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牵 笔 君 子
温度◆品味◆性灵◆觉知
王
□ 远 牵
王,本是一个字。
一个简单的中国字“王”,三横一竖中自带霸气凛凛。 汉代董仲舒说过,“古之人造文字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连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才而参之,非王者其孰能当是,故王者必法天,以大仁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又养而成之。” 所以,当天地人合一时,通晓天地人之中,天地人和合之道者为王。
牵笔君子在前期《一角秒的爱情释放时空涟漪》的文章推送中,关于王字,有王就是玉,玉就是王的说法。常用的语言习惯中,君王并称,同时又有君子如玉的溢美之辞,可见王与玉在中国文化中的互显反照早就由来已久。
而“王”字,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姓氏存在的,一个敢理直气壮地把自己倒过来的姓; 正是在姓氏的意义上,王又转化成了一首歌 ,歌名只一个字 : 王。今天品鉴的《王》这首歌里,云集了—众王姓风流人物,其纵横开合,气象不凡,谓为可观。
王姓人物,自是十足王气,文采斐然,《王》的歌词呈现中还有王中有王的深厚内涵……《王》作为音乐作品,与歌名极简包装形成反差的是,歌词表达中有繁复深厚的层次指向。巧的是演绎此歌的歌手王程程也是王姓,王姓唱王,歌声自报家门中是满满自豪,自豪中契合真情,完美演绎出了这首歌的深远内涵,更为难得的是,歌中所呈现出的浓厚的文学意象与诗词情愫令这首歌的味道高远开阔,风雅十足。而由一个王,派生出的人文风华,绵长的历史回味可以在反复品赏中追溯感怀,或有所知,而所知即所得……
先出场的是东汉时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倾国倾城沉鱼落雁,昭君出塞雁门关",王嫱非凡的美貌与远见万古流芳。
接下来是,"兰亭集序,东床腹袒,千秋书圣美名传",这里说的是东晋王羲之曾为兰亭作序,东床快婿的典故,而千秋书圣的美名也可把王献之打包算上,书圣与小圣的魏晋风度一直为后世称道,合称"二王"。
"以逸待劳,请置良田,平定六国有远见",这句歌词需要我们来翻阅一下历史,当年秦始皇平定六国,将军王翦功不可没,正是良将劲弩让嬴政小子如虎添翼,一统天下成为秦始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东汉乱世人们对窃国贼董卓敢怒而不敢言,多亏有汉室旧臣王允巧使美人计,"一日千里,义养貂蝉,连环妙计巧除奸",巧用美人之手斩除了天下大患,王允论韬略也算人上人。
"诗中有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画中有诗,清泉石上,明月照松间。"这两句分别取自王维的诗,边塞的壮阔,田园的清幽,音乐诗画在王维的诗中自然而然,宛若天成。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依然是王维的画笔摹物自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同样的春风十里从唐朝吹向了北宋,清风明月中锐意进取的改革派王安石虽然高瞻远瞩,但他的希望中似乎总有一些淡淡的隐忧与感伤。
登高望远是诗人的天性,看"黄河入海,白日依山"的王之焕穷尽千里后,又更上了一层楼;而独上高楼,衣带渐宽的王国维在他设定的人生三境中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时,那人如正在灯火阑珊处,难道不正是一种理想境界?
王安石登顶飞来峰时题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的哲思与济世的抱负,让王安石敢为天下先,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天下夺魁,西厢待月,有情人幸福团圆"说的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问孔》、《刺孟》则是东汉哲学家王充的两篇大作;落霞与孤鹜,秋水共长天,是"初唐四"才华最盛的王勃在滕王阁上的千秋名句;立德、立功、立言的阳明子就是在儒家基础上创立了阳明心学的王守仁;致力于经学、史学、文学的王船山,其实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天下王姓,煌煌大言,曜曜生辉,王姓照千古,王外还有王,王者之美,美不胜收……
最后再用诗画尽收其美:“诗中有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画中有诗,清泉石上,明月照松间","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再添两笔风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抛出一个久久的疑问,从人转向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样的岁月静好,这次第,怎一个王字了得?
《王》这首音乐作品以人物志的形式勾勒起一幅王姓的风云画卷,人物风云翻卷起历史风云,在历史的时间画轴中穿插着人间的无限风光,在清浅吟唱同激越回响里,我们凭歌声领略到了王的旖旎。▌
直接在小程序可购票观影很方便U
点击以下可读牵笔君子公众号
音乐系列
海子|七月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