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十五)

(紧接上期)上期说到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也许本来就是在声东击西,为什么这么说呢?二次北伐是在228年底,打了二十多天诸葛亮就以粮草不济为名退兵,但他并没有回到汉中重新集结,收集粮草,而是直接西行,奔武都郡而去。在229年春出现在武都郡内的建威阻截魏国郭淮的军队。

如果诸葛亮要回到汉中重新集结准备的话,以军队的行军速度和当时的地理交通条件,不可能在春天时到达武都建威。

而在此之前,诸葛亮已经派老将陈式率兵前去攻打武都、阴平。郭淮带兵援救武都,诸葛亮正好率领主力赶到。郭淮只好退兵。诸葛亮得到武都、阴平二郡。

陈式,资料不详,是刘备时期的老将。汉中之战中,曾与徐晃争夺马鸣道。夷陵之战中与吴班一起带领水师攻吴,应该是与吴班并列的将领。

平取二郡,自然是一大功劳,(蜀)汉国内大肆宣传,刘禅下诏恢复诸葛亮的丞相职务。

这次北伐看起来就这么简单,但围绕其中的疑问还是不少,其间还出现了一些重大事情,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首先,这次北伐紧接着第二次进行,怎样看似乎都是第二次的延续,因此出现第二次和第三次究竟算两次北伐,还是算一次的疑问。

诸葛亮北伐始终遵循的是“安从坦途,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的原则,以夺取魏国雍、凉二州为目标,然后东进长安,夺取关中,进逼中原。除了第二次攻陈仓以外,其他几次的总体战略基本如此。

而从时间上看,攻陈仓时,已经安排部署陈式将军攻武都、阴平。

从后勤准备来看,诸葛亮只带了最多一个月的粮草,没有做长期战斗的准备。不是没有粮草,而是没把攻陈仓当作重点,重点是攻陇右。诸葛亮西进途中不需要回到汉中就能够迅速地补充粮草,表明其早已做好安排。

从这几个因素来看,二次北伐很有可能是诸葛亮临时起意,做的一个投机行为。希图在魏、吴交战时趁虚而入,看能不能捡到一个便宜。捡得到最好,捡不到也可以为吴国分忧,尽盟友义务和责任。其真正的北伐计划应该还是取武都、阴平。

其次,此次北伐,魏国几乎没有什么反应,史官对此没有什么记载,(蜀)汉国内则大肆宣传,对比十分强烈。为什么会这样呢?

以前说过,汉末因战乱、瘟疫、灾荒造成人口大幅度减少,武都、阴平二郡基本上是人口极其稀少的荒芜之地,魏国并不看重,失去了也影响不大。

(蜀)汉国却不一样,夺取二郡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非常大。

政治意义上,这毕竟是一场胜利,夺取了益州以外的土地,不管其是否荒芜,都是开疆拓土,意味着北伐的正确。

现实意义上,前面两次北伐均告失败,出师不利,劳民伤财,对社会稳定,民心士气,都是十分严重的损害和打击,(蜀)汉国急需一场胜利来稳定社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其间出现的外部重大事件是孙权称帝和曹魏伐(蜀)汉。

就在这一年,孙权借去年大胜曹休营造出来的社会氛围,正式称帝,派遣使者告诉诸葛亮,并提出“并尊二帝”的政治主张。

还是以前说过的道理,当时的观念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孙权称帝的行为在(蜀)汉国内掀起轩然大波。

(蜀)汉以汉室继承人自居,曹丕禅汉尚且被(蜀)汉认为是“载其凶逆,窃居神器”,靠武力偷取了汉室江山,没有合法性,因此才要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孙权称帝,更是乱臣贼子。

因此(蜀)汉政权内大多数人都认为继续与孙权联盟已经没有意义,名义上和体制上都不顺,应该表明(蜀)汉的正统立场,和孙权绝交。

绝交,还是不绝交,是对诸葛亮政治智慧的一大考验。

从理论上说,应该绝交。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汉贼不两立”,作为汉朝继承人,怎么能承认一个异姓政权呢?(这不是卖国么?哈哈)

