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考作文变化趋势,强化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李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高中语文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发展与提升确定为语文的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以及提升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体现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对高中生语文思维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全国I卷作文题为例,2016年高考作文要求在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这13个来华留学生关注的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并形成有机关联。2017年高考作文给了四幅漫画,第一幅画是一个小孩,拿着100的试卷,脸上一个唇印;第二幅画是一个小孩,拿着55分的试卷,脸上一个巴掌印;第三幅画是先前考100分的小孩,拿着98分的试卷,脸上一个巴掌印;第四幅画是先前考55分的小孩,拿着61分的试卷,脸上一个唇印。要求根据漫画写一篇文章。2018年高考依然是材料作文,中国“世纪宝宝”从2000年出生,到2018年长大成人,以及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此展开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2019年高考作文引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古语,点明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列举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言论,进行思考。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由以上命题以及其他高考作文题可见: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由以往的单一材料发展到多材料;由单幅画发展到多幅图;由单一关键词、句发展为二、三个关键词、句的关联;由单一任务发展为多个任务;由现实立场发展到对过去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想象,其审题的思维总量和难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高考命題在思维品质的考查上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高中语文教学理应也必须做出回应,在学生思维过程的优化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上与时俱进。
一、聚焦挖潜,拓展思维的深度
思维的深度是指思维要有深刻性,在思维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思维的指向性,聚焦、挖掘、深潜,达于事物的本质、内核;要在繁多的头绪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要能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追本溯源,揭示事件发生的原因、深层的历史文化背景,乃至民族心理、地域文化影响;能够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具有很好的前瞻性。2017年高考作文要求学生选取二、三个关键词形成有机关联,审题时要综合几个任务要求,紧扣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个关键,作深入的思考,思考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只有自己读懂中国,自己对祖国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才可以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如果停留于表面,或是局限于某一个局部、片面,都是不能读懂中国的。
高考作文中的很多问题都不能浅尝辄止,需要刨根究底、溯本求源,多问为什么、怎么样把问题引向深入,要能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既要立足现在,又要揭示根源、展望未来,不断地把思维引向深入,从而获得深刻的认识。
二、能变能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实践中,除了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人类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要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都离不开思维的独创性品质。思维的独创性源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要独辟蹊径、推陈出新,显现一种与众不同又切实有效的思维方式,要能够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从而生成新知。思维的概括性越高,知识的系统性越强,伸缩性越大,知识或经验越丰富,积累越深厚,迁移越灵活,思维越多维,角度越独特,则独创性就越突出。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深刻的就是新颖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世之雄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至者少……入之愈深,其见愈奇。”深刻的思想并非常人可以到达,因而是新颖的。
其次,独创的思维不落俗套,能灵活变化,有审视问题的独特角度,犹如切苹果,切入的角度不同,发现亦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独辟蹊径、独具慧眼才会有独到的见解。比如2016年的漫画作文,四幅图直观却抽象,简单却复杂,从横向、纵向、斜切、综合的不同角度切入,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从横向切入观察,考98分的小孩受了批评,得60分的小孩反而得了奖赏,这是怎么回事呢?猛的一看觉得很不公平,但可以借鉴欧阳修在《与高司谏书》里写的“责贤者备”的思维加以思考,形成不一样的认识:自古以来对于贤明的人往往要求严苛,但这样的要求恰是贤者的光荣。
独创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思考要富有灵活性、创造性,懂得变通不僵化,不走寻常路,从而出奇制胜,取得高分。
三、思维互搏,增强思维的思辨性
辩证思维是指以矛盾运动的眼光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人们的思维并非“非此即彼”“非真既假”,需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认识事物,思想碰撞、交锋,才会激发智慧的火花,达于睿智。在考试的环境下,学生只能独立思考,却也要自我辩驳,自我否定,否定之否定,从而使思维全面、深入而严密,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
2017年高考作文中提供了13个关键词,既有“一带一路”“共享单车”,也有“食品安全”“空气污染”,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既要看到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也要看到中国存在的问题,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了解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否定中国的基本国情,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在思想的反复斗争中提升思维品质。2016年的漫画作文需要学生有批判意识,漫画的主要功能是批判现实,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面对非赏即罚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要加以剖析,进行批判,呼吁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批判得越犀利,就越能体现思维的高品质。
四、全息思维,加大思维的跨度
思维的跨度指思维的延伸、联想,时间与空间的关联、架构。它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关联性、系统性,以及概括性、统摄力。现在社会科技发展,学科研究越来越深入,知识总量急剧增长,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信息总量增大,在海量、云量的信息中既不能被淹死,也不能遗漏,因而,我们在思维过程中,要有指向性思维,也要全息性思维,思维的宽度,可以奠定思维的高度,正如沙堆的形成,基座越大沙堆才可以堆得越高。思维跨度越大,集成越优质,发现就越新颖。高考作文在思維总量上不断扩大,多材料、多任务、多关键词、多维的时间空间,都要求学生由原来单一、线性、扁平的思维上升到丰富、立体、全息的思维上来。
2017年高考作文提供十三个关键词,要选取二、三个关键词形成关联,其中的排列组合有很多种,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但也有可能让学生难以选择、无所适从。同时还要完成以中国青年的身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任务,其思维过程十分复杂,关联性更强,思维跨度极大。2018年高考作文提供的诸多材料,引发的联想、思考也较为丰富,同时要跨越时空,注意角色与对象,想象这篇文章留到2035年开启,给那时的18岁的一代人阅读。
思维量的增大,要求学生统摄诸多材料,明确中心任务,拥有思维的广度,实现由此及彼的跨越,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很难适应高考的新变化的。
当然,思维的敏捷性也必不可少,作为选拔性质的高考本身需要对学生思维的快慢做出筛选。近年高考试卷的阅读总量不断增加,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的“要让15%的考生做不完”,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全卷共9451字,除去选做题,约7309字;2017年全国卷的字数为8042字;2018年全国卷的试卷字数为9015字。语基题量增大,给作文留的时间更少,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800字的作文确实有难度,所以思维的敏捷性也很重要。
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语言与思维并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的贫乏实质是思想的贫乏。综上所述,近年高考作文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既是培养学生的长远之策,也是应对高考的当务之急。
[作者通联:福建福鼎市第一中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