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学校的发展愿景
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学校的发展愿景
江都区郭村第一中学 周 俭
通过近期接受网络学习和参与研讨,尤其是反复观看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赵德成教授主讲的《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这一视频,对“核心素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觉得学校的发展,必须着眼长远考量,摒弃功利,遵循规律,潜心育人。必须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各校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愿景。
l 先看目前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眼前的不少学校仍然把升学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所谓提高教育质量,就是狠抓考试学科。把教育质量与教学质量等同看待,又把教学质量异化为考试分数来看! 把考试学科的教学摆在突出位置上,以培养少数尖子生的取悦大众眼球,以录取高一级学校的人数作为学校政绩与奋斗目标。聚焦考试,把它作为学校主要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样的应试教育,按照统一的要求去塑造,完全漠视了眼前一个个性格迥异且活生生的人,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淡化了非考试科目的教学,大量时间投放到考试科目之中,牺牲了学生的健康快乐和兴趣爱好,罔顾学生的发展成长和心理需求。轻视作为人灵魂深处具有的爱、美和智慧等全世界公认的普世价值的培养。
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整天沉浸在题海之中操练忙碌。延长学习时间,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削减睡眠时间。只觉得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教辅资料,反复练反复讲。为了心中的梦想——中考或高考中胜出,为了每次考试获得靓丽的分数,为了回报家长和老师的殷切期待!
结果又是如何呢?不论怎样奋斗,还是那少数人升入理想高中或高校。多数人是在充当陪读陪衬,更多是饱尝失败的苦果。这样的学校教育已到了非改不可,到了该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正是基于这种的长期以来教育的顽疾和弊端,为了让教育回归本真,教育部组织专家团队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
l 什么是核心素养
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提出: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具有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及与之对应的六大素养。即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在六个大素养基础上,又各列出了3个小素养,共计18个小素养.如学会学习中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3个具体素养;科学精神中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等;实践创新中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应用等。
l 已有的先进标杆
一些走出国门的人总是特别感慨。羡慕某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觉得我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在综合国力、物质生活水平等硬实力方面,已与先进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当接近,可感到在精神层面还存在不小的差异!
也看到某些企业经济效益显赫,可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这就要反思我们的教育了!
我们来看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它在上世纪就提出的学校21世纪核心素养。具体是生活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等三个方面。
美国一所公立高中学校的愿景这样叙述的: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专注于数学、科学和技术。鼓励发现过程中的乐趣,营造基于道德行为和人类共同利益的创新文化。
再看台北中山区五常国民小学的愿景是:健康、感恩、创新、卓越。落实在学生层面则是: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手中有艺、腹中有墨;在教师层面是专业成长、教学多元、创新合作、追求卓越。
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提出;我们重视学生的品格和学养,期望学生追求卓越、为人谦逊、生活简约,齐心协力建立一个满有关怀和爱心的校园,为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力争上游的机会。
再看国内某优质幼儿园提出的发展愿景:创设安全宽松充满爱和童趣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阳光自信,有浓厚的好奇心和多样化的兴趣,乐于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发挥潜能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l 让核心素养注入每所学校
要培养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担负建设伟大祖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必须着力改变目前这种功利化的、浮躁的、目光短浅的为应试的办学思想, 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聚焦核心素养,参照先进标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及家长需求,制定本校的发展愿景。
忌大空勿贪全,唯务实愿可行!在制定好发展愿景基础上,再细化奋斗目标。具体到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要统一全校上下的思想认识,老师们更要更新理念、增强紧迫意识,善于学习、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如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样,得以根本上改变社会风气提高当代人的文明程度那样,通过培养和践行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我们的教育尽快回归本源,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提升学校形象,铸就新一代公民的良好素质。
我们希望每个孩子在毕业时都拥有道德操守和精神追求,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对自己有期望有追求,能适应社会工作,懂得宽容和尊重他人,有强健的体魄和卓越的见解···
一句话,我们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绝非为了升学,不是只会考试。必须具有既适应自己的未来发展需要,又适应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良好个人素质。
2017年12月2日作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