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躺平的7月
躺平,网络用语,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这个是网上对“躺平”这个词的解释,另一个与之相关的“内卷”也成了它不得不提的好邻居。内卷化,网络流行词,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别急,小闱今天可不是想和你探讨这些专业问题,我无意冒犯那些“三和大神”,更不会自不量力地去挑战最早提出内卷化的人类学家吉尔茨。我只想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把我这个一直和“内卷”“躺平”较劲的人,呈现在你们面前。
7月,对一般人而言只是夏季的一个月,可对于即将进入大学和离开大学的学子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虽然它不能完全左右人生,却对站在这个节点的每个学子,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也曾是站在这个节点的学子,那一年的高考是贵州省第一次“3+X”的尝试,而我正是那一批的实验对象之一。没有好运也没有足够努力,毫无悬念地我落榜了。这个遗憾至今仍是我的一个痛点,带着这个痛点我进入了降分录取的大学。这样的开始让我在卧室里自闭了一个月,直到开学我依然没有动力去为自己的未来打算。那个时候的我非常丧,听不进任何进取的建议,也对自己的现状毫无办法,也就是今天说到的这个词--躺平。
看到这里你以为我要来个反转,讲一个我大学逆袭的励志故事吗?不,我没有那么励志,我只是一个迷茫而又胆怯的小女孩。当我第一次听到“躺平”这个词的时候,我以为是多新鲜的玩意儿,点开一看不过是很久以前自己就经历过的事。果然是太阳底下无新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迟早还会再来,只不过会换一个当下年轻人更能理解的用词。
大学四年,各种折腾,得过且过。今天听到三和大神每天15块就可以住一晚,2块钱就可以喝饱水,很多人会觉得很惊讶吧。可我没有,因为那个时候为爱勇敢的自己,把学费、生活费一并投进了前任的小店里,每天只睡4、5个小时,奔跑于教室和小店之间。当生意不如当初预想的那么好时,心力交瘁。10块钱过一个星期,我也曾生活过,那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的父母不知道,我的同学不知道,只有我自己知道。
记得前段时间在读书会和书友们讨论三和大神的时候,有人指责他们为什么这样放弃自己。据有限的资料说,有一部分确实是自我放弃,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光是能生存就用尽全力,最后却离自己当初的梦想相去甚远。当梦想与现实互相撕扯,最终败给现实的时候,不是你不想继续努力,而是无所适从。最难过的时候不是哭得最伤心的时候,是你根本就哭不出来的时候。
后来过了10年,我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规划。错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也错过了曾经向我抛出的橄榄枝,我这个自己把自己踩脏的“地毯”,觉得真是躺够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又捡起当年高考后被我扔在角落里的书,继续我当年没有做完的事情。
所以当有书友说:“我知道了三和大神有什么用?我又不能改变他们,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当时反问了她一句话:“那你觉得读书有什么用呢?”我说这句话不是为了怼她,只是想让她知道,很多时候很多事我们确实无能为力,但我们仍要知道它的存在。只有知道了才能不再只是责备,也才有选择加入或拒绝的能力。
而当我真正懂得“躺平”这个词的内核,我才能尊重那些不想改变的人,也才能对另一些不知道如果不躺平还能做什么的人,说一说我的想法。
最近好友蔻蔻在筹备她的咖啡店,一个喜欢安静清闲的仙女,硬是把自己逼成了要融入吵闹里的人。我那天和她趁着吃饭的空档聊聊彼此的规划,在我们身上都看到了一个词--内卷。不过这个内卷不是泛指政治、经济领域的内卷,而是最近被网友平民化了的一种精神内卷。
我们都为自己不那么可爱的年龄而感到时间紧迫,不是说现在的年龄不美好,而是我们意识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其实少得可怜。尤其是我这个始终为浪费了10年时光而自责的中年人,因为这份自责,我几乎是抓住了我可利用的所有时间去提升自己。我不要往前走,我要往前跑,只有不断地奔跑我才能弥补曾经的遗憾。于是不知不觉间,我被自己的努力“通货膨胀”了。
从每周2篇推文,每月2场读书沙龙,到各种合作活动,我把自己弄得很狼狈。当时提供场地的老板给我说:“你把自己绷得太紧了,你需要放松。”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被内卷了,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内卷?
