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惟一途径

在全面推广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什么样的教师在实施着这项改革,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修养的提升与完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新课程改革中,怎样的教师才称得上是合格的教师,广大中小学教师怎样才能成长为合格的教师?为此,记者采访了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现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学会高级学术顾问安文铸教授。

《中国教师报》:您在国外呆了很多年,您觉得国外的教师与中国教师的差别在哪里?

安教授:我在德国数年,结识了很多德国的教师朋友。他们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充分到位的职前培养所形成的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敏感性、社会责任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同他们交谈教育问题时,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熟悉令我吃惊,就好像我在同国内教育专家研讨时的感觉一样。如果要我简单回答德国和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差别在哪里,我认为差别不在于学历和学科知识水平,而在于品味、格调和气质。”

《中国教师报》:我们的教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品味、格调和气质呢?

安教授:作为一个教师,既需要有诸如“敬业”、“奉献”这样的共性品质,同时也需要个性。我提倡教师要成为个性化的教师,这就需要“人格”的支撑。因此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是关键。所谓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态度、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行为习惯)。这是教师修炼自己、塑造人格的四个要素。

首先,要形成优良的情感态度。比如: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人、容事、容误会、容委曲,“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有一种热情、开朗、豁达、合群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有对压力的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要永远有一副微笑的面孔;有抛弃一切烦恼的能力;永远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即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发展的精神状态。有了优良的情感态度,就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

其次,要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就教师职业而言,一是专业化成长,二是丰厚的人文底蕴。所谓专业化成长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领域内,达到尽可能高的造诣。一个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汉语、文学、文学史、语法修辞、中外名著、名作家;而且本身要有足够高的口语表达、文字表达能力,做到出口成章、引经据典。一个物理老师要站在高等物理的高度来驾驭中学物理的内容,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要有深入浅出的诠释能力。另一方面是指每个教师都要潜心钻研教学,提高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从现代教育理念、学生心理和学习心理规律出发,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所谓丰厚的人文底蕴则是指教师要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有较强的社会敏感性,对于国际、国内、政治、时事、历史、文学、艺术、宗教都应广泛涉猎。一个期望享受职业和事业的教师应朝着“教育专家+杂家”的方向努力。

第三,稳定的道德意识。根据教师道德意识的先进性理念,一方面教师要熟悉和遵循社会公民道德的诸多领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基础;另一方面,在涉及道德领域的问题上,要有抗干扰、抗诱惑能力,稳定地把握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稳定的道德意识体现为教师的风度、风气、风范、作风。

最后,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这是教师内化的道德意识于外在行为上的体现。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要达到良好习惯的高度。

所以,教师人格已远远超出了教师一般职业道德的范畴,它不仅包含师德,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包括了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学识风范和行为,并将社会上普遍需要的这些优良品格、思想、情操、才学、气质等集于一身,并且在教书育人中展现出来。

《中国教师报》:在新课程改革中,您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

安教授: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追求三个境界:教师的职业境界——经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谓经师是指,教师要象传教士布道一样,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合格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境界——能师。所谓能师,就是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能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有出色的教学效果,有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直至著书立说。

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这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这种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教师如何达到这三个境界?

安教授: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教师成长的惟一途径。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学习,甚至是不学习。相当大的一个比例的教师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不了解新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动向,不了解教育政策、教育形势和教育改革的趋势。从客观上讲,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和非教学活动负担沉重,特别是在“中考、高考两根指挥棒”的禁锢下,教师们提心吊胆地守着自己的学科教学,生怕把不好关,考不出好成绩。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小学、初中直到高中(特别是毕业班),老师们辛苦,学生们受苦。于是,“没有时间”成了不学习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老师们本来就不丰厚的底蕴更加薄弱。我在同中小学教师长期接触后发现,事实上教师不重视学习的原因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欲求、没有渴望、没有习惯。因此,要在中小学教师中大兴学习之风,要千方百计地把教师们从非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促其通过学习,把精力用在潜心钻研教学上。要使教师们懂得,学习是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走上终身学习之路、走进学习化社会的惟一途径。

《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教师最应该学些什么?应该怎样学?

安教授:首先,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政策;其次,要扫科盲,要使老师们具有最起码的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第三,有关人文科学的广泛领域的涉猎,如政治、历史、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等,以扩大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拥有面;最后,要倡导教师们学一点哲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至于怎样学?我认为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学习既不要求脱产,也不提倡读大厚本原著,而是提倡日积月累。要为中小学教师营造学习的氛围和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教师们按照各自的需求和兴趣,要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提倡积累读书卡片或用电脑汇集资料,使老师们从构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的角度去感受读书的益处。同时,要组织专题沙龙,交流学习收获,研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要引导教师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长于记忆。

(0)

相关推荐

  • 我心目中的教师精神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这里的精神应当是指一种精神的追求,精神的境界.做教师的当然需要一种精神,当代教育发展也需要教师具有"精神". 能够引领社 ...

  • “逼迫”教师学习激励教师成长

    教师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而青年教师队伍更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的做法是"逼"教师学习,激教师成才.通过不断培训.学习.激励.表彰 ...

  • 12个关键点:教师成长的支点与途径

    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应该为了好课堂而不断塑造自己,教师的蜕变之路,必定是经历了教学的模仿.独立再到创新的过程,要真正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成长,还需靠近"高人",寻找成长的" ...

  • 学习积累,阅读提升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读书. 读书是获得工作事业.人生间接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书籍对积累.传播人类文化成果有重要作用.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著作包括教育名家专著.专业杂志期刊甚至与教育相关的一些学科理论知识等等 ...

  • 学习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什么是学习型的教师呢?简单地说,学习型教师就是具备不断学习.持续发展和勇于创造能力的教师.从广义上说,学习型教师是指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最大需求,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主动地寻找小西点机会,能把学习和工 ...

  • 情境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

    全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在发展情境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实践证明这种"情境学习"的方式对于教师成长很有帮助.这种学习弥补了现实生活中脱离真实情境的培训的不足,有助于改变教 ...

  • 故事教育: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每个人都是在聆听故事中懂事和成长,在创造故事中成熟和发展的.故事教育伴随我们一生.教师的教育人生都是由一个又一个教育故事构成的.学校是教育故事的巨大聚集区,拥有无穷的教育故事资源.教师通过整理反思,每 ...

  • 业本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业本学习正好能够满足教师自下而上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学校校本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强调学校不是以学生的知识增长为核心,而是以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一位新教师就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家 ...

  • 教师成长的12个关键支点与途径

    教师成长的12个关键支点与途径 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应该为了好课堂而不断塑造自己,教师的蜕变之路,必定是经历了教学的模仿.独立再到创新的过程,要真正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成长,还需靠近"高人& ...

  • 用终身学习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大幅度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引领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各位教育同仁都在做着积极的探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