,胜过顽石。身体各部位,组合越默契,越协调,就越懂缠丝劲。反过来说,劲越通的人,拧得越微妙,容易悟到缠丝精髓。松沉劲也是,看着松松的,突然拍上去,力道极大。脊柱顺直,就是杠杆。三椎也可交错,腰椎向左转,胸椎向右转,这是拧脊柱,而不是单纯转腰。
保持拳形,四腕自坚。手腕与脚腕,不能浮软,掌根给个小按劲,指肚膨胀。脚踝要有撑劲,涌泉暗旋。有些人身体弱了,很大程度上,因为丹田劲散了。一个人打拳,遥看远方,手摸虚空,脚踩大地,练什么呢?研究丹田与膈肌,如何运劲。
泉眼深,水甘甜。四两拨千斤,四两是小劲。小劲,虽动态小,释放强度极大。小劲即是巧劲,劲藏在沟窝窍,隐蔽且精妙。比如肋骨缝,有人推手,像抻懒腰,肋骨根根摘开,越推越舒服。有人推手,身体一直闲置,只动手臂,这就没了。越推你,内部抻得越深,摘得越最细,你就懂小劲了。
三十三层天,一天一境界。能练出东西,人自然懂劲。手臂很放松,搭上却很沉,你练出一点。裆劲一落,自重垂坠,劲更沉了,你又练出一点。学会点启动,用丹田命门打拳,有内劲了,你又练出一点,内压盘活,能控制手劲了,你又练出一点。
高山挂流水,松竹引清风。不急打拳,尤其初学者,反复看几遍拳式,脑子有个印象。哪几个式子,反复出现,记住那个相。比如单鞭,先观察这个形,看出门道了,再操作。单鞭,不是随便一拉,也不是光拧手臂,而是拧腰脊,回抽根节,将四肢从里面,拧着往回扽,这才是单鞭劲。单鞭是内筋回牵。
打个比方,场地中间,有一根木桩,木桩能旋转,桩子上,栓四条绳儿,都系四周树上。木桩旋转,绳子自然往回抽,就是这个道理。打拳时,为什么强调后背,用后背拽手筋,磨荡后背,练出网兜劲。虚胸兜背,突然开胸拔腰,这是躯干弹簧。
坛城龙象众,当观第一意。懒扎衣,典型的球劲。懒扎衣,手臂如抱球,一定不能瘪。内腔滚动,内球鼓荡,这是懒扎衣。尤其是胯法,裆走底弧,身势一沉,顺势蹬胯,双臂圈合,身法涌动波浪。再看白鹤。白鹤亮翅,无论正反弓,以脊柱为中,四面八方,要有扩张力。金刚捣碓,吊丹扩背,是个整合劲。三换掌,滚动大转子,活肋,带动掌力切换。读懂了拳式,再下手练,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练出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