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稻田惊现5米巨蟒,被抓时并未反抗,为什么不攻击人类?
笔者 东邪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近日福建漳平市溪南镇长荣村一位村民在稻田里收割稻子时遭遇了惊魂一刻,他遭遇了一条五米多长的大蟒蛇。根据这位村民的描述,当时他正在自己家的稻田里收割稻草,突然听到旁边的稻子发生了动静。他看到远处的稻田十分平静后,认为稻田下应该有野生动物,于是他拿起镰刀扒开发生动静的稻子,结果一条大蟒蛇出现在他面前。
这位村民看到蟒蛇后连退几步,然后立即退出稻田,拿起手机打电话报警。当地的民警和专业的捕蛇人员很快赶到现场,他们确定蟒蛇的位置后将其装入袋中。虽然这个过程有些费力,因为蟒蛇确实很重,据说重达70公斤,但蟒蛇并未攻击人,这让围观的村民感到好奇。那么这条出现在稻田里的蟒蛇是什么种类的蟒蛇?它为什么被捕的时候不反抗,也不攻击人呢?
这条是什么种类的蟒蛇?
捕蛇人员在把蟒蛇“收编”之后,向村民介绍这是一条缅甸蟒,这从它体表的花纹就可以判断出来。缅甸蟒又被称为南蛇、琴蛇,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它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热带雨林中,经常出没在接近水源的地方,有时候也会出现在树上。根据目前已发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缅甸蟒的体长在5米之内。
而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记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缅甸蟒长度达到9.75米,一条顶两条。有研究发现,缅甸蟒的体型在其一生中一直都在增大,因为它们体内存在大量脊椎骨增生的现象,因此它们可以从一开始的几十厘米长到几米。缅甸蟒的平均体长达到7米,体重达到91公斤,一般雌性个体的体长要比雄性个体要长一些。
缅甸蟒虽然看起来十分可怕,但它是无毒蛇,因此人们更害怕的是它庞大的身躯以及能将人类吞咽的能力。在进食方面,缅甸蟒是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哺乳类动物、爬行类动物和鸟类。尽管缅甸蟒在自然界没有天敌,但它在我国仍然是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是因为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比较稀少,而且它具有一定的维持生态稳定的作用。
为什么它不攻击人类?
蛇是变温动物,它们身体的温度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蛇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温度有关。一旦环境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那么蛇的体温也只能维持在10摄氏度上下,这导致其体内的酶活性降低,从而让它处于“乏力”状态,无法表现出凶猛的攻击姿态。但现在正值夏秋过渡之际,福建漳平的气温高于20摄氏度,因此被发现的缅甸蟒体温应该也不低。
较高的体温保证了蟒蛇体内的酶保持较高活性,因此气温并不是缅甸蟒不攻击人类的原因。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它刚进食不久,被农民发现的时候正处于消化阶段。秋季是蛇囤积脂肪的最后机会,冬天来临之前它们需要囤积足够的脂肪,以保证在洞穴里有足够的能量度过整个冬天。
而刚进食完的蟒蛇通常会表现出疲态,它身体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消化食物上,因此可以推测被农民发现的那条缅甸蟒当时可能也刚进食完不久,它碰到人类后,人类并没有攻击它,因此它也懒得挣扎了。被装入袋后,民警和捕蛇人员将它带到远处的森林里放生。
总结
最适合蛇类活动的环境温度是20~30摄氏度,在这个范围内随着气温的上升蛇的生长速度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夏季一般是蛇最活跃的季节,也是蛇出现在人类视野范围内最多的季节。过去两个月里我国南方多次出现蛇出没的新闻,例如广东茂名一仓库里被揪出了14条小蛇,广西一农户家中躲藏了一条眼镜王蛇,它当时就藏在女主人的卧室被窝里,真够吓人。
虽然夏至已经过去了,从节气上来看秋天已经到了,但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秋季还没来,夏天还在延续,因此居住在靠近山林、田地等自然区域的朋友,千万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蛇出没。虽然我们遇到大蟒蛇的几率比较小,但遭遇毒蛇的几率并不小,因此大家还是要有这个戒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