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最奢华的饭局
对真正的富豪来说,贵从来不是问题。从古至今,富豪们在饮食上都很舍得花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有一点,花钱必须要花的有品位,那才有成就感。
唐代:烧尾宴
盛唐在美食方面亦是一大盛世,烧尾宴正是此中的最高代表。何谓“烧尾宴”?据《辨物小志》记:“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献食于天子,名曰烧尾。”这就是说,大臣初上任时,为了感恩,向皇帝进献盛馔,叫做“烧尾”。或许是因为太过奢侈,这个始于唐中宗时期的“烧尾宴”,仅在中国的历史上生存了20多年就销声匿迹了。
唐代的“烧尾宴”举办过多次,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唐中宗景龙年间的韦巨源“官拜尚书左仆射”时为敬奉中宗而举办的,据说唐中宗吃了韦巨源的烧尾宴后,三日不思茶饭,可见烧尾宴之丰盛与奇异。但这次“烧尾宴”的食单已不全,只留下了五十八种菜点的名称及少量后人的注文,不过仍可从中一窥当时的奢华景象。
烧尾宴中有菜肴、有主食、有羹有汤,菜肴原料中不但有鸡鸭鱼牛羊,还有兔鹿熊等,原科之稀奇珍贵,烹饪方法之精妙巧思,都令人称奇。其中有冷盘,如吴兴连带鲊(生鱼片凉菜);有热炒,如逡巡酱(鱼片、羊肉快炒);有烧烤,如金铃炙、光明虾炙;此外,汤羹、甜品、面点也一应俱全。不仅有吃菜,还有看菜,即主要用来装饰和观赏的菜。这道看菜名为“素蒸音声部”,是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蓬莱仙子般的歌女舞女,唱歌的、跳舞的、弹琴的、鼓瑟的,一应俱全,可以想象,这道菜放在筵席上是何等华丽和壮观!
面塑
烧尾宴部分菜式赏析
凤凰胎(杂治鱼白)
用鱼白蒸的鸡蛋羹,这道菜是一道唐代名菜,用的鸡蛋,不是普通蛋,而是在母鸡肚子里尚未成熟的胎蛋。后世有一道凤凰蛋的清代名菜,跟这个大相径庭,在清代《调鼎集》里有记载,现在大陆国内等地已然失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继承下来,成为当地的名菜。
逡巡酱(鱼羊体)
用鱼片与羊肉片加酱快炒。鱼羊合在一起就是“鲜”,可想而知“逡巡酱”的美味的确能让人逡巡不去。
葱醋鸡
把鸡蒸熟后调以葱、醋。
暖寒花酿驴(蒸取烂)
用黄酒及其它作料浸泡驴肉, 然后上笼蒸。小注“取烂”的意思是要求火候一定要到家,把驴肉蒸烂。
缠花云梦肉(卷镇)
很多调料腌制过的肘子煮熟之后,用丝线缠紧,然后用石头压实,吃的时候再切成片上桌。
遍地锦装鳖(羊脂鸭卵脂副)
以鳖(甲鱼)为主料, 配以鸭蛋黄和羊油烹制而成, 出菜时还加些华美的浇头作为装饰,称为“遍地锦装”。
宋代:天价厨娘
宋代时,有钱人家大都以聘用厨娘为荣,不仅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如此,连偏远地区也不例外。看到厨娘待遇高,很多普通人家“不重生男重生女”,并对女儿从小因材施教。在这样的环境下,宋代出现了一批超级厨娘。何谓“超级”?因为这不是人们印象中满身烟火味儿的厨娘,她们个个风华正茂,极有修养,不仅厨艺高超,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站在那里派头十足,光彩照人。如果没人介绍,你可能把她们当成大家闺秀,根本想不到是厨娘。
宋代廖莹中的《江行杂录》,记录了一则“天价厨娘”的故事:宋理宗宝祐年间,有位太守告老还乡,想起在京都某官处吃过晚膳,那一日是厨娘调羹,味道特别适口,留下很深印象,于是也想托人雇一位厨娘,只要手艺好,“费不屑较”(钱不是事儿)。费了好一番功夫,终于寻到一位合适人选:“其人年可二十许,能书会算,相貌漂亮,手段之高,更不在话下。”
太守望眼欲穿,一个月后,厨娘终于来了。不过她没有直接进府,而是在离城五里处住下,先遣人送了一封信来,上面将主人恭维了一番,最后委婉地提出要求:“乞以四轿接取,庶成体面。”意思是说,请大人派四人抬的轿子相迎,这样才不致损了大人的面子。
太守忙不迭地答应了。厨娘来后,果然没让大家失望,只见她红衫翠裙,举止娴雅,落落大方,气质优雅,亲友无不称羡。大家遂以“相贺”为名,想尝尝她的手艺,厨娘向太守请示,太守欣然答曰:明日不是大宴,不用太铺张,做几道家常小菜就可。厨娘开了物料单:“羊头签”五份,“葱齑”五碟……“羊头签”是流行于宋朝的“签菜”,可不是今天的牙签羊肉,而是羊肉卷——用猪网油将羊头肉卷起来,热油炸得焦黄,大笊篱捞出,便是极美味的“羊头签”。太守看过吓了一跳:所需食材竟然需要羊头10个、葱50斤!不过第一次他不便驳回,只好发银照购。
