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嘴歪眼斜,用四物汤治好!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昨天,我给大家出了一道辨证题。

说的是,一个24岁的小伙子,忽然口眼歪斜,得了面瘫,而且几经治疗无效。

后来,患者找到了当时的中医临床大家张羹梅。张师给开了一张方子,患者服用4剂之后就有好转。用了八剂以后,诸证悉平。

这张方子里,有白僵蚕、全蝎粉、白附子、黄柏、知母和龟板。前三味药,息风止痉。后三味药,滋阴敛阳。这些都没啥好说的。

除此之外,张师还用了五味药。这五味药,恰好构成了一张古方。这张古方,用得恰到好处,堪称点睛之笔,是全方的基础。

什么方子呢?我的读者朋友们各抒己见。截止到今晨九点,我收到留言36条,其中不少朋友的论述,都体现出了很高的理论水平,以及对疾病的深刻洞察。

医案中,张羹梅前辈用的是四物汤。

有人问,文老师,不对吧!四物汤里头有四味药,你前面不是说由五味药构成的方子吗?

原来,四物汤里头有一个芍药。芍药,最早的时候不分白芍和赤芍。因此张师开方子的时候,写的是“赤白芍各三钱”。赤芍和白芍都用了,所以是五味药。

按照这个结论来看,网友“在伊年”、“心若向阳”、“珍惜现在”三位朋友的回答,最准确,最快速。截图如下:

另外,网友“Kitho”对辨证思路的描述,最完整,也最确切。截图如下:

故而,上面四位读者,是本期的幸运读者。文老师希望你们,能将自己的电子信箱写在文末留言区。文老师要发送给大家的礼品,是电子书《中医藏象与临床》。

这是一部近七百页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中医科普读物,目前已经绝版。

这部书通过分门别类的介绍,对中医藏象理论做了细致而深刻的梳理。这里不但有现代医学视角对脏腑理论的解读,也收罗了古时候历代医家对脏腑理论的发挥和见解。通过阅读,我们能对中医脏腑辨证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医视角下人体生命活动的解构,进一步清晰明确。

我把这本资料的电子版送给读者朋友,希望对大家产生帮助。

当然,这仅限于上面四位幸运读者。

好了。现在,我来说说这张医案的来龙去脉。

话说有这么一个小胡子,当时年纪是24岁。

其实,他从大概一年前开始,就有头痛头晕的毛病。但是由于症状尚轻,所以未加在意。

后来有这么一回,患者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发现自己口眼向左侧歪斜。经过诊断,说是面瘫。针灸扎了一周,用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成的中药也尝试过,都不好使。

怎么办?患者就辗转找到了当时的临床大家,张羹梅前辈。

张师一看,患者脉象弦细,舌苔薄,舌质嫩,于是书方一首,但见:

全当归三钱,熟地二钱,赤白芍(各)三钱,炙川芎钱半,龟板四钱(先煎),黄柏三钱,知母三钱,白附子二钱,白僵蚕二钱,全蝎粉一钱(吞)。

结果,正如我前文所说,患者应用八剂以后,诸证悉平。

这是张羹梅前辈老早年的一张医案,就诊时间为1965年。我认为,它还是很有深意的。

上头这方子,最关键的,是用了四物汤:当归、熟地、芍药、川芎。

四物汤,我们都知道,是养血活血的。熟地滋补精血,当归养血,引血入心。白芍入肝经,养阴合营,引血入肝。心主血,肝藏血。心肝血旺,则一身血足。川芎能行血活血,令所补之血流畅全身。

为什么要用四物汤呢?首先,这个患者肯定有血虚的症候。比如说脉弦细,苔薄质嫩,这是血虚之象。血虚则脉细。脉道失养则脉弦。至于说患者一年前所出现的头晕头痛症状,想必也是血虚,令头面失养所致。

其次,我们都知道,面瘫这个事儿,说白了,就是中风了。这个风从哪里来啊?一方面,源于外风。这是导火索,直接诱因。另一方面,要考虑是不是内风。就上文患者而言,既然有血虚的问题,那就一定是血虚动风。他体内的风,源于血不足。而要想熄风,就必须养血行血。血行,风自灭。

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所以,综合以上考虑,张师利用四物汤作为底子,配合祛风止痉和滋阴潜阳之品,最终实现了对病情的控制。

其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而面瘫的人,还是不少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属于老年、中老年。因为什么?他们年龄大,容易出现气血虚弱、卫外不足的倾向。这个时候,一旦遭遇外风,就容易引动内风,形成面瘫。以四物汤作为底子来治疗,算是一条思路。尽管无法适合所有人,但至少代表了一种治疗方法。故而,我写出来,供大家来学习。

当然,非专业读者,你最好还是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文中配伍。这里头,务必注意辨证的准确性。面瘫因血虚而来的,往往脉弦细,身体瘦弱,舌质淡嫩。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最后,文老师再次感谢读者朋友们的参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