去年,一场新冠让我在家里待了半年。就是这半年让我重新回到熟悉的躺平状态,我突然很怀念这种感觉,可紧随其后的焦虑又再度内卷了我。就在不停地纠结中,我忽然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
我拒绝回到当初的躺平状态,拒绝当年我的“7月”再出现一次,也拒绝任由自己内卷自己。过度在意自己每天的失误,不停歇地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美好的愿景,竟然成了让自己摆脱不了的桎梏。所以,我决定悦纳自己所有的不美好,不管是做错了还是担心别人不喜欢,那些东西于别人而言都是无关紧要的,只有我这个傻瓜才会过度关注。
我找不回曾经的10年,也无法做到不犯错误,让每个人都喜欢我,毕竟我不是人民币。我没有了20多岁的一往无前,在现实面前我学会了权衡得失,成了一个不那么可爱的女人。现在的我就像是蔡康永说的凉薄之人,放弃了绝大部分的社交,也会拒绝一些浪费时间的项目。曾经陪过我的人,在分道扬镳的时候也不再为此揪心难过,而是选择将热情留给仍旧陪伴我的朋友。
一个人只有从自己这个狭窄的视角里跳脱出来,才能看到真正广大的天地。自己的梦想依旧珍贵,但是能对别人有所助益也是非常珍贵的能力。写作,不再为了被看见,而是希望透过我的文字,能让一些值得被看见的著作被更多人看见,而我那些微不足道的故事,也希望能在你某个需要共鸣和鼓励的时刻,让你觉得不那么孤单。
我把内卷重新推了出去,不那么用力地去生活和工作,也不再局限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我对自己说:“当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位置,我也该换个样子了,抬头才知道还有多远的路才能抵达目标。拒绝内卷是为了放过自己,拒绝躺平是为了成全自己。”
写下这些话的时候,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部纪录片里的画面。那是贵州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满身泥泞地站在田地里迷茫地发呆。解说词让我很触动,说的是生活在山里的孩子,因为没有看见过山外的世界,以为世界就是头上那片天。本来我是不会关注这些内容的,可我很有幸得到一位纪录片导演的认可,让我担任相关内容的撰稿,那个时候我才开始去关注那些生活在山里的孩子。
我和他们看起来很不一样,可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又很相似。一样的迷茫,一样的局限于自我视角,一样的自我放弃。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我们都选择自以为安稳的生活,这种安于稳定的状态,难道不是某种意义上的躺平吗?
而那些飞出山区的孩子,多半被冠以“凤凰男”的称呼,他们就比优于自己的人更拼命,不断内卷。以前我认为是家庭背景和社会原因造就了躺平和内卷,现在我才明白,自己做出的选择才是最终原因。就像阿德勒说的,原生家庭不是我们问题的原因,自己才是。虽然我们的国情不尽相同,但在某个层面上这种说法我是赞同的。
所以我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另一个看待自己的视角,另一种寻找问题根源的方法。拒绝躺平和内卷,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还是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这种价值不仅是体现在社会地位和财富权力上,还体现在拥有能看到别人的需要,以及可以帮助别人的善良里。以前一直说善良是一种选择,我同意,现在我还想加一句,善良也是一种能力。只有你自己能生活得好,甚至是越来越好,你才具备体察别人的能力。这种善良是需要专注于生活本身,以及大量的大脑储备,才能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7月,我接续失落的“7月”,为学子写下了《出发》:
时间被虚无地切断 扔进不断消失的单行道 缓慢又急躁 踏出去的每一步 浸染了脚下的路 或深或浅 无法重复 路边那些曾经 混淆着现在的思考 正确还是错误?
组成了绝对分明的眼睛 而口中一直想说出来的东西 被怯懦埋在心底最深处 成为自己亦或他人 答案竟是我们出发的理由
用原创诠释生活,
在品读中遇见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