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们的诚信?
(如果喜欢,请加关注)
曾经,我们是很讲诚信的。
人言为“信”,先民们造字时就在告诫世人,做人要诚实,说话要算数。人无信不立。人在发誓时经常爱说的话是,如果违背誓言,天打五雷轰,死无葬身之地。这还算好的,有些甚至发誓诅咒到牵连十八代祖宗,可见誓言是不好轻易违反的。
诚信曾经价值千金。
西汉河东太守季布,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则言出必行,时人称颂为“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汉代货币是铜钱,黄金百斤,是天文数字了。
季布
诚信曾经胜过生命。
东周巴国(今重庆忠县)巴蔓子将军为平息国中叛乱找楚国借兵,许诺事成之后,割三座城池给楚国。叛乱平息后,楚国派人要城,巴蔓子处于两难之地,割城不忠,违约无信,咋办呢?巴蔓子告诉楚使,“把我的头拿去吧,城池不能给”,于是拔剑自刎,以生命赎清违约的罪过。
巴蔓子
诚信曾经为爱捐躯。
春秋鲁国曲阜人尾生迁居到梁(今陕西韩城南),与一位女子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女子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于是二人决定私奔,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合。黄昏时分,尾生到桥上等候。突然间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淹没了桥面。尾生死死抱着桥柱等候爱人,被活活淹死。那女子没按时赴约,是遭父母禁锢家中,后伺机逃出,赶到桥边,看到抱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抱着尾生的尸体纵身跳入波涛之中,殉情而死。
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国与国之间也讲诚信。
春秋霸主齐桓公武力攻打鲁国,鲁国三战皆败求和。两国会盟于柯,鲁国曹沫突然发难,拔出匕首,揪住齐桓公,逼着齐桓公把三次战役所侵占的土地,归还给鲁国。生死关头,齐桓公只能答应。会盟结束后,齐桓公气愤不已,不想归还土地,管仲告诉他,如果不守信用,天下诸侯就不会尊重你,听从你。齐桓公冷静下来后,乖乖地信守承诺,归还了土地。
曹刿(即曹沫)
文明发展到今天,按说应该更加遵守守规矩,讲诚信的道德原则,可放眼一看,似乎不是这样,出尔反尔,食言而肥的人和事比比皆是,防不胜防。几乎每个人都成了丧失诚信的受害者。
养猪的不吃猪肉,养鱼的不吃鱼肉,养鸡的不吃鸡肉,大家互相伤害,结果大家都受伤。
不讲诚信让大家的日子过得很复杂很闹心。早期出国购物的中国人最喜欢问两个问题,一、真的假的?二、打不打折?第一个问题反映出国人被假货坑得太惨;第二个问题反映出国人根深蒂固的喜欢占便宜的小农心理。老外最反感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质疑他们的诚信。这是个道德问题,在国外是很严重的指控。第二个问题是质疑他们产品的质量。国外正品就是正品,打折品就是打折品。一分钱一分货,不会把正品当作打折品来卖,反之也是。用打折品的钱来买正品是不尊重人的劳动,是想占便宜。占便宜也是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经常说剥削,一问什么是剥削,估计很多人还回答不出来,只知道剥削不好而已。用大白话说吧,占便宜就是剥削。
大家都讲诚信,不贪图占便宜,明码实价,就不至于连买个东西担惊受怕、讨价还价,累不累嘛?真实简单地过日子多好。
人与人之间不讲诚信,一些政府部门也不讲诚信。招商引资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政策优惠哟,环境良好哟,走过路过不可错过哟。企业真去了后,却遭遇到关门打狗,说好了的那些统统不见了。项目需要企业垫资的也这样,这个项目好哟,赚钱钱哟,你先做嘛,做好了就给钱。等企业做好了,没钱给你了,拖你个三年八年没商量。
国内如此,到了国外还是如此。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两家超级大公司,不也是因为不讲诚信惹的祸吗?
任何个人和团体不讲诚信,都会遭人唾弃。讲讲诚信吧,不为别人,为了我们自己。