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拈偈 | 觉浪道盛妙叶兼中公案

青原系祖师公案拈偈

觉浪道盛(1592—1659),字觉浪,号浪杖人,俗姓张,福建柘浦人。明末高僧。少习举业,但好禅寂,依端严识和尚出家,栖梦笔山。初参博山元来,旋谒晦台元镜禅师于建阳东苑。元镜赞叹曰:“吾寿昌这枝慧灯属子矣!”即付源流,承嗣曹洞宗33世。明崇祯八年(1635)开法于福船寺,迁住庐山园通寺三载,结鸡鸣庵于寺东,与黎川人祠部郎忠节黄端伯友善,旦夕相依,漫话千载因缘。后入主南京天界寺。入清,明遗民大仕纷纷出家为僧。投名僧道盛门下求法者,先后有进士倪嘉庆、 方以智等,后皆主江西名山大寺法席。

顺治乙未(1655)年,道盛应请回江西,入主广丰县博山能仁寺。1656年五月与徒黎川寿昌寺住持等赴宜黄曹山,主持重建本寂祖师墓塔。旋返博山。1659年回到南京天界寺休夏,初住昆卢阁,临寂前忽移锡禅堂亭,日午书偈掷笔而逝。

觉浪道盛(1592-1659年),鼓山第九十五代住持,建宁浦城人,俗姓张,号觉浪,别号杖人。二十岁时依瑞岩识源和尚出家。

初参寿昌寺之无明慧经,后得法于东苑晦台元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冬,开法于福州莲山国欢寺。清顺治三年(1646年)以后,住持南京天界寺、摄山栖霞寺,浙江虎跑寺,皋宁崇先寺等。道盛于福建,、江西、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弘教四十年,重要说法五十余次。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九月七日去世,奉全身建塔于栖霞千佛岭下,嗣法门人南岳大成立石。

道盛认为禅宗五家无优劣之分,另一方面又认为曹洞具有统合其它四家之特色。曹洞宗在统合世间与出世间法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据《杖门随集》记载:道盛在(妙叶)一文中说到:“世法不兼出世法,则人多为利欲恩爱所累,更不知有生死性命,常乐我净之妙。出世法不兼世法,则人多为枯槁寂灭所累,更不知有福之智庄严,学问游养之事。予昔尝论五宗,独洞上标旨能兼妙世、出世法,其名教义理犹深于儒,而宗旨机密更兼摄四家,此非自树洞上门庭也。”

悟证拈偈

妙叶兼中

五家手眼别,曹洞兼得中。

世出世间法,依体起妙用。

离欲免枯寂,福智大道盛。

编 者 按:

庚子年之初,悟证禅师(俗名赵文竹,笔名补山老人)参访江西青原山净居寺祖庭,应净居寺住持妙安大和尚之请,主导创作一套青原系祖师公案百幅造像,拟勒石上墙,为后世禅门张目。因与当代禅门耆宿体光老和尚不可思议的法缘,悟证禅师认为这也必是老和尚为他留下的考题,因而创作了这些诗偈。

悟证禅师言:为历代祖师公案造像,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不是画技高低的问题,也不是学问深浅的问题,无疑团不成公案,祖师心法,神鬼莫测,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若玩弄聪明,即使骗得了一时一世,难免将来出世之明眼大善知识见笑喝骂。然法缘如是,岂敢怠慢,能否担此重任另说,先通读原始资料,透过祖师公案,领旨印心,是为至要。诚望具眼善知识慈悲指正。

编  辑  |  清  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