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孩子的生命危机,当冲出应试教育樊篱,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快乐
【家教智慧 第756期】
对孩子来说,他们活着有三件事,做自己想干的事,做有价值的事,被大人强迫做的事。
自已想干的事,就是吃点、喝点、玩点之类的事,有价值的事就是为他人做事、为他人提供帮助;被大人强迫的事就是学习、作业、考试、升学。
在这三件事情中,第一件是人的本能,第二件是人的价值,孩子在这两件事中都能得到快乐感,幸福感,在孩子看来,第三件是为了前两件事情而不得已委曲求全。
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文章《教会孩子“爱”,是父母最大的福气》,她引导孩子说,“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孩子们的回答令人惊异:‘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一个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一个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戴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这就是孩子的逻辑,而这也是孩子自我感觉到的价值。
我本家的一个孙子,刚考上大学时,家长说让他好好学,将来考研究生,我那孙子说:“我先给你们说,我现在给你们上个大学就不错了,不要再值望我给你们考研究生了。”
当年的神童张祈炀,10岁读大学,14岁读研究生,16岁读博士,当博士快毕业时,给父母提了一个要求,全款在北京买房,他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为你们读书,现在,也该是你们为我做点事的时候 了!”
这就是孩子的思维!
现在孩子吃穿不愁,但玩却受到了严格的控制,为他人做事、帮助他人的权利几乎也全被“剥夺”,他们现在就剩下了第三件事“迫不得已”地去学习、考试、分数、名次、升学,在大人看来,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但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是活在当下,未来的大学、工作他们现在小小的脑子思虑不那么多,那么远……
所以现在不少孩子跳楼、喝药轻生并非仅是考试、升学的压力所致,而是他们的人生实在没有意义——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一个感觉不到快乐的人,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要解决当下孩子的“生命危机”问题,仅是给他们讲珍爱生命的大道理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而是要让他们从狭隘的应试教育圈中走出来,在家里让他们做些家务劳动,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感到这个家庭需要他们;在学校多开展各种活动,给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同学交往提供平台,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双休节假多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燃起他们对生活的希望,放飞他们的理想,让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如是,孩子们天天感到充实,快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能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对自己的生命珍爱有加了!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