而现实中则不能绝交,一旦绝交就会两面受敌,以(蜀)汉国力来说,无论如何都没法应对这种不利局面。绝交相当于自掘坟墓。

诸葛亮顶住压力,耐心细致地给群臣解释,从其所说来看,诸葛亮确实是个优秀的政治家。

首先,诸葛亮承认孙权称帝是僣逆,是乱臣贼子。这个角度仍然是以(蜀)汉为正统,顺应群臣的思想,之所以不与他计较,是希望和他形成掎角之援。

在这个基础上,诸葛亮分析了和孙权绝交的弊端。“现在绝交,他一定非常痛恨我们,会找机会进攻我东部。我们和他交战,必须完全战胜他,吞并他的领土,才能重新北伐中原。而东吴人才济济,将相和睦,不可能很快被打败。双方僵持不下,就会让曹魏得利,有机可乘。这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然后以古为鉴,说服群臣。“以前汉文帝对匈奴低声下气,先帝优先和东吴结盟,都是因应形势变化而采取的变通之道,深谋远虑,而不是逞一时的匹夫之愤。”

再消除群臣对孙权是否助力北伐的担忧。“现在大家都认为孙权的最大利益是鼎足而立,如今已经实现,不会和我们并力北伐,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说法。为啥呢?

孙权智力不够,只能划江自保。孙权不能过江北伐,就像曹魏不能渡江南征一样,并不是力量有余而不取利益。”

再谈联盟的好处。“如果和东吴联合北伐,东吴上策会分裂魏国土地作为后面扩张的基础;下策是抢略百姓以扩大国境,在我们内部之间显示武力,不会一直端坐不动。

现在能让孙权就地不动并且和我们保持和睦关系,使北伐无东顾之忧。曹魏留在河南防备东吴的军队不能全部调往西部阻拦我们,能得到这样的好处,已经足够。因此,孙权的僣逆之罪,不方便明言。”

诸葛亮说服群臣后,立即派卫尉陈震赴武昌庆贺孙权登基,同时隆重地举行了作为两个国家之间的结盟仪式,并平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四州属于吴;并、凉、冀、兖四州属于(蜀)汉,司隶校尉部以函谷关为界中分。(平分天下有点自娱自乐)

盟约中明确提出双方共同的战略目标是联合灭掉曹魏,约定自今日起,戮力一心,同讨魏贼,救危恤患,分灾共庆,好恶一致,无有二心。如果有加害(蜀)汉的,吴国就讨伐他;如果有加害吴国的,(蜀)汉就讨伐他。各自守卫自己分内的领土,不互相侵犯。并将此盟约传之后世,始终遵守。

后面的发展也确实如此,直至(蜀)汉于263年灭亡,三十多年间,双方从未违约,有效地维持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一份盟约能够维持三十多年不变,在古代史上的汉人政权之间的结盟中算是个难能可贵的奇迹。

这个盟约再次表现出古人观念上的狭隘,能“并尊二帝”,为什么不能“并尊三帝”,和平共处呢?

诸葛亮春季占领武都、阴平,到冬季时,已经修筑起汉城(今陕西勉县)、乐城(今陕西城固县),建立起了桥头堡。

(蜀)汉夺下二郡,魏国没什么强烈反响,孙权称帝,却引起魏国朝野关注,同样是基于“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观念,曹魏也不能容忍(蜀)汉和吴相继称帝。

(蜀)汉太过弱小,刘备称帝,曹魏也没放在心上,注意力始终放在孙权身上。现在孙权也称帝了,曹魏不能掉以轻心,决定动手。这下又回到老问题上了,先伐(蜀)汉还是先伐吴?

诸葛亮首次北伐后,曹魏的决策是采纳司马懿的意见,先伐吴。现在大司马曹真提出的却是先伐(蜀)汉。(不知道有没有和司马懿对着来的意思)

