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8.5【2017-1-12】
#每日学论语#8.5【2017-1-12】
【原文】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jiào),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
曾子说:“有才能的向没有才能的求教,知识丰富的向知识贫乏的求教,有见识像没见识一样,内心充实像空虚一样,别人无礼冒犯也不计较,过去我的一位朋友就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微言微感】
曾子讲的这个人是谁呢?
是子夏吗?是子游吗?是子贡吗?
似乎都不是。
那孔子呢?
孔子很有学问,但是从不卖弄。孔子好问,问礼于老子、郯子,问乐于苌弘,学琴 于师襄。可谓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但是,孔子是曾参父亲曾皙的老师,更是曾参的恩师,借给曾参一个胆,他也不敢称孔子为“昔者吾友”。
那子夏呢?子张呢?子游呢?孔子死后,师兄几个并不和睦,恐怕曾参所讲的不会是他们 。
那就该考虑颜回了。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跟着老师做学问,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偏爱颜回,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论语·雍也》说他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还有说他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还有说他“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最喜欢说的一句话:“贤哉,回也,贤哉,回也。
孔门弟子,都对老师毕恭毕敬,但是同学之间,却彼此很难互相服气,勇猛如子路,富有如子贡,雄辩如宰我,孤傲如原宪,博学如子游,与时俱进如子夏……谁也不行,互不服气。但是,对于颜回,除了子路不以为然,其他人还是比较认可的。
孔门弟子 ,富可敌国 的是子贡,口才好,脑子活,会办事的,也是子贡。但是有一次,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你自己说说,你和颜回谁更厉害?子贡马上说:“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我不行,我不行,颜回师兄 最厉害,我们不是一个级别的 。
由此可见,曾子说的“昔者吾友”应该是指颜回。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jiào)”,这样的颜回是不是有些装?
明明很有学问,很有才能,很厉害,装作我不懂,我不会,别人冒犯也不计较,这是不是“伪君子”啊?
北大新生报到,一个叫孔庆东的同学,需要把行李暂时寄存行李,看见一个衣着朴素,相貌谦和,校工模样的老头,就理直气壮唤过来给他看行李。他跑去报道一个多小时,老者就给他看行李一个多小时。开学典礼,他大吃一惊:给他看行李的不是别人,竟然是国学大师,北大副校长季羡林老先生。
季老为这个莽撞的小伙子看行李一个多小时,而且不止一次如此被误认为是校工。但他从不生气,从不计较,乐乐呵呵。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北大副校长,堂堂国学大师,面对无理冒犯,宽厚一笑,坦然受之,这是何等的胸襟啊!
《公冶长》5.15,有这样一段,子贡问老师:“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老师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个“不耻下问”,其实就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
“问”,组词可以是问题,可以是学问。字的结构很简单:一门一口而已。原来学问就是以善问之口,不耻下问,从而坐入此道?
《道德经》上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及于道”。又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少。有才能的向没才能的请教,有知识的向没知识的学习,腰缠万贯却衣着朴素,高居权位却毫不张扬,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是人生的大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