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神奇的体验~
喵~咳咳,今天是真的周四,昨天因为临时加更好多同学以为自己记错了时间。
本来这周推文想写一些开学相关内容的,结果周一真的就只是报了个道(就是你理解的那种报道,领个校园卡和资料,就没了)……
明天学校开学典礼,周六早上讲MBA的第一堂课,下午还要参加一个“游园会”迎新活动,感觉素材会更丰富一些。所以打算把“开学”这个主题放在下周四更新啦~
今天喵想跟大家聊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要不要告诉别人”这个话题~
我有一个朋友,2017年做自媒体时期认识的,最近因为一件事来找我帮忙。其实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很麻烦的大事了,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到他的,但整个沟通的过程让我感觉他是鼓足勇气、下了很大决心才来找我的。他反复强调“实在是不好意思,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实在没办法了,我也不会来麻烦你的”“我觉得以前跟你比较熟,虽然好久没联系了,但还是比跟其他人熟一些,才来找到你的”。
因为他需要很多人帮忙宣传,仅有我一个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助力。于是我问他“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的粉丝中就有势能非常高的人可以帮到你,也许有一些你认为不太熟的朋友也愿意帮助你呢?为什么不把'我需要帮忙’这件事广而告之呢?”
他说,其一是他觉得大家没那么熟,担心自己说出来会被拒绝,而这会让他感到很难堪;其二是他觉得如果那个预期目标没有实现,大家都知道他没有实现,就很丢人。尽管达成这个目标很重要,还是会碍于情面难以开口。
我太理解他的心情了。因为曾经我也是一个“怕麻烦别人”的人,凡是自己可以做的事,必定亲力亲为。毕竟我可是个工科女,也是金工实习操作过车床、实验室拿过电烙铁、徒手剥过导线、搬家自己扛行李组装家具的人——“开口找别人帮忙”这件事可太难为情了。不仅会显得自己好像很弱的样子,“连这都不会”;要是别人不愿意帮忙,直接拒绝了我,哇,也太伤自尊了吧。
并且,那时候我做一件事喜欢默默做完,有结果了再告诉别人,比如说考试,如果考上了,再风轻云淡地跟大家讲“哦,就那个XX考试啊,我早过了”;万一中途失败了,就假装这件事没发生过,反正也没人知道。
老粉们应该有印象,我在2017-2018年创作时期,基本上公众号和知乎写的都是“教别人怎样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几乎不会讲自己的短处。比如说“社恐”,我去到人多的地方会感到不安,这件事是后来大家才知道的;还比如说因为是高敏感型人,时常会受到一些感受和想法的困扰,这个也是后来才说的。
过去一年,我做过的被认为“最有勇气”的事情是在公众号直播考MBA的全过程。从“打算去考”开始,申请、面试、笔试,每往前走一步,就写一篇复盘(实际情况是每一步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包括我一些光华的同学都很惊讶:“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考上怎么办?那样全世界都知道你没考上诶。”
中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我开始可以接受“告诉别人自己的短处”,以及“在一件事没有结果的时候就告诉别人自己在做”呢?
其实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的。
关于“主动找别人求助”这件事,我最早接受这个观念是在我跟橘长成为闺蜜之后,她告诉我的——朋友是互相麻烦出来的。那些“从不麻烦别人”,也“从来不被别人麻烦”的人,其实比较少会有知心朋友。如果我做自己的事,你做自己的事,我们偶尔见见面聊聊天,其实始终是比较淡的关系;但今天你帮了我一个忙,过段时间我再帮你一个忙,大家的关系就会越来越深厚。
不过,尽管知道了这个道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于“主动求助”这件事还仅限于现实中比较亲近的朋友。
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我不是有专门对喵粉公开的微信号吗,就发了一条朋友圈来吐槽。本来目的真的就是吐槽而已,万万没想到的是,很多同学因为有类似的经历,或者就是事件相关方,发了长长的私信告诉我这件事该怎么解决。
我也经由这件事惊奇地发现,自己在之前写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有无意中帮到过一些人的(只是我自己不知道),他们把我当成朋友,也非常乐意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只是每天朋友圈都是积极向上阳光有活力,大家也不知道我遇到困难了,他们觉得我啥都不缺,也不会刻意去想“帮忙”这件事。
