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上联:“只可叹,弯木难当顶梁柱”,刘罗锅对出绝妙下联
古代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意思很简单,如果一个人三十岁考上明经,都属于天资愚钝,被读书人瞧不起。但是,如果五十岁能考上进士,足以称得上年轻有为,走到哪里都倍有面子。由此可见,进士的录取率极低,试卷的难度很大。
喜欢看清廷剧的朋友,对刘罗锅应该非常熟悉,他也是乾隆身边的红人,名气仅次于纪晓岚与和珅。刘罗锅本名刘墉,究竟是否真的严重驼背,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影视剧中刘墉的形象,是根据民间传说而定。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之所以被称为刘罗锅,想必并非空穴来风,多少应该有些驼背。
刘墉家境不错,出生于山东诸城的名门望族,祖上好几代都是读书人,而且官居要职。爷爷官至四川布政使,老爸刘统勋更厉害,深得乾隆皇帝器重。在世代为官的家族长大,刘墉的起点比普通人高太多,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无需为生计发愁,父母对他唯一的期望就是考取功名,不给老刘家丢脸。
按照朝廷规定,父亲刘统勋功劳很大,所以刘墉直接跳过院试和乡试,以恩荫的方式得到举人的身份,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其实,刘墉博学多才,且读书用功,即便不靠显赫的家庭背景,也能轻而易举考中举人,他有这个实力,也有非同一般的自信。
乾隆十六年,刘墉虚岁三十二,这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即将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假如名落孙山,不仅他自己面子上过不去,老刘家的脸也会被丢光。刘墉知道此次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在仆人的陪伴下,坐上马车赶赴京城,迎接决定命运的考试。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刘墉轻轻松松做完试卷,迈着自信的步伐交卷离开。放榜那天,刘墉根本不着急看榜单,因为他确信自己一定会金榜题名。果然不出他所料,不但进士及第,而且成绩名列前茅,在所有考生中属于佼佼者,自然拿到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乾隆以前和刘统勋聊天的时候,听过有关刘墉的事迹,只是从未见过面。乾隆翻了一会刘墉的试卷,期间不停地点头,对他的才华表示认可。然而,当刘墉进入大殿之后,乾隆瞬间不淡定了,本以为刘墉即便不是一表人才,至少也得比一般人有气质,结果发现他是个罗锅。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乾隆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不知道如何是好。若不给刘墉一定的名次,既有愧于他老爸刘统勋,同时也有可能留下以貌取人的坏名声。但是,如果让刘墉在殿试中脱颖而出,乾隆又不甘心,毕竟他一向对颜值有很高的要求,乾隆犹豫了好几分钟,突然想到解决办法。
看着眼前的刘罗锅,乾隆笑着说了一个上联
:“只可叹,弯木难当顶梁柱。”
言外之意是挖苦刘罗锅,虽然有一定的才华,奈何身体不太健全,如同建造房子用的木头,像刘罗锅这种人,充其量只是不堪大用的木头,成不了顶梁柱。
刘罗锅表面上毫无波澜,其实气得不行,恨不得把乾隆暴揍一顿。想归想,就算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付诸行动,谁让人家是皇帝呢。既然乾隆出题了,刘罗锅也不甘示弱,张口就对出下联
:“甚为喜,屈弓才能射天狼。”
此处的“射天狼”,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作品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乾隆嘲讽刘罗锅成不了大器,刘罗锅却引用苏轼的话,表明自己的志向,顺便让乾隆明白人不可貌相的道理。他的这个绝妙下联,让乾隆深深折服,最终获得二甲第二名,还白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假如给你上联
“只可叹,弯木难当顶梁柱”
,你如何对出下联呢?不妨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