曹真最初计划从斜谷道伐(蜀)汉。司空陈群以当年曹操征张鲁失败为例反对,主要是道路深险,粮草难以为继。魏明帝曹睿据此驳回了曹真的提议。

曹真又提出从子午道伐(蜀)汉。陈群又上疏反对,魏明帝曹睿将陈群的上疏转给曹真,曹真却以此为魏明帝曹睿下诏同意的根据发兵。

曹真八月从长安出发,走子午道。司马懿从汉水逆流而上,攻汉中南郑。其他部队有的走斜谷道,有的走武威。天水的郭淮、陈仓的费曜也出兵合围。

木已成舟,魏明帝曹睿来不及制止,也前往许都助阵。

除陈群外,太尉华歆、少府杨阜、散骑常侍王肃都上疏反对此次征伐。

各路大军齐发,一场大战似乎很快会一触即发。没想到时值秋季,霖雨暴发,连下三十多天,冲毁栈道,道路断绝,无法进军,各路军退兵,无功而返。

发生在(蜀)汉内部的事情是诸葛亮继续利用北伐压制、控制李严。

得知曹真多路大军伐(蜀)汉的消息后,诸葛亮立即着手防御。先是暂停了(蜀)汉士兵轮流探亲制,然后让留守江州的李严带二万人来汉中增援。以李严的儿子李丰接替其父为江州都督。

以前说过,李严也不是省油的灯,始终有和诸葛亮对抗的心思。这次调遣,李严不去,和诸葛亮讲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将江州附近的五个郡合并为巴州,由自己出任巴州刺史。第二个条件是以魏国司马懿、陈群同时开府一样,暗示诸葛亮自己也要和诸葛亮同时开府。

李严这两个条件很可怕,满足了第一个条件,李严就拥有了川东地区,几乎取得(蜀)汉一半的领土(汉末三国时期,益州辖郡变化不定,当时大约有13个郡)。满足了第二个条件,李严就拥有了自己组建军事、行政班子的权力,几乎可以独立了。这样的话,李严就具备了和川西分庭抗礼的资本。

诸葛亮当然不会答应,此时正好借曹真伐蜀的机会,紧急征调李严带两万兵到汉中加强防御,同时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也许这也是李严开出的带兵北上的条件)

大敌当前,李严不敢抗命,到了汉中。曹真大军因被霖雨阻拦没有来,李严被诸葛亮以明年要北伐为名留了下来,改任为中都护署府事(另有左、右都护)。

所谓署府事,就是署理诸葛亮在汉中的丞相府事,也就是说,一个手握军权的托孤大臣,此时变成了丞相府里的官员,军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李严此时改名为李平)

后援到了后,诸葛亮在城固(今陕西城固县)、赤阪(今陕西省洋县)布置防御曹真大军。曹真大军因雨不能前来,陇右空虚,给了诸葛亮出击的机会,立即派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护军讨逆将军、关中都督吴懿带兵向西进入羌人聚居地。郭淮、费曜带兵阻击,双方在阳谿(南安郡内)交战,魏军大败。

魏延因此功升任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吴懿升左将军。吴懿是刘备穆皇后的哥哥,左将军是刘备任过的职务,封给吴懿,算是一种殊荣,封高阳乡侯。

此时形势对(蜀)汉来说一片大好,稳固了武都、阴平,没有强敌来犯。诸葛亮应该潜心治理这两个地方,使之完全归化为(蜀)汉领土,以此为桥头堡向周边地区扩张。诸葛亮的行政治理和处理族群关系的能力很强,应该能将这两个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从而感召周边地区归顺。

在急需胜利的时候诸葛亮得到了这个胜利,尽管战果并不是那么辉煌,但这也极大地提振了(蜀)汉的士气,鼓舞了诸葛亮的斗志,更加坚定了北伐的信念,急迫地选择了继续北伐。就在第二年二月,出祁山开始了第四次北伐。

结果如何,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精度系列第十五篇:三国纷纭----坐看古代版的国际风云

    一."隆中对"的战术实施 刘备拿下益州,诸葛亮战略规划即将成为现实.正当此时,曹孙两家开始对刘备发难.公元215年曹操闪电战袭击汉中,三个月攻克汉中中心城市南郑,将张鲁势力压缩到了 ...

  • 浅谈诸葛亮治蜀:六次北伐均失败,真的是军事能力不够出色吗?

    公元219年,关羽丢失荆州,本人也被东吴杀害.公元222年,刘备攻打东吴失败,东吴都督陆逊在夷陵大败蜀军. 从此,蜀汉本来大好的局面,瞬间看不到前途了.在夷陵之战结束九个月之后,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将蜀 ...

  • 诸葛亮三次北伐后,魏国主动出击,三路大军来攻打汉中!