并且我还发现,当我告诉别人自己“正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机遇。
比如,2018年我开第一期写作训练营的时候,其实什么资源都没有。21天的课,进行到第14天的时候,我一个在头条工作的朋友找到我,说他们有一些创作者激励计划,在跟一些开写作课的老师合作,可以给到大家申请原创、青云计划推荐、流量加持的优待政策。于是这个资源就被我写在了第二期招生文案中。
第二期开到一半的时候,恰好经朋友的朋友介绍,得知某大厂需要一些品牌、公关方面的营销策划服务。其实那时候我一次全案都没做过,但还是接下来了,带着前两期训练营积累的为数不多的写手做了一次现在看来十分粗糙的传播,并且经由此顺利入库。这条业务线后来发展成了我们2019年至今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还比如说,今年5月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记录创业以来第一次失败》,分析自己经营公司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说是“自揭短处”了,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一个我一直想结交、但一直不知道怎么找机会链接的大咖,通过这篇文章末尾留的微信主动加了我,并且还邀请我见面吃饭。她说看到我写这段历程非常感同身受,因为她在创业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最离谱的是上周同学聚会(其实大多数同学我都没认全,因为人真的是太多了),有个隔壁班的同学跟我打招呼第一句话是“我看过你的文章”。我:……(一时间语塞,竟不知道该说啥,于是打了个哈哈之后,进入了商业互吹模式)
还有一件最近发生的小事,我上周推文里不是说“要去考察北大哪个食堂好吃”吗。这一篇推文炸出来好多在北大读书的喵粉,后台私信和个人微信收到了好多同学说“家园食堂好吃”,还有几位同学很认真地跟我科普北大校园生活,告诉我生活设施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选修课值得去蹭课,还有要请我吃食堂的。真的很感动很感动,我都没有想到自己去上学这件事会被这么多人关注。
在你做的过程中,要主动去跟别人讲你在做的事。别人得知了你“需要帮助”的信号,才会来为你助力;别人看到了你做的事跟他同频,他会主动来链接你,你也因此会有新的机遇。
回到这篇文章一开始,我那位朋友的两个疑虑:如果主动寻求帮助被拒绝,不会很难堪吗?如果做一件事没有结果的时候就告诉别人,万一失败了,不会很丢人吗?
关于“难堪”这件事,我的态度其实是这样的——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被拒绝了没关系啊,本来就是,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这个人不帮我,我再多问几个人,总会有愿意帮助我的嘛。我的目标是“把这件事解决”,只是我一个人搞定不了,所以找人求助只是实现“搞定事情”过程中的一种方式而已,别人拒绝我也只是这个路径上的一点小波折,不影响达成最终的目标。
不过现实情况其实是,如果你真的去求助的话,可能会发现“别人帮你”并没有你自己想象中那么难。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很认真地回忆了一下过往经历,好像真的不记得有啥事是被人很难堪地拒绝了。所谓“难堪”,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脑补10086场大戏,自认为被人拒绝了很丢脸怎么样的,实际上当我去求助的时候大家基本都会帮我,自己帮不了的也会非常抱歉说能力有限或者有其他原因之类的,还会帮我去联系TA认为可以帮到我的人。
还有,在公众号直播考光华MBA这件事,我其实是有认真想过“考不上”这种可能性的。而且联考出分前一天,我其实都已经提前写好那一周的推文了,主题就是“怎样坦然面对失败”。内容大概是跟大家讲讲过去一年备考的心路历程,客观地复盘一下备考过程存在的问题,分享一下失败的经验,我踩过的坑避免大家继续踩之类的,今年我会继续加油的。
结果到了零点北大出分了,我居然考了排名的中位数……只好临时把“坦然面对失败”的内容改成了“复盘我是怎样复习的”,把“踩坑经历”改成了“通关经验”,也就是大家最终看到的这一篇:《北大出成绩啦!我的MBA笔试复盘,给在职考试的同学一些建议》。
我觉得,我们做一件事的结果固然重要,其实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在“当下”。当下的意思就是“此时此刻”,当你做一件事还没产生结果的时候,当下就是你做这件事的过程;当这件事产生结果了,当下就是你如何去应对这个结果——如果是失败,能否坦然面对,并且从中吸取经验重新来过?如果是成功,能否同样平常心,并且从中抽象出来自己认为做的正确的步骤,把它形成一套可以让更多人应用的模型,作为精华留下来,我觉得这个是更重要的。
唯“过程论”或者唯“结果论”都不是我所主张的,我更推崇的是“活在当下”。专注做好眼前每一件事,并且无论结果如何都去复盘。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