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曾经拆掉的关帝庙
1.7亿建成,1.55亿元搬走,湖北省荆州市的巨型关公雕像又上了热搜。这座关公雕像高达57.3米,建成于2016年,先是违建、后又搬移,“3亿多元说没就没,荆州巨型关公搬移教训深刻。”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为历史爱好者,很多人要问镇江过去的关帝庙在哪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故?
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详细聊聊镇江曾经拆掉的关帝庙。
序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月,荆州樊城的汉水边,关羽、于禁双方围绕襄樊的争夺战已经趋向白热化,与此同时,暴雨倾注,天空都仿佛从蓝色永远变成了深灰。
这一天,驻扎在低处的于禁军营,终于再也遮挡不住被人为集聚的滔滔洪水,彻底崩盘。面对敌人溃不成军的惨状,我们的关二爷轻抚美髯,自得于这威震华夏的赫赫武功。
此刻的他一定设想不到,一千多年后的自己竟从如此勇武的一员大将变成了满面油光、和和气气的财神爷,到处都有人为他建庙。
01
到了南宋中期,关帝庙彻底走红,郡、国、州、县、邑、乡、闾、里皆有庙,关帝庙升格为武庙,和孔夫子的文庙并列。
明清以降,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和三国戏的推动,关羽的故事妇孺皆知。关帝庙逐渐遍及城乡,香火之盛,无与伦比。
明成祖、明宪宗都曾下令全国重修关帝庙,天下大约只有三处地方没建关帝庙,一是山东信阳县黄巾军的发源地,村民自认为黄巾的后代,甚至相约不与刘关两姓通婚。
二是河北正定县的辛城堡村不祭关公,因为这里是三国时袁绍帐下河北名将颜良的家乡,对辛城堡的村民来说,关公是他们的袁家,清朝时,这里的乡民还冒着犯上的风险,联名上书,跪泣官衙,抵制祭关公。
第三处地方,就是咱们镇江了。
在镇江丹阳的吕城镇,出过一个关于关帝庙的有趣故事。
传说镇江丹阳吕城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所建。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有个好事者在吕城也建了一个关帝庙供奉关圣帝君。从吕城建了关帝庙之后,每至夜晚,吕城的百姓就听到彻夜的打斗声,闹得百姓人心惶惶的。大家都不知道是何原故。
后经高士指点,说:丹阳吕城供奉吕蒙就一定不得供奉关帝。吕城的建造者,吴国大将吕蒙原是蜀国大将关羽的冤家对头,到了阴曹地府还是冤家路窄。所以自从吕城建了关帝庙之后,每至夜晚,吕城的百姓就听到彻夜的打斗声。
吕城的百姓万般无奈,只好拆了刚建好的关帝庙。
从此,吕城夜里也就太平了。
另外,据袁枚的《子不语》记载,在吕城的五十里内都没有一间关帝庙。一旦有人建起关帝庙,每夜就必有兵戈角斗的声音,所以居民都互相劝戒,勿建关帝庙。曾有一卜者行至该城,借宿在土神庙中,夜间忽然雷电交加,屋瓦皆飞直至午夜。居民都不知何解,後来,各人都见到卜者所盖的,原来是一面画有关帝的布旗,所以土地驱逐卜者,不许在吕侯庙中借宿。
吕城镇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是三国时期的吕蒙所铸的城池,至今为止吕城镇的人还认为吕蒙是他们的老祖宗,当地人十分崇拜吕蒙。街上有吕蒙商店、吕蒙街、吕蒙菜市场……甚至一种韭菜饼子,也叫“吕蒙烤饼”。
做这种饼子,要先把韭菜洗净,晾干,另将猪肉或生猪油撕皮后切碎,放入盐、味精、料酒等作料拌均匀待用。接着将面粉加水调成大面团反复揉压,等面团存放润和而有韧劲时,分摘成每个1~2两的小面团。制作时将小面团捏成巴掌大的面饼,将切成半厘米左右长的一大把韭菜放上面饼,又用匙舀上2匙待用的生猪油或肉馅,再抓上一把切碎的韭菜盖上,加上适量细盐、味精后,将菜馅包入面团内,形成球形。然后在案桌上撒上黑芝麻,把面团放在芝麻上均匀正反压平,压成直径约十多厘米的面饼。等锅烧烫后将面饼放入凹铁锅中心,用手掌跟将面饼轻轻地拷打,在锅中发出“砰砰”的声响,使面饼四沿越来越大。
将饼一块块烤好后放置竹筛之上,待吃时再将锅内浇上食油,把饼正反烘烤后装盆。
02
镇江有条霸气十足的路名,叫“万古一人路”。
在路通之前,曾是一条“万古一人巷”。据《地方志》记载,万古一人巷的地名源于此地的“关帝庙”。
这座关帝庙,前前是镇江非常古老的青苔寺,也是镇江城里著名的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代,寺庙的侧面有座绿水桥,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有诗云:“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鸟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其实,青苔寺不是庙宇,原为书院,是学子们读经学理的幽静之所。后来改建成“关圣帝君庙”,简称“关帝庙”。庙后墙壁上嵌有一方“古青苔寺境”石碑,庙的山门前,有一个木牌坊,上书“万古一人”四字,是明代张文光写的;背面有“天人咸仰”四字,书写人是明代崇祯九年的赵志梦。
万古一人路由此而来。
旧时,关帝庙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加上它也是祈福求财的场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香火格外鼎盛。镇江关帝庙的祭祀是农历五月十三日,这一天官府要出面组织的大型祭祀,非常正规。
祭祀一般以地方乡绅出资为主。请有影响力的文人写祭文、唱颂词,官民三叩九拜“乐六奏,舞八佾,如帝王庙仪”,镇江大大小小的官员心怀敬畏,认真祈祷。
李赞扬老师的书里介绍,在关帝庙的寮房柱子两边,刻写着一副天下人皆喜欢引用的对联:
这寮房,就是僧人和庙祝睡觉的地方。
同时,《地方志》上还记有镇江关帝庙专撰写的联句:
一座关帝庙,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座木头的“万古一人”牌坊,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万古一人路上的关帝庙,听说好像是解放前填埋关河拆掉的。
▲关羽夜读《春秋》和儒化关羽的形象
都折射了两宋意识形态变迁对民间文化的巨大影响
虽然地方史志中记载的镇江关帝庙都已经不在了,但从镇江的这些地名中,还可以看到很多三国掌故的痕迹。
这些传说,都停留在岁月的长河里,供后人一一回味。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