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后塘——岩门“塘虎园”和“塘福院”的故事
暑假,做一个行走乡村中的笔者,做一个文化的拾掇人,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用一双手述写家乡的美丽,用一双脚走遍家乡的每个旮旯,用一支笔写出家乡的精彩。朋友们,约我吧,我愿用笔写出你的家乡的精彩!
在塘虎园半天的走访,知道了很多趣事和村史秘闻。上一篇讲到的塘虎园一文中,其实只讲述了这个地方的冰山一角,我们口中的塘虎园是分成塘虎园和塘福院两个部分的。塘虎园和塘福院本是一个院子,却有两个名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神奇而又神秘;塘虎园和塘福院,一个大院子,一个小院子,大院子人口少,小院子人口却要多;塘虎园右靠虎形地左为青龙抢宝局,都喜称虎跃龙腾;塘福院后右为龙形地,背依人形山,都爱称龙腾虎跃;塘虎园和塘福院,一溪相隔,一桥相连,同姓同宗,晨起开门相望,午时溪岸相视,日暮隔溪相对。
故事一:同宗分两支、一溪分两院
据舒氏族谱记载,舒氏始祖致和公一支居溆浦,历七世至文杰公迁辰溪麻溪(现后塘金桥),文杰公长年为官,生九子,三子居江西,六子留辰溪。其中一支后人先迁塘福院,又历几世至十五世尚万公于康熙年间迁塘福院对面的塘福园。因塘福院一支先到,称大院子,居溪上游;塘福园一支后到,称小院子,居溪下游。
大院子塘福院发家,出大户,现存一栋三层天井式古屋,横四柱,纵十三柱,门有七十二道。据塘福园老人介绍,其屋古时为舒家一才女先用苇杆先编出模型,后由工匠历经数年,精心打造而成,可同时居住百人以上。古时门前走廊青竹石铺地,大门正中台阶石板雕龙画凤,鲤跃龙门……现已丢失或被人收藏;窗花梅、菊、兰、竹等等图案一一尽有,唯妙唯肖,不过早已被其后人100元一块卖掉,让我长叹不已。
横四柱 纵十三柱
最精美的窗框不见踪影
仅存的偏房窗框
小院子塘虎园发人,现人口已超过大院子,形成了有趣的大院子人少,小院子人多的现象。小院子自尚万公迁自塘虎园后,生三子,一子迁永州,两子留塘福园,由老中堂分出天中堂、黑中堂、亮中堂。三个中堂人口繁衍,据碑文记载,曾出过七品官员。
历史中的塘虎园和塘福院,一院一园,一园一院,一溪相隔,一桥相连,都为麻溪搬来的舒姓两支同宗,方言的读音相同,意义不同且各有深意。
故事二、风水布局、龙争虎斗
历史上,塘虎园和塘福院因风水布局上演过一场场惊心动魂的龙争虎斗。塘虎园一虎一龙环绕相护,中有北斗七星布局,风水格局甚佳;而一溪之隔的塘福院则拥有龙形宝地相护,背倚人形地,得天地之势,成万分仙福。然而,两支舒姓同宗都在力争上游,都想占得上风,矛盾因连接两村的塘福院要修利民桥而起,塘虎园说你修的桥像一支箭,伤了村中风水,死活不许修;塘福院因溪相隔,溪水相阻,没有桥溪中涨水甚为不便,两院的经过长时角力,最终这座桥只能斜着修好。
自此,矛盾自然出现,这是信奉风水的中国历史的必然。两院的风水相争一直以来是明争暗斗:你有虎形地,我有龙形地;你有龙形地,我有人形地;你有屋后虎形封山,我有黄溪口人形封山;你有“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的宝,我建北斗七星布局,你来我往,以至于才有今天的一溪分两院的局面。
据老人们介绍,古时两支关系好时,本是一个院,大院和小院,都叫塘虎园,后来因风水相争,两院对立,双方互不承认。塘虎园因风水布局而得院名,而塘福院为突显不同,改成塘福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两院相隔一溪不过十米,早相逢,夜相见,抬头不见低头见,少年朋友老叔侄。因我看来,虽然两院风水格局甚佳,但一分为二,各自为战亦难以作为。若能合二为一,风水格局和视野格局将海阔开空。以风水局来看,两村合二为一,前有双龙抢宝局,后有猛虎守家势,人形掌全局。“二龙相守、一虎相护”,一溪门前过,风生水自起,家发人定兴;从现在的社会发展来看,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只有不忘初心,牢记同根同源的古训方能为塘虎园和塘福院争得一席之地。
结 语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塘虎园和塘福院的年轻人同饮一溪水,共守一方地,同在一片蓝天下,有共同的岩记娘(上头的丹霞岩,顶上无土无水源,无论天再旱,头上总有一片青,过往行人都会上祭拜。),有共同的三块岩(碗夹岩、鹰嘴岩、河坝岩),更有共同的祖先,一样的血脉传承,只有齐心协力,友爱有加,同舟共济,方能共同为院子的建设与发展谋篇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