材料备好,厨娘指挥丫头打开带来的箱笼,里面全是自带的工具,“皆黄白所为”(都是金银打造)。厨娘挽起袖子,穿上围裙,踞坐胡床,切菜斩肉“运斤成风”,果然是身怀绝技。只是十分材料留用的不过一两分,比如羊头,她将其在滚水中焯过后捞出,只“剔留脸肉”,其他部位全掷地上,弃之不用,人问缘故,她称“除此以外,皆非贵人所食”。有人觉得羊头丢了可惜,想捡起来带回去炖着吃,结果被厨娘取笑:“汝辈真狗子也!”
剔好羊头肉,厨娘又动手切葱——所有的葱“悉去须叶”,根据碟子的大小,切成葱段。然后,将葱段外面的叶子全部剥掉,只“取心条之细似韭之黄者”(怪不得要用掉五十斤葱),用酒与醋浸渍,作为凉菜上席。其他的菜式,也均“馨香脆美,济楚细腻”。这顿宴席,也当然是得到来宾交口称赞,太守脸上平添不少光彩。
第二日,厨娘上前找太守说话了:“昨天试厨,幸而贵宾还中意,请照例犒赏。”意思是厨娘界有例规,每次宴席后主人都要给赏钱。看太守发愣,她取出一叠花笺,上写:每大筵,支犒钱十千缗、绢二十匹;常食半之。原来是她在京中时的犒赏成例,供太守参考。单子上所记载的赏赐数目,按照购买力来换算,大约相当于今天10万。换言之,请顶级厨娘做一次私房菜,单是给厨娘的酬劳,就是10万块。太守不愿意被别人比下来,只得照例犒赏,但是私下里却叹着气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家财力单薄,这样的筵宴不宜经常举行,这样的厨娘也不宜经常聘用。”没过两月,太守便找了个理由将厨娘“善遣以还”。
清代:扬州盐商奢靡盛宴
乾隆盛世,两淮盐业鼎盛,大清王朝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来自扬州。《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嘉间,扬州盐商豪侈甲天下,百万以下者皆谓之小商”。对盐商的富有,连乾隆也感叹:“富哉商乎,朕不及也”。
扬州盐商私家园林
但是,盐商靠分销政府垄断权发财后,政治上仍然没有地位,随时面临政府的敲诈勒索,巧取豪夺,甚至抄家灭门。正史记载,乾嘉年间,支持朝廷镇压白莲教,盐商捐输军需白银3000万两以上。乾隆前后6次南巡,主要花费均是盐商出钱,光是吃住,就耗资600多万两白银。在这种情况下,扬州盐商唯一的选择就是骄奢淫逸,将大量的金钱花费在以下三件事情上:造园林,养戏子,享美食。其中美食是重中之重,盐商们追求味觉和视觉的享受,着重饮食的规模、排场,关注菜色的新颖和食具的精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并对扬州饮食乃至淮扬菜系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可以说,今天淮扬菜的江湖地位,完全是扬州盐商们一手奠定的。
扬州盐商对饮食异常讲究,每逢宴饮,不仅规模盛大、排场奢华,其食材选料之精、做法之奇也鲜有能及者。据《清俾类钞》记载,两淮八大盐商之首的黄至筠,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一枚鸡蛋价值一两纹银!为什么这么贵呢?因为这下蛋的母鸡,每天所食用的饲料之中都要加入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的粉末,所以味道特别鲜美。至于黄家的一碗蛋炒饭,那就更讲究了,每碗要耗银五十两,这碗蛋炒饭必须每粒米都完整无缺且粒粒分开,还要保证每粒米都泡透蛋汁,外面金黄,内里雪白。配饭的是百鱼汤,这汤用的是“鲫鱼舌、鲢鱼脑、鲤鱼白、斑鱼肝、黄鱼膘、鲨鱼翅、鳖鱼裙、鳝鱼血、鳊鱼划水、乌鱼片”等各色鱼类之尖鲜处。
除了蛋炒饭这样的“普通”吃法,扬州盐商的“家庖”们更是在做法上求新求异,例如一道“炒绿豆芽”,需要挑选肥嫩笔直的绿豆芽,为保证新鲜,从采摘到制作完成不超过三个小时,再将肉末用针尖一点点嵌进豆芽的细茎之内,最后煎炒成菜;“鸡粥白菜”,做法是抽去白菜帮的丝,并将每片白菜帮剖开加入剁成粥状的鸡肉,再合拢恢复成原状,放入用十只母鸡的中翅和腿骨熬成的汤中慢慢煨制而成;“韭黄肉丝”,需要用十只猪的脸肉切成丝方能做一盘;还有那最鲜美的长江鲥鱼,因为鲥鱼出水即死的特性,扬州盐商每到鲥鱼季节,便派几条小艇,张网于焦山急流中,艇中置办柴草锅釜。渔夫网得鲥鱼,立刻在船头剖洗一番,包上网油,连鱼鳞一起上锅清蒸,此后小艇急划扬州,至家时,鱼熟味香,正好品味,此与亲在焦山烹饪食用无异。
