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健为雄 ║ 常潇
黄姚古镇写生 ║ 35cm×65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望高深而致中和——常潇其人其画之印象文/苏醒我对常潇,识画先于识人。初看他的青绿山水画,设色典雅清丽,明净中见秀美、润泽中显苍劲、淋漓中露酣畅,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之美。待与他熟识之后,发现其人亦如其画。这种“中和”并非磨灭个性,而是强调一个“度”,讲求的是一种和谐之道。这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理想境界。
柳江古镇写生 ║ 35cm×65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作为中国画坛上的后起之秀,常潇能够在物欲横流的世俗中守护住内心的宁静和淡然,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孜孜以求,这与他率真淡泊的性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初涉画坛者往往遍临名家名作,陷在卷帙浩繁的故纸堆里不能自拔,囿于古人的范式中不能脱身。然常潇在深研传统的过程中,只寻找和选择“合乎自己生命气息”的精髓为己所用。譬如四王的绘画法度严谨、主观感情发挥得较少,这不符合常潇的性情,而他仍然会学习四王绘画中那些“程式化”的法则,因为他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些程式化的东西,自己才可能在法则之中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笔墨性情,才能够主动舍弃传统绘画中拘谨的成分而比较洒脱随性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常潇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明白,所谓中国画的创新,并不只是形式的变化和表现语言的创新,也不意味着一定要抛弃传统。他认为人性、爱、和谐都是艺术恒久性的表达元素,创新的关键在于作品要有时代感、作者要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和气度。
金山岭长城写生1 ║ 40cm×55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所以,他从近现代画家中看到的也不单纯是某种技法上的突破,而是一个艺术家怎样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思维转换。如李可染大量使用“逆光”来表现山水的气势,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他觉得,只有在时代大背景下,构建和坚持符合中国画发展的艺术体系与艺术思维,才能够产生出全新的中国画表现形式与表现技法。
金山岭长城写生2 ║ 40cm×55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一个没有成熟艺术见解的画家,不可能创作出具有深厚内涵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更不可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常潇能够客观、正确地面对传统、继承传统,才使他在当今中国画坛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他先后师从薛亮、林容生两位老师,但他的聪慧之处在于,在艺术探索方面他能够有意避开两位恩师的风格而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林容生的作品写意性强,具有强烈的符号化特征,强调整个画面构图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笔墨结构繁复、丰富却不显得琐碎;薛亮的作品虽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装饰性也比较强,但结构和笔墨都较为严谨,追求艺术形式的单纯美和耐读性的统一。而常潇的作品风格恰是在两位老师的风格中寻找到一条中间的路,确切地说常潇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笔墨语言是吸收了前辈营养后的个性化呈现——经过继承和重组,并融入现代意识,构建出一种唯美、含蓄、简约、清丽的语言范式,呈现出“中和”之美。这是他的探索精神生发作用后的自然结果。
西双版纳植物园写生 ║ 40cm×55cm ║ 纸本设色 ║ 2019年常潇的青绿山水以写意为主,墨与色互为作用,但他认为以色保墨尤其重要,稍不注意就可能在石青、石绿施染之后出现色浊墨灰的问题。常潇把平衡与和谐看作是作品的生命主线。他依靠多年练就的功夫,统领着色墨、虚实、浓淡、轻重自然过渡,既继承了传统的笔墨语言,又提升了色彩的精神内涵,使色彩融于水墨氤氲的意境中,并最终与水墨完美地融合,营造出含蓄、典雅、静穆的画面语言。可以说,常潇的作品在布局结构和表现方式上,使每一个系统内的多种因素(包括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笔墨与色彩),相辅相成、融合互济,构成了一个和谐有机的统一体,达到一种理想的中和之境。
昆明湖写生 ║ 40cm×55cm ║ 纸本设色 ║ 2019年
观澜庄园 ║ 38cm×65cm ║ 纸本设色 ║ 2018年
青城后山1 ║ 38cm×65cm ║ 纸本设色 ║ 2018年
青城后山2 ║ 38cm×65cm ║ 纸本设色 ║ 2018年
深圳观澜庄园写生 ║ 35cm×35cm ║ 纸本水墨 ║ 2018年
校园写生 ║ 35cm×35cm ║ 纸本水墨 ║ 2020年
石板岩写生 ║ 28cm×68cm ║ 纸本水墨 ║ 2015年横屏欣赏 效果更佳
潮州韩江 ║ 28cm×65cm ║ 纸本水墨 ║ 2016年
趵突泉即景 ║ 37cm×125cm ║ 纸本水墨 ║ 2018年
黄姚古镇写生 ║ 37cm×125cm ║ 纸本水墨 ║ 2020年艺术简历 / Art resume常潇|Chang Xiao山西运城人,201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导师薛亮先生。中国国家画院在站博士后,导师林容生先生。山西大学硕士生导师,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文化部中国文艺促进会博士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雄安丹青书画院特聘画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关村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