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若认为自己孩子是一块璞玉,就当让孩子接受老师“爱的耳光”

【家教智慧 第687期】

一个同事的孩子,一次回家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些微红。同事问,“今天怎么这不不高兴啊?挨老师批评了!哎哟哟,是不是还吃了老师的耳光了?这可怎么行?”同事一边说,一边想用手抚摸孩子的脸。

对面同事一边串的提问,孩子一直默不作声,听到同事最后一句话,孩子猛地推开同事的手,大声道:“怎么不行?那可是爱的耳光……”

每一个曾经作过学生的人,我觉得都会被老师批评过,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许还被老师“拧过耳朵”“敲过额头”“打过屁股”……老师的这些做法,家长也曾有过,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你好”,让你改正错误,努力上进,茁作成长,成功成才!

所以,对很多孩子来说,挨了老师批评、甚至挨了凑,当时虽然感觉很不舒服,但内心深处对此却是非常“认同”的。就像我同事孩子说的那样“那可是爱的耳光!”

不要以为小孩子真得不懂道理,其实他们从小背诵的“玉不琢,不成器”,早已在他们内心深处扎下了根,“老师把我当成‘玉’来要求,自然少不了批评甚至凑的!”

因此,这样的孩子,是不会记老师的仇的,不但不记,长大后还会成为自己津津乐道的事,一有机会,就会拿出来“宣扬”。这个中原因,就是因为他把自己当成了“玉”!被老师“修理”那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没有老师当年的“修理”,就没有今日的成就!

与老师记仇的孩子,不是没有,但仅是少数!一方面是个别老师确实有违“师德”,一是会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二是把学生当成“撒气筒”,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

对这样的老师,孩子是自有判断的,挨了这样老师的凑,孩子是不会服气的。但老师毕竟是老师,尽管如此,只要在身体、心理“承受”的范围内,孩子对老师的做法虽然有抵触,但却不至于怀恨在心。因为,毕竟,当时自己也是有错的,否则,那么多学生,老师为什么会“专门找”上自己呢?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岁月的磨洗,这些事情就会渐渐随风而逝了!

像近日网上疯传的,河南33岁常某,毕业后20年,再扇老师耳光的事,我想,这应实在是个极端案例。就算常某所述当年老师对其的打骂的确属实,事隔20年后,常某的做法我仍是持不赞成态度。

常某之所有如此做法,就是把当年老师对他的行为定义成了“欺负”,不得不说,这种定位是非常错误的,是把自己和老师放在“对等”的地位上,而忘记了自己是在接受老师的教育。

现代教育,虽然讲究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讲究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就教育的本质来说,这种平等只是相对的,老师和学生身份本就不同、地位本身就不等,试想,一个是学,一个是教;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大人;一个要犯错误,一个要批评教育……这其中的不平等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不把自己当成一块“璞玉”,希望得到老师的雕琢,那么在老师教育的过程中,孩子就会对老师的做法心存不满,当老师的方式、方法稍有不当或过分的时候,孩子就会怨恨老师。像如此的心态的孩子,老师会有两种态度,一个是放弃,任其发展,一个是要想尽老师的职责,试图将“顽石”打磨成“玉”。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回头的“浪子”毕竟是少数,否则,就不会有“浪子回头金不换”之说了,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老师所有的教育都变成了“欺负”……

因此,我以为,无论常某当年所讲情况是否属实,常某及其那些为试图证明“常某是个好孩子”“学生报仇,20年不晚”的人,其实都没有摆正“受教育”的心态。

当然,个别老师体罚甚至过度体罚学生的做法是绝对不对的,我这里并不想为这样的教师开脱。

我这里只想说,师德失范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任我们的孩子受任何人包括老师的任意打骂和羞辱。但是,对孩子成长来说,老师毕竟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因此,要让我们的孩子成功成才,我们首当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块需要雕琢的“璞玉”,交给老师去“打磨”。让孩子尊重老师,在孩子心里种下“老师是爱我”的种子,像我的同事孩子那样,虽然被老师“打了耳光”,但孩子却坚定地认为“那可是爱的耳光!”唯如是,才能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在老师的精心雕琢下“璞玉变真金”!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