清代: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始于清代中叶,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巨型筵宴。然正史阙佚,仅一些笔记文集有录,名日:“满汉席”、“满汉大菜)。最初,官场中宴请嘉宾,先吃满菜席,再上汉菜席,谓之“翻台”,盖宾客中有满族和汉族,以适应不同饮食习惯之故。而“翻台”的结果,致使制作满席和汉席的厨师间相互展开竞赛,并汲取对方所长,以求席桌更为精美,嗣后,人们遂将两席的馔肴去芜存精拼一席,故有“满汉全席”之名。
满汉全席规模庞大,莱肴丰盛,极尽铺张奢华,且制作程序复杂,工艺盛为考究。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博采烧烤、燕菜、鲍鱼、海参、鱼翅等高级席之精华;襄括点心中油、烫、酥、仔、生、发等六种面性;施展立、飘、剖、片等二十余种刀法;汇聚蒸、炒、烧、炖、烤、煮等烹技;辅助以冷碟中桥形、扇面、梭子背、一顺风、一匹瓦、城墙垛等十数种镶法;衬垫以规格齐全、形状各异的碗、盏、盘、碟等餐具于一席,可谓集烹饪技艺之大成。虽然满汉全席过于奢华,但是其中所包含的烹饪技巧,却一直是厨师们研究学习的典范。
“满汉席”最早出现在文献当中是乾隆年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他根据自己“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详细记录了当时乾隆下江南时扬州地方官员和绅商进献的盛况。“满汉席”极为奢侈隆重,其规格等级、排场礼仪格外讲究。凡宾客至,即奏细乐示迎,赓即奉上“到堂点”款待。入席时大小官员一律顶戴朝珠,身着公服就座。筵席的场面、规模、等级、陪宴人员的职位、供应筵席用的烹饪原料及果、酒的品种和数量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全席过程中要换“台面”三次,碗盏家什三套。席间所用餐具,皆为名窑所烧制的瓷器,规格、形状亦有讲究。如大件瓷器,又称之为“船”,须做成鸡、鸭、鱼等各种形状,以与所盛之食物相呼应,鸡形者盛鸡、鱼形者盛鱼,谓之鸡船、鱼船。欢迎加入厨影美食超级吃货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请入群)。盛放羹汤者,则为锡制的“水套子”,此物也大有乾坤:分内外两层,内层盛羹汤,而外层则装满沸水,以达到保温效果。古人之智慧,可见一斑。
乾隆赐给孔府的“满汉全席”餐具
由于历史原因,有正式记录的满汉全席菜单已经遗失。目前在坊间,关于满汉全席, 有各种说法,不一而同。有说它源于北京,萌芽于宫廷,创始于干嘉年间;有说其滥觞于扬州,诞生在官场,为迎接干隆南巡文武大臣而设……而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以官场菜记录之。
最早的一份满汉全席菜单,出现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 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六司百官食次: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 鲫鱼舌烩熊掌、米糟猩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拌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一品级汤饭碗。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 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糟蒸鲥鱼、假斑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肉片子汤、茧儿羹、一品级汤饭碗。第四份,毛血盘二十件—— 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鹅、鸭、鸽、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煮猪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鸭、鹅、白面饽饽卷子、什锦火烧、梅花包子。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所谓满汉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