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漫步关中——唐昭陵、乾陵、泰陵的著名陪葬墓
关中的唐十八帝陵的陪葬墓有几百座,但发掘整理后对外开放的并不多并不多,以下介绍几座对外开放的关中唐陵陪葬墓。
唐昭陵陪葬墓
昭陵陪葬墓的数量很多,文献记载差别也很大。两《唐书》记载有74座,《唐会要》记载155座,《长安志》记载155座,《文献通考》载174座,《关中陵墓志》载130座,《礼泉县志》载203座, 《历代陵寝备考》、《陕西通志》等书所载则160余座现在普遍流传认可的(非学术)以180余座为多数。
据我所知,已发掘对外开放的只有韦贵妃墓和长乐公主墓。我参观了这两座陪葬墓。
韦贵妃墓
韦贵妃(597-665),名珪,字泽,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北周名将韦宽曾孙武德四年(621)为秦王妃,贞观元年(627)册拜太宗贵妃,居皇帝后宫四夫人之首。
韦氏出身望族,矜持庄重,明眸皓齿,名动两京,侍奉太宗三十年,荣宠不衰。高宗即位,册拜纪国太妃。麟德二年(665),随高宗、武皇后东封泰山,途中染病死于洛阳纪王府邸,享年69岁,次年陪葬昭陵。
韦贵妃墓因山为陵,与昭陵仅一沟之隔,规格居昭陵诸陪葬墓之首。墓葬水平全长49.38米,由墓道、过洞、天井、壁龛、角道和前后墓室组成,出土文物100余件(组)。出土的贴金彩绘釉陶双头镇墓兽,造型奇特,为考古所仅见;出土的金彩绘釉陶天王俑,熠熠生辉,堪称极品;出土的石椁,体量硕大,雕刻精到,与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贞顺皇后墓出土的石椁并称唐代石椁翘楚。同时,墓内壁画保存较为完整,内容丰富气象万千所绘形象既有威武雄健的仪卫、肃穆静立的门吏,还有神情各异的给使、亭亭玉立的侍女,艺术上“阁家样”气息浓郁,专家认为极有可能出于阎立本之手。该墓堪称唐代雕塑和绘画艺术的一座宝库。(引自韦贵妃墓区介绍)
长乐公主墓
长乐公主(公元621年-643年),字丽质。唐太宗嫡长女,母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五女。李丽质性格聪慧开朗,为人仁爱,以美貌而闻名又擅长书画,深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宠爱,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诏封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13岁下嫁长孙冲,23岁暴病而亡。
古人视死如视生,女儿在世时李世民恨不能把天下最好的东西全都她 ,死后亦然。昭陵玄宫内设置五道石门,贵戚功臣和妃主墓一般只设一道石门。惟独长乐公主承恩特葬,墓室雨道内设三道石门。这在昭陵已发掘的陪葬墓中仅此一例。显然,太宗给女儿安排了最高规格的葬仪。
长乐公主墓道全长58.18米,可见天井、过洞、壁龛、甬道、墓室。道两侧分别绘有精美的壁画,壁龛内放置着陶俑等陪葬品。壁画绘有腾飞的苍龙,长啸的白虎,奔驰的骏马以及甲胄、仪卫、仕女、男侍等大量图案,尤其以墓道中的《云中车马图》最为出色,是唐墓壁画中难得的上乘之作。(引自长乐公主墓景区介绍)
唐乾陵陪葬墓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在乾陵东南有皇族和名臣等的陪葬墓群,共十七座。其中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李谨行墓、薛元超墓等。我参观了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三座陪葬墓,据我所知,这也是乾陵对外开放的几座陪葬墓
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墓,位于乾县北部乾陵博物馆内,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
永泰公主(684年-701)李仙蕙,唐中宗第七女,母为韦皇后,初封永泰郡主。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大足中,其兄李重润和夫武延基忤武则天男宠张易之,为武后所杀。一天之后,郡主在洛阳难产而死。中宗复位后追赠为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永泰公主墓南门外排列有石狮1对,石人2对,华表1对,颇具陵的规模。中间有两个阙堆,墓地由墓道,过洞,天井,墓室组成。墓道两边全是壁画,不过是复制品。壁画颜色鲜艳,威武多彩。1960年至1962年,国家对永泰公主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大唐永泰公主墓志铭
