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内分泌 | 寒冬来袭,中医有招助糖友安稳过冬

每年“寒流”袭来时,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在冬季加重病情,并且出现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病变几率也会升高。正值寒冬,看看中医如何支招,帮助糖尿病患者安稳过冬?

一、养足阳气,提高御寒能力

百病起于寒。人们受凉时,机体会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导致相应器官和肢体的缺血,严重时可以诱发心绞痛、脑供血不足等问题。因此,糖友们冬季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和足部。首先应增添足够的衣服,避免皮肤外露,必要时可戴帽子。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相对要低,在冬季流感高发季节,糖友预防感冒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如果糖尿病人不注意保暖就容易出现感冒,感冒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肺炎,同时也会影响到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不好也会影响到感冒以及肺炎的治疗。

冬至后气温逐渐降至全年最低。中医认为,冬季气温低,相对属阴性,太阳阳光属阳性,到了冬季,适宜多晒晒太阳,能温煦体内阳气,驱除寒气。头顶百会穴是诸阳之会,背部督脉是阳脉之海,头顶及背部晒太阳是养阳最好的方式。晒的时候不要迎风,如果户外温度较低,或者风很大时,可以隔着玻璃晒也有一定效果。

二、合理进补,宜足饮水

“冬令进补"是中医特色养生方法之一。糖尿病进补要注意控制量,对于摄入的总热量的控制,是保持血糖平稳的基础。冬天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容易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人们食欲大增,胃口好。在此情况下,糖友们如不注意在冬季容易多吃,导致血糖升高,诱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所以,糖尿病人在冬季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食谱,坚持合理有度的饮食摄入。

冬季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吃较硬和生冷的食物,此类食物多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可以适当吃一些帮助御寒的食物,比如:羊肉、姜汤等。糖友们在吃羊肉时,注意不能多吃。中医认为,羊肉属于热性,多吃热性食物轻则容易上火,重则加重糖尿病情。建议一天吃肉量控制在100~150克,且食肉时最好佐以蔬菜。

冬季是比较干燥的季节,水份容易缺失,而冬季心脑血管病变比较多,需要注意血液的稀释,做到充分的补水。老年人最好在睡前喝一次水。因为很多心脑血管病变发生在夜间中,睡前补水主要为了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缺血性疾病的发生。

三、科学锻炼,增加室内运动

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冬季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早晨锻炼时间不要选得太早,由于早晨气温较低,而糖尿病患者又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冷空气刺激或劳累很容易突然发病。下午锻炼更为适宜。锻炼时不宜忽视保暖。开始锻炼时不应立即脱掉外衣,等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锻炼结束时,应擦净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凉感冒。

受室外冷空气的影响,糖友可以进行一些室内活动,同样有助于控制血糖。适合糖友的室内活动有瑜伽、太极拳、健身操等。糖友可以选择一些宽敞的楼道或其他地方,反复来回走上二三十分钟,也会达到相当好的锻炼效果。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轻体力的家务劳动。

四、保湿护肤要做足,取暖方法需讲究

冬季天干物燥,对于糖友来说,更容易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双下肢瘙痒、神经性皮炎、湿疹等多种皮肤问题。糖友在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湿,预防皮肤干燥,特别是小腿、脚部等脆弱敏感部位,以免脱皮、皲裂。洗澡、洗脚后要记得及时涂抹护肤。即使瘙痒症状加剧,糖友也不能随意抓挠。一旦抓破皮肤,很可能导致感染,并引起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病人多伴有神经病变,对温度不敏感,在使用取暖产品时,如热水袋、电暖气、电热毯很容易发生烫伤,增加感染风险。如果患有糖尿病神经病变,不建议使用这些取暖产品。最好选购几双宽松舒适的袜子,睡觉时可以穿上用于脚部保暖。还有一些糖友们习惯在冬天用热水泡脚。为避免水温过高,引发烫伤,糖友在泡脚前一定要先用手试水温,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常用糖痹外洗方用于沐足,通过热力及药力相结合的方式, 进而加速血液循环, 提高神经传导功能。

方药组成:制乳香30g,制没药30g,红花30g,忍冬藤50g,冰片10g等,上述药物,冰片除外,加水2500ml左右,先用武火,待沸腾后用文火,煎煮约40分钟,煎至1500ml左右,滤去药渣,加入冰片,加入清水至3000ml左右。夏天水温控制在38~41℃,冬天水温控制在40~43℃,浸泡、外洗足部,沐足约20~30分钟为宜,忌时间过长,每日1次。

注意:脚上要伤口,不管大小,都不能泡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