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景泰蓝设计者
钱美华(1927-2010),宁海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是新中国知识分子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第一人。她致力于景泰蓝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是这一中国传统工艺当代传承和发展的标志性人物,是业内公认的当代中国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泰斗级大师。
钱美华出生于台州宁海县(现为宁波宁海县)城关三隍堂,一个富于工匠精神的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制造钢笔的工艺师,姐姐绣一手好刺绣,母亲会做蓝印花布,蓝印花布生动朴实的花纹曾深深打动她。她在上海完成小学和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染织专业,学习西画和图案设计。
1951年,钱美华从中央美院华东分院(1950年改为此名)毕业,分配到北京特种工艺品公司,担任图案研究员;后被选送到清华大学营建系进修,师从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主研工艺美术,并加入导师组织的美术组,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在林徽因的指导下,钱美华等成员到景泰蓝作坊调查,跟着老工人干活,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熟悉每一道工序和工艺流程,还为景泰蓝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因为林徽因,钱美华与景泰蓝一生结缘。
1953年,完成进修学习,分配到北京景泰蓝实验工厂,从事设计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58年,北京特种工艺品公司实行工贸分开,她调去北京市珐琅厂,任设计室负责人;经过调研,她把车间的每一道工序列出来制成表格,实施规范化管理。1982年,钱美华任珐琅厂副总工艺师,创设了科技研究中心;2007年,她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同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工艺美术特级大师称号。200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9年,被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评为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她所设计的景泰蓝被国家誉名为“钱氏景泰蓝”。
在她的从艺生涯中,多次参与重大活动的设计工作。1952 年,我国首次承办国际性会议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她与清华大学合作,担任大会美工和礼品设计,她设计的景泰蓝台灯作为会议礼品,被郭沫若(会议组织者)称为“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50 年代末,参与了人民大会堂北京厅的装饰设计工作,她设计的景泰蓝方盒、托盘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誉。
她创作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部、市级金奖。1981年,她设计创作的《丰收纹周器罍》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这是全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花边琵琶瓶》《鱼龙盘》《双链鼻烟壶》被命名为国家珍品证书作品。主持研制景泰蓝二代产品“银晶蓝”,荣获1987年轻工部科研成果三等奖、1988年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2005 年创作的《和平颂宝鉴》荣获第二届北京工美杯金奖;《如意尊》获轻工部优秀创作奖(1979年)、第41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2006年);《盖碗型瓶》获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2006 年)。
如意尊
1972年
花边琵琶瓶
1979年
周器罍
1981年
2009 年,82 岁高龄的钱美华与新生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时任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工艺师钟连盛、高级技师李静联袂设计,精心制作了收官之作:《和平尊》。作为喜迎祖国60华诞隆重推出的献礼作品,《和平尊》主体和平鸽、吉祥花及百鸟纹样交相辉映,烘托和平、和谐、祥和的主题;绵延不绝的缠枝莲图案形成主脉,寓意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明与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底部三尊金牛托起瓶身主体,明示设计时间,同时褒扬中国人民勤勉、实干的民族性格;整部作品 2009 毫米高,尊盖沿处镶嵌60 颗晶莹剔透的红色玛瑙,彰显出创作者向祖国60华诞献礼祈福的赤子之心。
和平颂宝鉴
2005年
和平尊
2009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钱美华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专业教材《景泰蓝创作设计》,参与编制《景泰蓝图案》《青铜器造型与纹样》等资料用书;并在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教授景泰蓝专业课程,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学术论文《景泰蓝艺术历代风格》获第二届文代会金奖,被《世界学术文库》收录,《浅谈烟壶艺术》被《中国经典文库》收录;多件作品被《中国纹样景泰蓝》(日本出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收录;国画《又一个春天》被《中国美术家选集》收录。
在艺术上,钱美华主张借鉴前人的精华,但不照搬古人,不墨守成规,继承传统并不断创新,探索景泰蓝工艺的表现手法,在景泰蓝工艺只能表现工笔画图案方面最先实现突破,把齐白石的水墨写意画运用到景泰蓝作品中;与点蓝师傅一起创造了剔染点蓝等4种施釉新方法。八十年代,提出并推广素雅色调,即调和色,用色彩学原理和釉色优选的方法,加强景泰蓝色彩的艺术效果。在设计中,她坚持美学理念,提倡自然简朴,赋予中国传统图案新意。如《如意尊》的图案便是源于战国时期的龙纹,结合各部造型,以不同形式分别装饰口、腹和足,达到既不脱离传统,又充分展现出时代精神的目的。《和平颂宝鉴》的构图形式则借鉴了敦煌壁画中的藻井,将白鸽、五色花朵、牡丹花、万年青、绶带鸟、橄榄枝等,与石榴开光、花草纹、花草拐子、团花开光、如意云纹、回纹等有机结合起来,前者具有象征意义,后者富于装饰韵味,两者依序分布,错落有致,凸显浓郁的民族特色。她设计的图案静中有动,采用多层次装饰手法,丰富不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创作的作品数量丰富,主题多样,从风景到人物,从图案到花卉,从传统到现代,大到70 吋的巨制,小到鼻烟壶,无不涉足。代表性作品有20 世纪50 年代的代表作品《花罍》;60 年代的写意画风格作品《萝卜虫草盘》《永谊尊》《灯笼瓶》《狮顶罐》等;70 年代的《庆狮大鼎》《凤纹绣墩桌》(圆形)《龙纹宝相花绣墩桌》(六角形)《如意樽》;80年代的作品《周器罍》;90 年代的作品《人面罐》等。
钱美华致力于推动景泰蓝工艺的当代发展,始终坚持以掐丝珐琅作为核心和主要的工艺表现手段,体现挺拔、明朗之美,形式丰富但不繁杂,变化多样但不零乱,突出造型的端庄和质朴,讲究色彩的协调与典雅,追求图案契合主题、融于整体,做到繁简适度,保持浓郁的民族韵味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个性。她坚持造型、色彩、图案的和谐统一,推动工艺风格的转变,使景泰蓝脱离了只可近观细辨的层面,成为远瞻近玩皆宜的艺术品,极大地改变了景泰蓝工艺的面貌,以清新、明朗之貌和恬淡、严谨之法诠释工艺之美,勾勒出景泰蓝工艺当代传承和发展的脉络,当之无愧成为“新中国景泰蓝第一人”。
(宁波工程学院 吕瑾 编写)
【参考资料】
苗永生、张莉:《钱美华:追寻大师足迹 传承景泰蓝技艺》[J],《时代经贸》2011(5):9-11
吴南:《从钱美华的技艺风格看景泰蓝工艺当代发展的新样貌》[J],《民艺》2019(02):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