这是建国以来发掘的唐墓中最大的一座。墓四周有围墙,围墙南北长275米,东西长220米。墓区总面积为6050平方米。墓冢为覆斗形,高14米,每边长56米。墓道全长87.5米,宽3.9米,墓室深16.7米,墓为斜坡土洞砖室墓,全墓由墓道、5个过洞、6个天井、甬道、8个便房、前后墓室组成,象征着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两侧有巨大的青龙、白虎和身穿战袍、腰配贴金宝剑的武士组成的仪仗队。他们排列在阙楼和六戟兵器架前,组成威严的仪仗队。中间为男女各半的侍从。墓前室以侍女为主,她们体态丰盈,表情各异,栩栩如生,是唐墓壁画中的杰作。天井两侧的八个便房内放首各种三彩俑和陶器、瓷器等随葬品。俑类中有男女骑马俑、胡骑俑、武士俑、镇墓兽和各种动物俑。特别是三彩俑,在造型和色釉方面,都代表了唐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志铭出土——《大唐永泰公主墓志铭 太常少卿兼修国史臣徐彦伯奉勅撰》,现置于墓道的入口处。(引自“百度百科”)
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名贤,字仁,是唐高宗与女皇武则天的次子。曾封潞王、沛王、雍王,食邑万户上元二年(675)六月册封为皇太子曾注范晔《后汉书》调露二年(680)以“忤逆”罪被武则天废为庶人,贬于巴州(今四川巴中县)安置。文明元年二月死于巴州的公馆,并葬于巴州城南化成山麓,时年31岁。中宗神龙二年(706)七月,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睿宗景云二年(711)追谥为“章怀太子”,并将其妻清河房氏与之合葬
墓为覆斗形封土堆,1971年7月至1972年2月发掘。地下部分由斜坡墓道、过洞、四个天井六个便房、甬道、前墓室和后墓室等组成,全长71米,宽3.3米,深7米。虽曾被盗,仍出土墓志两合及大型唐三彩、彩绘陶器、铜镜等珍贵文物600余件;大型壁画50多组,著名的有“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观鸟捕蝉图”等,大都保存完好,为研究唐代社会政治、军事、外交及文化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引自章怀太子墓景区介绍)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西北约三公里的乾陵东南隅.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随葬的玉哀册、贴金甲马骑俑,壁画中的列戟、三出阙来看,都是唐代墓葬的高等级。
懿德太子李重润,原名李重照,是唐中宗长子,也是中宗李显与韦皇后所生的唯一儿子.大足元年(701)九月壬申日,邵王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惠、主媚魏王武延基一同被武则天处死,死时,李重润年仅19岁。
懿德太子墓壁画的绘制者文献中未有记载。方丹和吴同皆认为此人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之杨跫,是一位擅长画山水,取法“李将军”的画家。巫鸿则认为李思训直接参与和影响了懿德太子墓的设计建造和装饰。
墓地表有双层覆斗形封土,周围设围墙,南面有土阙、石狮、石小人、华表等。地下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四对小龛、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组成。全长100.8米。葬具置于后室,为庑殿式石椁,外壁雕饰头戴凤冠的女官线刻图,墓壁满绘壁画,保留约40幅。墓道两壁以楼阙城墙为背景绘太子出行仪仗,过洞绘驯豹、架鹰、宫女、内侍等。第一、二天井绘列戟,为天子之制。甬道及墓室壁面绘持物宫女、伎乐等宫廷生活画面。墓顶绘天象。
此墓壁画用色大胆多变,注重物象的主体感与明暗变化,既有浓彩重墨的绚丽,又有焦墨薄彩的轻淡。线条运用亦很讲究,通过笔法的各种变化,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塑造出一个个精美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初唐画坛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在墓葬壁画中留下的杰作,在唐代绘画真品不多见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引自乾县人民政府“乾县名胜”介绍)
唐泰陵陪葬墓
高力士墓
高力士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椿林乡山西村,它是泰陵唯一的一座陪葬墓。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 ,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
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又在龙门石窟为唐玄宗造像, 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关于高力士的传闻故事很多,其中李白醉酒戏弄高力士为其脱靴的故事流传甚广;美女杨玉环的死,也与高力士有关,安史之乱时,在高力士的劝说下,唐玄宗为了自保,在马嵬坡赐死贵妃杨玉环。
高力士墓的发掘从1999年7月至11月初.历时三个多月,发掘清理出土文物240余件。主要有粉彩俑、陶动物等。
由于疫情的关系,高力士墓大门暂时关闭,我只能拍了一些外景,没能入内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