    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诸葛亮就进行了两次北伐,第一次有点可惜,本来出奇兵走祁山,又收降了三郡,局面十分良好,可惜街亭失守,功亏一篑.第二次,就是技不如人了,曹真高过诸葛亮一招,提前死死的守住陈仓,蜀军粮草 ...

  • 诸葛亮北伐为何要绕道祁山,而钟会从子午谷攻蜀就能成功呢

    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唯一的交界就是连绵八百里的秦岭,秦岭以南是蜀汉的地盘,包括汉中郡以及武都.阴平二郡,秦岭以北是曹魏的地盘,包括关中平原和陇右五郡. 历史上,穿越秦岭南北的路,也就是常说的古蜀道,从 ...

  •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数万大军却没能攻下陈仓,这是战略失败吗?

    历史上压根没有六出祁山,诸葛一共五次北伐,还有一次是曹魏的自卫反击战,所以五次北伐打了六仗,才被演义成六出祁山,而五次北伐中只有两次是规模较大的,也是打出祁山的,其余三次都是小规模战斗,谈不上消耗了多 ...

  • 陇右战略与子午谷奇谋,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导读 三国时期,为完成先帝遗愿,蜀相诸葛亮北伐曹魏政权.凉州刺史魏延进献子午谷奇谋:效仿当年韩信"暗度陈仓"的方法,兵分两路进军汉中.一路由他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快速通过子午谷攻占长安 ...

  •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靠什么又支持了三十年?

    十月本来是收获季节,百姓无不翘首以盼:可是景耀六年(263年)的金秋十月,对于蜀汉人民来说是个不堪回首的晚秋. 就在这年十月,邓艾率军从阴平险道出,到达江油,然后出奇兵攻入成都,国祚43年的蜀汉宣告灭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一)

    前面聊刘封时说过有机会聊聊诸葛亮,让各位看看诸葛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其精明的程度为什么会有让人细思极恐的感觉. 这个愿许得有些草率,纯属没事找事,给自己找麻烦.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伟大人物之一,不是三言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二)

    (紧接上期) 诸葛亮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提起,似乎谁都知道,要细问,却并不知道其人生经历的具体过程,比如他在荆州隆中隐居这段时间究竟做了些什么,恐怕没多少人知道.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诸葛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三)

    (紧接上期)  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 汉朝时男子以二十岁"弱冠"为成年的标志,就可以通过举孝廉(由郡推举).茂才(即秀才,由州推举,因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改为茂才)等朝廷设立的举荐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紧接上期) "隆中对"语焉不详的含糊之处 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名士高人,围绕左右的主要是从涿郡家乡带出来的包括关.张在内的那帮混混,其事业则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五)

    端午过完,继续闲聊.  曹操插足荆州         (紧接上期)上期聊到刘备.诸葛亮利用刘表家庭矛盾指使刘琦得到江夏太守之职,然后刘备率领所部从新野移防与襄阳近在咫尺的樊城,对襄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六)

    (紧接上期) 庞统对"隆中对"的否定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有上战场,主要是做后勤工作,做得非常好,足兵足粮供应前线.从此时一直到刘备去世,凡遇战事,诸葛亮主要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这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七)

    开始后悔聊这个话题了,太长太累. (紧接上期)这期主要聊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前是怎样明哲保身的. 许多人以为诸葛亮始终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其实不是.最初是,前面说过,遇到诸葛亮前,刘备身边只是些二流人才,诸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八)

    自己挖的坑,含泪也要填平,哈哈. 恢复与孙吴的友好结盟 (紧接上期)223年6月10日,刘备驾崩.刘禅随即在成都继位,诸葛亮仍然为丞相.此时刘禅十七岁,按照刘备的嘱咐,父事诸葛亮.朝中大权集于诸葛亮一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九)

    一场注定会胜利的仗,诸葛亮为何要亲征 (紧接上期)225年春,诸葛亮兵分三路南征,自己率领主力由安上水路进入越嶲:门下督马忠带一支部队攻牂柯: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李恢带一支部队进攻益州.(庲降不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十)

    (紧接上期) 为什么要北伐 上期聊到蜀中和平安宁,经济社会逐渐向好,诸葛亮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一门心思要北伐呢? 记不清楚前面哪一期里曾经聊到过一个话题,今天的祸是前人种下的,发生在当下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