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是一切美德的始基
【家教智慧 第328期】
孝敬父母是一切美德的始基
孝敬父母没有任何理由
有一对夫妇,父母年龄大了,但两人多年来基本上不回家,甚至过年时也不回。后来,了解知道,两人对老人有意见。男方有个妹妹,早些年父母一直在给农村的妹妹照看孩子,从来没有给自己看过孩子。现在,父母年龄大了,妹妹的孩子也大了,父母回家了,但两人因老人没有给自己看孩子,所以,觉得父母应该由妹妹来赡养……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兄妹两个甚至多个的家庭里,子女们多为父母的赡养问题而纠结。纠结的原因,就是老人有偏有向:一样的子女,父母给钱不一样,“干活”不一样,甚而至于,亲热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觉得自己“吃亏”的,便想少承担甚至不承担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我以为,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
“我从哪里来?””我从父母那里来!”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父母养育我们长大,父母是我们的根。父母之恩,比天高,比地厚。我们大了,我们自食其力了,父母就老了。这个时候,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就是我们无条件的义务,就像父母当年无条件地养育我们一样。
因此,当我们成人以后,或者说成家立业之后,父母给不给钱,给钱多少,给我们“干不干活”,“干活”多少,对亲兄弟姊妹有没有“偏向”,都是父母的事,和子女孝敬父母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只要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为子女就该孝敬父母,再无需要任何理由。
孝敬父母是一切美德的始基
孝是为人之本。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连动物都尚存的本能。如果一个人连生已养已的父母都不孝敬,当然就不能称其为人,甚至不如禽兽。在这个世界上,那就没有了任何的底线,还有什么人、什么事能让他挂念,能成为约束他的条件?一个连禽兽都不如的人,你还能指望他能讲什么道德?有什么诚信?“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源。”孝是一个人的立身安命之本,是一个人良心的源头,是道德底线的底端,是一切美德的始基。
孝是大义之根。在我国,自古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这表明,一个人活在世上,最根本大事有两件,一个是忠,一个是孝。忠是指对国家,孝是指对父母。“忠孝不能两全”除了说明一个人能力再大,这两件大事也不可能同时兼顾外,还深刻地昭示了父母地位的重要性。对一个人来说,世象万千,唯有父母能和国家相提并论,国家是本,父母是根,二者只有主次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差别。而且,就个人本源来说,是先有父母后有国家。一个人之所以能忠于国家,报效国家,其忠念也根源于父母。父母忠于国家,才可能要求子女忠于国家。子女唯有孝敬父母,才能接过父母手里的忠国接力棒,也才可能像民族英雄岳飞那样,忍受身体剧痛,让母亲在自己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反之,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他还会听从父母忠诚祖国的教诲吗?你还能指望他热爱那个“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亲自给自己饭吃、没有亲自给自己衣穿”的祖国么?你还能指望他脑中会有”没国就没家、没家就没父母”想法吗?你还会指望他舍小家、丢父母,去为国尽忠吗?
孝是立家之基。南北朝时的《颜世家训》中说:“千经万典,孝悌为先”;明末清初的《朱子家训》中有“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之训;清末《曾国藩家训》中更是对孝倍加推崇,认为“孝友二字可使家经久不衰”……诚然,由于地域差别、行业不同、历史渊源不一,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可能有所差别,但是,纵观古今,上达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把“孝”作为家风家训的重要内容,教育子女的理念核心。
要想孩子孝敬自己,自己当先做一个孝子
每一个人都既为子女,又为父母。将心比心,你现在如何对待你的孩子,那么当年你小的时候,父母也是这样对你。因此,我们对待父母,不能把自己“记事"后的一切作为孝敬父母的法码。
况且,每一个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孝敬自己。岂不知,孩子的孝敬并不是你“语言教育”在起作用,而是你“身体力行”的示范结果。因此,你现在如何对待父母,等你老的时候,孩子也会这样对待你。所以,要想培养自己孩子的感恩孝悌之心,自己先要给孩子做好孝敬父母的榜样!
快过年了,愿天下子女,卸下心中对父母的芥蒂,带着孩子,回家陪父母过年!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