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6.10【2017-9-17】
#每天学论语#16.10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nàn),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个问题需要经常用心思考:看的时候要思考有没有明白,听的时候要思考有没有清楚,待人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个人的容貌仪表要思考是否谦恭,与人说话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实,履行职守做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敬慎,有了疑问要思考有没有虚心向人请教。愤恨发怒时要思考可能带来的后患,有利可得时要思考对照道义是否得当。”
【微言微感】
做人需要有追求,要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底线分明,才不至于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忙忙叨叨,乱七八糟。
作为孔子的重要传人,曾参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强调做事、做人、学习,要恪守底线,努力向前。
这些是不是来自孔子的“君子九思”?或许是吧!
孔子的“君子九思”,从观察、倾听、态度、容貌、说话、办事、疑惑、愤怒、利益九个方面,对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是不是太繁琐,太苛刻了?
那我们不妨做个游戏,把我们认为不必要的一个个删除。
先看看“听”和“看”,能否划掉。
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看,可是大学问。看人不准,好赖不分,把恩人当仇敌,把小人当知己,被人卖了,还在帮着数钱。最后,陷入绝境,才知道好朋友得罪光了,周围只有势利小人,得势围过来讨喜,失势落井下石。人混到这份上,实在叫可怜。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困难的时候,连个求助的人都找不到。自作孽,不可活。所以,项羽先后失去了张良、韩信、陈平、范增、彭越、英布等高人,最后成了孤家寡人,四面楚歌,被逼垓下自刎。
看来“视思明”,不仅需要,而且必要。
去掉“听思聪”呢?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听不懂好赖话,和看不清好赖人,其实是一样一样的。
一个人,耳聪目明,至关重要,怎么可以划掉呢?
“内圣外王”,一个人心里美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表现出来?如何让人觉察理解?你心里信任别人,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关爱别人,如何让人家感受到?
爱,不被接收,就不能叫做爱。待人好,不被理解,责任不在他人,全在自己。是不是爱错了人?是不是方法方式出了问题?
好话好好说,好事好好办。良苦的用心,用美好的语言,加上真诚的态度,恰当的时机,合适的方式。人们往往记不住你说了什么,但是记得住你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你给人做了十件好事,然后用一个鄙视的眼神一笔勾销。
君子谨记:色思温,貌思恭。他风度翩翩,他彬彬有礼,他不卑不亢,他温文尔雅,他谦和平静。我们想到了周恩来总理,永远是那么面带微笑,永远是那么谦卑慈祥,永远是那么耐心细致。他的身上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让你不得不尊敬他,亲近他,信任他,依靠他。
第三个层面:“言思忠,事思敬”,这是说话办事的靠谱。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实实在在,办事扎扎实实,没把握的话不说,答应了事尽力而为,尽全力而为,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样的朋友才可爱,这样的同志才可靠。
第四个层面尤为重要:“疑思问,忿思难(nàn),见得思义”。不懂不能装懂,有疑惑就搞明白,做清楚人,不糊里糊涂。开车的不清楚路况,行船的不熟悉水道,傻乎乎只管努力前进,方向不对,南辕北辙,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一个人生气的时候,知道后果,知道一刀下去,会带给自己什么伤害,知道拍案而起,自己能否左右得了局面,那是何等的理智啊!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知道帮助的人,应该帮,知道面前的对手该修理,而且自己也有能力修理。
耳不聪,眼不明,是非都没分清楚,贸然出手,帮错了人,那叫助纣为虐;没能力帮忙,方法又不对,糊里糊涂把自己陷进去,像挑战风车的唐吉坷德,那就纯粹是不合时宜的鲁莽骑士,只会帮倒忙。
我常常说一句,所谓长大,不是力量更大,速度更快,而是学会了对行为负责。该不该做,能不能做,自己学会了评估和选择,愤怒的时候,依然知道在做什么,这既是所谓的“忿思难”。
至于“见得思义”,面对权利、金钱、荣誉,好事面前不冲动,无功不受禄,不贪小便宜,损人利己的事不干,伤天害理的事不干,违法乱纪的事不干……好事面前保持冷静头脑,不该得坚决不得,不该拿坚决不拿,不该沾的光坚决不沾。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篱笆扎得牢,野狗进不来。
我永远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人在做,天在看,报应迟早都会来的。
孔子的“君子九思”,是我们修身的法宝。吾日三省吾身,平时多反思,遇事多看看,习以为常,就给自己练成了“九阳神功”。越自觉越自由,“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是因为夫子已经修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邪念不侵,恶行不犯,身正影子不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