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鸭跖草
鸭跖草,拉丁学名:(Commelina communis),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属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
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下面一瓣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状,绿色,雄蕊有6枚。
产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
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可达1米,下部无毛,上部被短毛。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2厘米。常见生于湿地。适应性强,在全光照或半阴环境下都能生长。但不能过阴,否则叶色减退为浅粉绿色,易徒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弱光,忌阳光曝晒,最适生长温度20~30℃,夜间温度10~18℃生长良好,冬季不低于10℃。
鸭跖草,古名鼻斫草,又有碧蝉花、蓝姑草、碧竹子等别名,生于河岸、湖畔、溪流边湿地,房前屋后阴湿处也较常见,产于我国甘肃、四川以东大部分地区。鸭跖草茎叶似竹,花瓣3枚,1枚白色下弯,2枚蓝色上扬。鸭跖草开花时为辅助蜜源植物,花瓣汁液可作手工染料,全株也可入药,具清热解毒之效。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草部(中)鸭跖草释名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续通志》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鸭跖草一名芩鸡舌草一名碧竹子一名竹鸡草一名竹叶菜一名耳环草一名碧蝉花一名篮姑草叶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可为画色有角如鸟嘴
南宋杨巽斋曾作《碧蝉花》诗曰:“扬葩簌簌傍疏篱,薄翅舒青势欲飞。几误佳人将扇扑,始知错认枉心机。”篱笆旁的碧蝉花开放,青蓝色的花瓣仿佛飞虫的翅膀,美人以团扇扑之,才知道那并不是虫儿,而是野花。
这种野花因常生于潮湿之处,在溪边河畔水泽之地尤为多见,水边鸭鹅喜爱将这野花的鲜嫩茎叶当作食物,故而在民间此花又多被称为“鸭跖草”,直至如今,鸭跖草也是这种植物的中文正式名。
鸭跖草的两枚蓝色花瓣,因易被阳光摧残,故而尤为珍贵,民间巧匠趁天光初亮、露水未退时,将那些鲜嫩的花瓣采下,捣烂为汁液,可以当作蓝色颜料用于绘画,也可染制手工艺品。明朝时,鸭跖草染色的彩羊皮灯风靡一时。如今江南亦有艺人,以鸭跖草花的汁液制作淡蓝色亚麻布,别具风情。——因可用作染色,故而鸭跖草又有别名“蓝姑草”。
鸭跖草花太小,榨汁不知道需要多少,基本上难得。
本次杭州一老师寄来的是全草,没有花朵。只能用全草来实验。
染料提取及染色过程:
新鲜去杂质,洗净。
一公斤叶加五升水。
大火烧开转小火煮三十分钟。
过滤
重复以上流程再来一遍,过滤。
两遍染液合在一起。
布料浸泡透。
染液加媒染剂加热。
染液35℃时加入布料染色。
不断翻动。
温度50℃,时间40分钟染色完成。
拧干清洗,晾干。
经过实验,在天然纤维上均有上色效果。
用碱提取后染色出来是绿色,当时大喜,但不耐日光晒,晒干后绿色全无,仅剩一点绿色。还需进一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